光葉山刺玫(變種)

光葉山刺玫(變種)

直立灌木,高約1.5米;分枝較多,小枝圓柱形,無毛,紫褐色或灰褐色,有帶黃色皮刺,皮刺基部膨大,稍彎曲,常成對而生於小枝或葉柄基部。小葉7-9,連葉柄長4-10厘米;小葉片長圓形或闊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單鋸齒和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中脈和側脈下陷,下面灰綠色,中脈和側脈突起,有腺點和稀疏短柔毛;葉柄和葉軸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葉山刺玫(變種)
  • 拉丁學名:Rosa davurica Fall. var. glabra Liou
  • 別稱:光葉刺玫薔薇
  • 二名法:Rosa davurica var. glabra Liou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薔薇科
  • 亞科:薔薇亞科
  • :薔薇屬
  • 亞屬:薔薇亞屬
  • :山刺玫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光葉山刺玫(變種)光葉刺玫薔薇(東北木本植物圖志)
小葉較原變種稍大,長可達4 厘米,下面無粒狀腺體,通常無毛,僅沿脈有短柔毛。
山刺玫(原變種) 
直立灌木,高約1.5米;分枝較多,小枝圓柱形,無毛,紫褐色或灰褐色,有帶黃色皮刺,皮刺基部膨大,稍彎曲,常成對而生於小枝或葉柄基部。小葉7-9,連葉柄長4-10厘米;小葉片長圓形或闊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單鋸齒和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中脈和側脈下陷,下面灰綠色,中脈和側脈突起,有腺點和稀疏短柔毛;葉柄和葉軸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柔毛。花單生於葉腋,或2-3朵簇生;苞片卵形,邊緣有腺齒,下面有柔毛和腺點;花梗長5-8毫米,無毛或有腺毛;花直徑3-4厘米;萼筒近圓形,光滑無毛,萼片披針形,先端擴展成葉狀,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和腺毛,下面有稀疏柔毛和腺毛,上面被柔毛,邊緣較密;花瓣粉紅色,倒卵形,先端不平整,基部寬楔形;花柱離生,被毛,比雄蕊短很多。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1-1.5厘米,紅色,光滑,萼片宿存,直立。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朝鮮北部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本種花粉紅色並有香味,可栽培供觀賞及提取芳香油之用,並可做嫁接各種玫瑰的砧木。
果肉多漿味酸可食。
花入藥治吐血、血崩、月經不調;果入藥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小兒食積;根入藥治慢性支氣管炎、腸炎、細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宮出血、跌打損傷等症。
根皮莖皮和葉含鞣質,可提制栲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