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陳炳炎先生1962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後就職於電子工業部第23所,1976年開始從事光纖傳輸研究,是國內最早從事這一行業的專家之一,作為首席代表數次參加IEC的光纖國際標準制定。20世紀80年代初,陳炳炎先後在美國Delaware州立大學和GTE Laboratories從事光纖技術和光纖通信的講學和研究工作,成績卓著。
回國後,投身於光纖光纜企業建設,近二十年來,先後作為總工主持了十餘家光纖光纜製造公司和光通信技術公司的創建工作,均獲成功,他將深厚的理論套用於生產實踐,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內容涉及光纖、光纜的各個方面,既有深入的理論分析,又有明確使用的結論,對於從事光纖光纜生產和研究的人員極有指導意義。選入大學教材的著作有《光纖波導傳輸理論》、《光纖光纜的設計和製造》。
作品目錄
第1章通信光纖的進展和規範:從G652到G656(1)
1.1G652非色散位移光纖(1)
1.2全波光纖(10)
1.3G653色散位移光纖(18)
1.4G654截止波長位移光纖(21)
1.5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纖(23)
1.6G656寬頻非零色散位移光纖(39)
參考文獻(42)
第2章G657光纖的彎曲損耗性能及機械可靠性(44)
2.1G657光纖的彎曲損耗特性(47)
2.2G657光纖的機械可靠性(53)
參考文獻(58)
第3章光纜的拉伸性能及其測試方法(59)
3.1光纖的強度和使用壽命(59)
3.2光纜的結構設計(67)
3.3光纜實例及其拉伸性能(69)
3.4光纜的拉伸試驗(72)
參考文獻(74)
第4章帶狀光纖的製造設備、工藝和質量控制(76)
4.1帶狀光纖製造設備及製造工藝(77)
4.2帶狀光纖的性能(81)
4.3帶狀光纖的質量控制項目(82)
參考文獻(85)
笫5章全介質自承式(ADSS)光纜的設計計算(86)
5.1ADSS光纜的張力與應變計算(86)
5.2ADSS光纜設計計算中應考慮的環境條件(90)
5.3ADSS光纜的結構選擇(92)
5.4ADSS光纜抗張元件的選用和計算(93)
5.5ADSS光纜的外護套(97)
5.6ADSS光纜的工程設計(98)
參考文獻(101)
第6章光纖和帶纖的二次套塑及其餘長控制(103)
6.1PBT塑膠的束管成形特性(103)
6.2PBT材料的抗水解性能(109)
6.3餘長形成的機理(111)
6.4影響余長的主要因素(113)
6.5光纖油膏在二次套塑中的性狀(114)
6.6光纖余長的線上測量(116)
6.7二次套塑生產線中的收線和放線(119)
參考文獻(120)
第7章帶狀光纜的設計和分析(122)
7.1光纖帶的幾何尺寸規範(123)
7.2帶狀光纜的設計與分析(124)
7.3帶狀光纜的工藝要點(129)
參考文獻(131)
第8章光纖松套管充填油膏的配製、性能和選用(132)
8.1光纖油膏的基本組成(132)
8.2光纖油膏的觸變性(134)
8.3先纖油膏吸氫性能(137)
8.4光纖油膏的主要性能要求(138)
附錄:關於聚合物/油液相互作用參數X(chi)的原理(145)
參考文獻(147)
第9章乾式光纜及其結構材料(148)
9.1光纜的滲水保護(148)
9.2乾式光纜阻水的結構材料(149)
9.3乾式光纜結構例示(150)
9.4光纜滲水的物理模型(152)
9.5吸水樹脂的吸水原理(155)
參考文獻(159)
第10章光纜護套的製造工藝和材料(160)
10.1護套的擠出工藝(160)
10.2聚合物熔體的流變性狀(164)
10.3光纜護層中的鎧裝工藝(172)
10.4護套的完整性檢驗(173)
10.5光纜護套材料(173)
參考文獻(183)
第11章OPGW光纜的設計和製造(184)
11.10PGW光纖單元結構的發展(184)
11.20PGW光纜的設計(187)
11.30PGW光纜的製造(192)
11.40PGW光纜的試驗項目(195)
參考文獻(196)
第12章單模光纖成纜前後的截止波長(197)
12.1單模光纖的截止波長(197)
12.2成纜光纖的截止波長(199)
12.3截止波長的測量原理(201)
12.4短光纜的截止波長(204)
參考文獻(205)
第13章單模光纖的偏振模色散及其測量原理(206)
13.1單模光纖的本徵偏振模及模式耦合(206)
13.2單模光纖的主偏振態(PSP)-(209)
13.3偏振模色散和光纖長度的關係(212)
13.4用實驗方法求主偏振態的PMD(瓊斯矩陣本徵分析法)(215)
13.5用固定分析器方法測量偏振模色散(極值計算法)(217)
13.6用主偏振態(PSP)方法測量偏振模色散(220)
附錄工偏振模色散的有關定義(222)
附錄Ⅱ二階偏振模色散(224)
參考文獻(225)
第14章偏振模色散對系統性能的影響(226)
14.1偏振模色散對於光傳輸系統性能的影響(228)
14.2偏振模色散對於光傳輸距離的影響(229)
14.3光纖光纜標準規範中偏振模色散的表示方式(230)
參考文獻(232)
第15章單模光纖的波長色散及其補償原理(233)
15.1光纖的折射率、群折射率、群延時和色散(233)
15.2單模光纖的波長色散(237)
15.3啁啾脈衝(ChirpPulse)的基本概念(239)
15.4單模光纖波長色散的補償(241)
附錄:單模光纖傳輸回響的近似表達式(245)
參考文獻(247)
第16章OTDR的測量原理和套用(248)
16.1高頻同軸線的TDR測量技術(248)
16.2光纖中的菲涅耳反射及瑞利散射(251)
16.30TDR測量原理(254)
16.4用OTDR測量單模光纖的模場直徑和截止波長(259)
16.5光纖模場直徑的變化在OTDR測量上的反映(261)
16.6如何正確使用OTDR測量光纖的熔接點損耗(263)
參考文獻(264)
第17章光纖製造工藝原理()
——光纖預製棒製作工芝(266)
17.1原材料提純(266)
17.2預製棒原料輸送系統的蒸餾提純原理(268)
17.3石英玻璃的物態(268)
17.4MCVD工藝原理(269)
17.50VD工藝原理(273)
17.6VAD工藝原理(277)
17.7用OVD工藝製作預製棒外包層(278)
17.8預製棒脫水、燒結工藝(280)
17.9MCVD套管大棒法(281)
17.10氦氣的回收和再生利用(283)
17.11特種光纖製作工藝示例(284)
17.12光纖製造工藝的技術要點(287)
參考文獻(288)
第18章光纖製造工藝原理(二)
——光纖拉絲中的光纖成型、冷卻和塗覆技術(290)
18.1光纖的拉制(292)
18.2光纖的冷卻(295)
18.3光纖的塗覆(300)
18.4光纖的氘氣處理(304)
參考文獻(308)
第19章降低PMD的光纖拉絲搓扭技術(309)
19.1用光纖搓扭技術來降低光纖的PMD(309)
19.2光纖扭轉原理(312)
19.3光纖拉絲工藝中的光纖搓扭裝置與實踐(318)
參考文獻(319)
第20章用VAD/OVD法製作G652D光纖預製棒(321)
20.1光纖預製棒的製作(323)
20.2光纖預製棒製作工藝中物料的分餾提純(325)
20.3火焰水解反應的物理機理(326)
20.4用VADlOVD法製作G652D光纖預製棒(330)
20.5化學氣相沉積的經濟性考量(336)
參考文獻(338)
第21章多模光纖的進展、頻寬測量及其規範(339)
21.1多模光纖的進展(339)
21.2多模光纖的頻寬測量(341)
21.3夸曲不敏感多模光纖(348)
21.4多模光纖的技術規範(351)
參考文獻(356)
第22章平面光波導技術及其發展(358)
22.1平面光波導概述(358)
22.2平面光波導傳輸原理(361)
22.3PLC產品開發情況簡介(365)
22.4PLC混合集成模組(375)
22.5單片集成光路(375)
22.6本章小結(377)
參考文獻(377)
第23章用於製作光纖松套管的改性聚丙烯塑膠”(379)
23.1改性聚丙烯塑膠的性能和製作(379)
23.2專用於改性PP松套管的纖膏(381)
23.3製作改性PP光纖松套管的生產線(382)
23.4光纖用二次被覆材料的國家標準(385)
參考文獻(386)
第24章金屬鎳光纖插芯的進展(387)
24.1光纖插芯的發展(387)
24.2用電鑄法製作金屬鎳光纖插芯(388)
24.3金屬鎳插芯施加在光纖上的熱應力影響的數值分析(392)
24.4金屬鎳插芯在光纖連線器小型化方面的套用前景”(394)
參考文獻(397)
後記(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