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的引力偏折(gravitational deflection of light)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線的引力偏折
- 外文名:gravitational deflection of light
- 所屬學科:物理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光線的引力偏折(gravitational deflection of light)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
光線的引力偏折(gravitational deflection of light)是2019年公布的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物理學名詞》第三版。1...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有一種新的引力理論――布蘭斯-迪克理論(Brans-Dicke Theory)也預言星光會被太陽偏折,偏折量比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量小8%。為了判別廣義相對論和布蘭斯-迪克理論哪個更符合觀測結果,對觀測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光線彎曲的效應不可能用眼睛直觀地在望遠鏡內或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線偏...
在宇宙中,光經過天體附近區域時,光和天體間的相互引力作用使光運動路線向天體方向較顯著彎曲(折射)。光在微觀領域的折射 如圖2左圖所示:該圖是光折射實況縮小了約10倍圖,光在介質內外各有一秒鐘的行程,綠色長方體示絕對摺射率n=1.5的透明介質,黑線L示法線,紅線示光由A點以90度入射角射至點O,經O...
廣義相對論提出以來,預言了水星近日點反常進動、光頻引力紅移、光線引力偏折以及雷達回波延遲,都被天文觀測或實驗所證實。關於脈衝雙星的觀測也提供了有關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引力波的有力證據。愛因斯坦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種類的力,它只不過是時空不是平坦的這一事實的結果,而早先人們假定時空是平坦...
引力時間延遲效應,或經常稱作夏皮羅時間延遲效應是在太陽系中能夠進行的四個經典廣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之一(另外三個是引力紅移、水星近日點的進動、光線在太陽引力場中的偏折)。概念 這種時間延遲效應是指當雷達信號途徑一個大質量天體時,在觀測者看來這個信號發射到指定目標以及返回的時間都要比沒有大質量天體存在...
引力透鏡是強引力場中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假設地球與一顆遙遠的天體之間剛好有一個強引力場天體,三者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強引力場天體附近的時空彎曲使遠方天體的光不能沿直線到達地球,而使地球上觀測到的像偏離了它原本所在的方向,其效果類似於透鏡對光線的折射作用,稱為引力透鏡效應。早在1911年愛因斯坦即...
但愛因斯坦(Einstein)在完成了他偉大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之後就計算出來光子在經過太陽表面的偏折角是1.7弧秒。而這個預言由愛丁頓在1919年的一次日食觀測中所證實。愛因斯坦認為這種引力效應對背景天體產生的形變是非常微小而難以察覺的。然而,1937年Zwicky由維里定律發現星系質量達到千億個太陽質量的量級,這就足以...
這種現象用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而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的結果旋緊是每世紀43.0″,在觀測誤差允許的範圍內。此外,廣義相對論還能較好地解釋譜線的紅移和光線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的偏轉等現象。這表明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比經典的引力理論進了一步。在法拉第和麥克斯韋之後,人們看到物理的實在除了粒子還有電磁場。電磁場...
驗證廣義相對論的經典實驗有:譜線的引力紅移,水星近日點的進動,光線的引力偏折,雷達回波的延遲[10]。在2016年,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利用先進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併合的引力波信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推論。在μ子壽命的實驗中,在微觀領域證實了雙生子佯謬效應。相對論的套用 ...
2.7 球對稱引力場的廣義相對論效應 2.7.1 自由粒子在引力場中的運動方程 2.7.2 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 2.7.3 光線的引力偏折 2.7.4 雷達回波的延緩 2.7.5 光子的引力頻移 2.7.6 原子時鐘的環球飛行試驗 2.8 引力場的後牛頓近似關係 2.8.1 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後牛頓近似解 2.8.2 穩態引力...
彎曲時空(Flection timespace) 是指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時空)會發生彎曲,時空彎曲的是質量(能量)造成的結果,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表現。愛因斯坦用太陽所產生的空間彎曲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中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以及遙遠恆星的光線經過太陽時所產生的偏折。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指出,時空曲率將產生引力。當光線經過一些大質量的天體時,它的路線是彎曲的,這源於它沿著大質量物體所形成的時空曲率。因為黑洞是極大的質量的濃縮,它周圍的時空非常彎曲,即使是光線也無法逃逸。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它可以將一個粒子的運動等價於一束波的傳播,這就很容易進而通過費馬原理推導出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偏折公式。這種方法的解釋是,由於引力場的延時效應,一束波的波前靠近中心質量的部分要比遠離中心質量的部分運動得慢,這就導致了波前傳播方向的改變。測地線方程解 參見:引力波及引力波天文學 根據...
1.3 引力場方程及其史瓦西解 1.3.1 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1.3.2 史瓦西場中的時空性質 1.4 廣義相對論的實驗檢驗 1.4.1 光譜線的引力頻移 1.4.2 光線的引力偏折 1.4.3 雷達回波的引力延遲 1.4.4 行星近日點的相對論進動 1.5 史瓦西黑洞 1.6 大爆炸宇宙學簡介 1.6.1 當今宇宙學...
6.5.1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等同性 6.5.2等效原理 6.5.3廣義相對性原理和馬赫原理 6.5.4光線的引力偏折 6.5.5引力時間延緩 6.5.6彎曲的時空 6.5.7膨脹的宇宙 *6.6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方法 思考題 習題 第2篇熱學 第7章氣體動理論 *7.1熱學的起源 7.1.1熱學的研究對象 7.1.2近代熱學的開端 ...
這三個星系分別距地球70億、90億及105億光年,宇宙中星系散發出的光線在到達地球之前,都將因引力而在不同星系處發生偏折,形成一個眼狀空洞。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首次提出“愛因斯坦環”,該現象正是為引力透鏡所致。有時,前方星系甚至可以同時致使多個後方星系光線發生彎曲。透鏡現象儘管極為罕見,卻能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