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應城志

光緒應城志

《光緒應城志》 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創作年代清代二百六十多年,作者羅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光緒應城志
  • 創作年代:清代二百六十多年
  • 文學體裁:古文言
  • 作者:羅緗
本書簡介,出版社簡介,

本書簡介

應城自清·康熙以來,先後有五部舊志面世。依序為:清·康熙八年知縣樊司鐸主修一部,世稱《樊志》;雍正四年知縣李可寀主纂一部,世稱《李志》;嘉慶二十五年知縣奚大壯重輯一部,世稱《奚志稿》;鹹豐元年應城名士呂庭栩、熊汝弼補纂一部,世稱《呂志稿》;光緒八年知縣羅緗重修一部,即現整理、校注的這部《光緒應城志》
清代二百六十多年,應城官紳學人編修了五部縣誌,且一脈相承,踵事增華,實屬不易。康熙初,因長期戰亂,應城“舊志淪亡”,“圖書片紙無遺”。當有識之士把目光投向地方史志時,僅找到一部“殘帙”郡志。地方官“日切切於懷”,於是“搜之四方碑記,里巷野老”,“搜羅譜集,旁及金石碑版之文”,有飽學之士甚至到鄉下坊間採訪,鉤沉拾遺,得以從初始記載史事不過十之四五到光緒朝,徵文考獻,大雅名彰,成就了一部從春秋蒲騷至晚清名邑,洋洋大觀的應城縣誌。仰賴經濟和文明的深厚積澱,千百年來,應城地域文化不因歷史塵封而失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然,這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歷史財富。應城舊志,“上關國是,下系民膜”。歷史沿革清晰,建置職官瞭然。其間,賦稅、戶口、風俗、禮儀、廨宇、學舍、水利、津梁、寺廟、驛亭、人物、科名、孝行、貞操,均力求前得以信乎後,後足以景乎前。尤其自唐宋以降,邑域重大歷史事變、桑梓重要人文精英,農耕世俗艱難維繫,城市堡寨慘澹支撐,均典載史書,是一部應城一千五百多年文明歷史的詩意吟詠,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
五部應城舊志中,《光緒應城志》條目設定最多,體例更為工整完備。主修人羅緗,字雲五,四川華陽人,光緒六年(1880年)任應城知縣。次年即延聘本縣舉人,致仕歸田的名士王承禧編纂縣誌。在那個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年月,不一年即完稿付梓,一部含卷首共十五卷的上乘方誌刊行國內。為苴補前志“藝文卒鮮”之憾,編者廣羅文苑精華,擷存大家名作,使本地優秀文化得以傳承。且文字如歷史本身一樣樸素,情節、詩意、感嘆、徹悟無不鐫刻歷史的滄桑。志中所錄序、記、文牘和故往實事,遍涉經史子集、名家經典,有畫龍點睛之妙,無附庸風雅之嫌,足見應城學人精深的學養和嚴謹的學風,值得後學效發光大。
然而,星移斗轉,歲月滄桑。舊刻應城縣誌在應城已杳無蹤跡,就連75年前重印的光緒志也難覓一部完整版本。所有關心應城歷史文化的人士,每念及此,皆唏噓喟嘆。時逢湖北省政府辦公廳行文,安排開展歷代舊方誌蒐集整理工作,應城市政府於2009年8月成立《光緒應城志》校注整理工作委員會,組成精幹、高效的工作專班,著手《光緒應城志》的校注整理工作。
校注整理舊志是一項搶救性保護和利用本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工程,對於傳承歷史、服務現實、昭示未來,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也是繁榮應城市文史研究,推進基礎性歷史文化建設,鑒史資政、繼往開來的一件大事。參與整理校注工作的各方面人士,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本著忠於原著、不損歷史刻痕,不漏往古印記的原則,力求斷句準確、校定得體、注釋明晰、編排規正,付出了值得後人讚揚的心血和艱辛。
《光緒應城志》能在成書130年後重新整理出版,既得於貫徹科學發展觀,我市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勢所趨,也順應文化興盛,學風清淳,全市人民民眾綜合素質提高,精神面貌煥然的眾望所歸,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實事、好事,也是一件有不盡潛力的大事。在眾多文化名人眼中,歷史上的應城,戰爭時期是必爭之地;和平時期是首善之區;農耕商貿居眾邑魁首;興學課業為一方矜式。校注《光緒應城志》,可以讓人們尤其是青年一代比較便捷地一窺昔年應城的無限風采。願新版《光緒應城志》洗盡滄桑風塵,融入現代潮流,以其內在的思辨和精華,為故園的建設和發展帶來裨益。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