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65年理論文章選萃:思想的歷程

光明日報65年理論文章選萃:思想的歷程

歷史上,光明日報曾多次立於時代潮流的最前端,她曾替億萬中國人喊出一個時代的最強音:“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標準”,又最先發起為吳晗、馬寅初、孫冶方等平反,最先將張志新、遇羅克等人物的事跡報導出來並使之廣為人知。在歷次著名學術論爭中也站在前沿、引領風騷,如最早為曹操、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翻案。 本書從光明日報65年的內容中精選了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力的60多篇文章(30萬字),作者均為學術理論名家,堪稱一部當代歷史的“觀念里程碑”。

基本介紹

  • 書名:光明日報65年理論文章選萃:思想的歷程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414頁
  • 開本:16
  • 品牌:光明日報出版社
  • 作者:李向軍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26579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 幾代知識分子的集體回憶
◎ 作者均為學術名家,都是如雷貫耳式的人物。
◎ 多數文章都曾影響深遠,為許多人所熟知。

作者簡介

在光明日報創刊65周年到來的時候,光明日報社彙編了這套“光明日報65周年紀念文集”,向那些難忘的歲月致敬,向光明日報報導過的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賢達致敬,向廣大的前輩報人和讀者朋友致敬。

圖書目錄

白壽彝:開展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馮友蘭:先秦道家所謂道底物質性
吳晗: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一些問題
江天驥:形式邏輯的對象和意義
范文瀾:略談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
艾思奇:否定之否定規律簡論
周谷城:美的存在與進化
張世英:事物都是具體的
翦伯贊: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
鄧廣銘:也談關於岳飛和趙構的一段資料
郭沫若:關於武則天的兩個問題
任繼愈:漢唐時期佛教哲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周禮全:亞里士多德關於推論的邏輯理論
周叔蓮:談談決定社會主義農業擴大再生產的因素問題
艾恆武、林青山:“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
肖前:辯證法就是認識論
本報特約評論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劉國光:略論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
孫冶方:“千規律,萬規律,價值規律第一條”
董輔礽:經濟科學必須在實踐中前進
劉大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從何處突破?
蘇雙碧、肖黎:關於歷史人物評價的幾個問題
田昌五:談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
馮定:為人民掌握精神武器作貢獻
寧可:中國封建社會的人口問題
陳先達:歷史不是蘇茲達爾城的蹩腳畫
邢賁思:繼承馬克思哲學遺產發揮哲學的指導作用
劉志琴:關於文化史研究的初步構想
于光遠:建立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學
厲以寧:改革的整體性和經濟研究的新課題
何茲全:我們需要包括中國史的世界史
吳於廑:研究世界歷史要重視橫向發展
劉詩白: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新探
馮天瑜:中國古文化的“土壤分析”
茅海建:史學危機與史學功能
蔣一葦:橫向經濟聯合與經濟體制改革
吳敬璉:要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創造條件
周一良:我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幾點看法
陳鼓應:關於莊子研究的幾個觀點
張岱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兩點看法
李德順:“價值”範疇的一般與特殊
馬洪:加強產權制度改革的研究
趙人偉:對當前收入分配不公問題的幾點看法
金沖及:中國近代的革命和改革
薛暮橋: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若干理論問題
張豈之:關於先秦時期人文精神的幾個問題
李忠傑:旗幟問題至關緊要
龔育之:思想解放和新時期二十年
羅國傑:從“仁”到“為人民服務”
馬克垚:時代呼喚第三世界史學的勃興
啟功:讀《論語》獻疑
費孝通: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
劉家和:談史學的創新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
林毅夫:技術創新、發展階段與戰略選擇
李捷:論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及其歷史意義
張奎良:辯證思維與和諧思維
李培林: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張海鵬:走向民族復興的重要標誌
高尚全: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李文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
張卓元:從改革開放的實踐看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意義
卜憲群:怎樣看待歷代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的關係
賀來:“劃界”與“越界”:哲學介入中國現實的基本方式
葉小文:促進新的文明復興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萬俊人:道德何以興國立人?
王偉光: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序言

編選前言

適逢光明日報創刊65周年之際,我們從光明日報理論學術專刊、專欄歷年來刊發的文章中挑選部分篇章,編輯成冊,是為《思想的歷程——光明日報65年理論文章選萃》,以此作為社慶的祝賀與紀念。
理論學術歷來是光明日報的傳統優勢和重要特色。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史學》《哲學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學術》等理論學術專刊相繼創辦,並很快成為相關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園地。此後,各專刊在版名上時有變化,並在1998年整合為《理論周刊》,其後周刊、專刊屢有分合,至今周刊、專刊並存。但無論何種形式,學術追求和品位一脈相承,最終形成光明日報獨具特色的權威品牌和優勢專刊。
近年來,理論周刊、專刊陣容不斷擴大,學科領域不斷拓展,除了《政治》《史學》《經濟學》《學術》外,還先後創辦了《理論與實踐》《國家社科基金》《黨史》《世界史》《核心價值》《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專刊。自2003年起,光明日報又在一版開闢重點理論文章專欄“光明專論”,進一步豐富拓展了理論宣傳和學術報導的體系與方式。
自創刊之日起,理論學術專刊就以傳承文明、創新理論、砥礪學問、服務社會為己任,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和學術創新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因應著時代的變遷和學術發展趨向,周刊、專刊為讀者推出一大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在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精品力作。這些作品及時反映了當時學界熱點與前沿,引領學術潮流,有的甚至成為學術流派的奠基之作,凡做這一領域的學問,必繞不過此文。這是作品的價值,也是光明日報在讀者心目中的價值。因此,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光明日報理論學術專刊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縮影和視窗,映襯出時代發展變革在中國學術思想上留下的印記和思考,從中我們能夠清晰地辨識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發展的軌跡。
60多年來,理論周刊、專刊也團結凝聚了一大批作者,彰顯出光明日報作為知識分子精神家園的巨大魅力。他們中既有名滿天下、學識宏富的名家、大家,也有初出茅廬、敢闖敢拼的中青年學者。他們以自己對學術研究的巨大熱情和艱辛探索,撰寫出代表當時學術前沿的篇篇華章,成就了光明日報思想學術的品格、品味。
光陰荏苒,韶光易逝。在編選本書的過程中,我們重新回顧和梳理理論周刊、專刊的發展歷程,捧讀閃爍著智慧火花、蘊含著思想穿透力的佳作,一個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學界泰斗,依然帶給我們人格的崇拜和思想的震撼。
因此,選編這些文章是一項痛並快樂的工作。痛,源於篇幅所限,很多很好的文章,不得不在一次次割愛中忍痛刪減。雖然我們力爭綜合考慮學術價值、思想創新、時代影響等因素,但是見仁見智,難免掛一漏萬;且所選亦可能並非作者最為得意之作。而同一問題、同一作者一般都只能選其中一篇,這對於讀者了解該問題的來龍去脈及作者學術特徵亦非無礙。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學術,學術與時代之關係歷來緊密而複雜,時代風雨總會以某種或隱或顯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考與表達,也隱含於學術命題的設立和學術話語的構建之中。本書所選文章的某些觀點、提法今天看來或許已非學術尖端,或有值得商榷之處,甚至是不盡妥當,但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學術認知和思想脈動。因此,除明顯字詞錯誤外,我們未對文章作其他修改,以期能讓讀者從文中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學術發展脈絡,探究學者的心路歷程。
這些記錄理論學術探索發展道路的厚實之作,也浸潤著光明日報幾代理論學術編輯的年華和心血。幾十年來,他們薪火相繼、兢兢業業,精心策劃每一個選題,編好每一篇稿件,與作者、讀者共同在這片園地精心培育出絢麗的花朵。如今,許多編輯已經離開工作崗位,有的甚至已離開我們,但本書的面世亦是對他們最好的敬謝與紀念。
每一次回首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本書的編選既讓我們油然生出無限自豪感,亦感到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會秉承“理論前沿性、學術探索性”的辦刊宗旨,進一步將光明日報理論學術專刊辦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學術交流平台,以理論性、學術性、前沿性、可讀性為原則,努力為讀者朋友提供精美、優良、高端、創新的理論學術成果和精神食糧。

理論部
2014年6月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