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受器細胞外基質中糖胺聚糖及CD44結合活性的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趙勁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感受器細胞外基質中糖胺聚糖及CD44結合活性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勁松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致盲性眼病,與光感受器細胞外基質(inter photoreceptor matrix,IPM)粘附性的減弱有關,我們前期的研究結果發現IPM的主要成分透明質酸(hyaluronan,HA)在視網膜粘附性中具有關鍵作用。位於IPM周圍的Müller細胞擁有HA受體CD44,我們構想HA如果能與Müller細胞結合,將進一步穩固視網膜粘附性。本研究擬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利用免疫螢光技術研究Müller細胞的CD44與HA結合活性,並進一步研究與其它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結合特性及相互影響;採用RNAi及抗體封閉技術研究Müller細胞的CD44受抑制後,Müller細胞與HA及其它GAG結合特性的改變,探討Müller細胞與視網膜粘附性的關係,進一步闡明視網膜粘附性的機制和特性,為研究視網膜脫離的病理機制及為臨床上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致盲性眼病,與光感受器細胞外基質(inter photoreceptor matrix, IPM)粘附性減弱有關。前期研究發現IPM的主要成分透明質酸在視網膜粘附中發揮重要作用。位於IPM周圍的Müller細胞擁有透明質酸的受體CD44,因此表達CD44的Müller細胞在視網膜粘附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分離得到原代Müller細胞進行培養鑑定,並檢測細胞表面的CD44表達情況,發現Müller細胞表面的CD44為標準型CD44。套用不同方法分析透明質酸及細胞處於固相或液相時的相互結合情況,發現Müller細胞雖然能夠與透明質酸結合,但結合為非特異性,考慮在Müller細胞與透明質酸的結合併非通過配體受體結合的形式,標準型膜蛋白CD44並未起到與透明質酸特異性結合的作用。在轉向對IPM另一側的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細胞進行研究後,初步發現RPE細胞能夠表達CD44及CD168,而且處於固相及液相環境中的RPE細胞均與液相的透明質酸能夠特異性結合。綜合我們前期工作所得到的結論,可以推測RPE細胞可能是通過其表面的透明質酸結合受體與透明質酸發生特異性結合,同時光感受器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具有結合透明質酸和硫酸軟骨素的作用,這些受體或蛋白為IPM周圍的細胞和透明質酸及硫酸軟骨素形成的三維立體網路支架的結合提供了結構基礎,使IPM更加穩定,並在視網膜粘附性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研究闡明了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之間的粘附機制和特性,提示了進一步研究IPM與RPE粘附特性的方向,為研究視網膜脫離的病理機制以及為臨床上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