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5·18烈士陵墓

光州5·18烈士陵墓,韓國名勝之一。是國家級烈士陵園,被稱為韓國的民主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州5·18烈士陵墓
  • 地點:韓國
  • 級別:國家級烈士陵園
  • 榮譽:被稱為韓國的民主聖地
簡介,主要景觀,特點,背景事件,旅遊推薦,

簡介

光州5·18烈士陵墓是國家級烈士陵園,被稱為韓國的民主聖地,這裡安息著1980年5月光州民主化鬥爭中的犧牲者。
陵墓內最引人注目的主體建築是一座高40米的“5·18民眾抗爭追悼塔”,追悼塔呈四角支柱狀,幡竿支柱猶如高聳的雙手托捧在一起,握持著一個巨大的卵石,象徵著5·18精神將超越宇宙。每年5月18日這一天,韓國總統都前來發表演說、祭奠英魂、撫慰遺屬、激勵國人。

主要景觀

進入陵園地下室的資料展示館。近百張當年的照片在此展覽,其中用屏風遮擋著的是被子彈擊中頭顱的烈士遺照,血淋淋的腦漿崩裂,慘不忍睹!幾張照片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如坦克駛過市區衝散人群、荷槍實彈軍警與學生在校門口對峙、軍人揮舞棍棒砸向學生頭部、滿臉淌血驚惶逃跑的人們、坦克背景下屍骨橫陳的街道、軍人野蠻抓捕虐待示威學生、商販給學生無償送去包飯、外國朋友救助被打傷的市民、年輕姑娘為傷者獻血等。
展示館反覆播放“5·18真相”的錄像,將近40分鐘,原汁原味地再現出當年抗爭與屠殺的歷史。

特點

陵園的選址、設計、施工和管理都可謂世界級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體建築是一座高達40米的“5·18民眾抗爭追悼塔”。呈四角支柱狀,幡竿支柱猶如高聳的雙手托捧在一起,握持著一個巨大的卵石,造型簡捷明快。JSM解釋說,這個紀念性建築,象徵著5·18精神將超越宇宙,包容萬物,孕育並復活著新的生命。
陵墓群安置在青山腳下,經過精心設計:數百座下寬上窄的長方形墳墓整齊地一字排開,每行約40多個,四行組成一個平面,共分為三個平面。每個平面有一定的坡度。每座墳塋上都栽種了青草。也許因血沃膏滋,茵茵青草使墓群肅穆的氛圍洋溢出一種生機與活力。墓碑一律為黑色,正面鐫刻死難者姓名,姓名上方有十字架圖案者為基督信徒。墓碑兩側刻著英烈的生卒年月日,背面是長短不一的生平文字。每座墓碑左側都擺放著一個精緻的石雕花壇,盛開著黃色小菊花。花圈、花束和輓聯隨處可見。為爭取民主而捐軀的英烈,多為年僅20歲的大學生,還有十幾歲的中學生,正值風華正茂之際。幾位女性烈士的遺照,面容端莊秀麗。因抗爭而犧牲的光州市民,以中青年人為多,他們遺像上炯炯目光給人以奮進的勇氣。

背景事件

1979年末,軍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實行獨裁統治。金大中等民主人士發表,要求全斗煥下台。1980年4月中旬,全國爆發工人及學生的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煥政府頒布戒嚴令,宣布在漢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動,禁止集會遊行。但民眾示威浪潮更為高漲,要求撤銷戒嚴令。5月15日,10萬名大學生在漢城集會,向軍政府示威。5月16日,光州3萬名學生與市民示威。5月17日,全斗煥宣布《緊急戒嚴令》,將戒嚴範圍從漢城擴大到全國,禁止一切政治活動,關閉大學校園,禁止召開國會,禁止批評國家元首,並悍然逮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運動領袖,將一大批示威學生拘捕入獄。
1980年5月18日凌晨,全斗煥調集數萬軍人組成戒嚴部隊,分6路包圍了全羅南道首府光州市。當天上午10點,在光州民主運動的大本營——全羅南道國立大學,戒嚴部隊與學生在校門口發生衝突,軍隊開槍打死學生數人、逮捕多人。這成為事件的導火索,激動的學生和市民奮起抗爭,幾萬人聚集在位於光州市中心的道廳(譯成漢語就是省府辦公廳)前廣場,拉開了“5·18抗爭”的序幕。數萬市民自發組織起來,到光州火車站、長途汽車總站和郊外要衝,阻攔戒嚴部隊進城。軍隊在行進的坦克上向聚集人群開火。5月20日晚,20萬名民眾聚集道廳集會示威。全市200多輛計程車、公車突破戒嚴部隊的封鎖線,前往道廳支援學生。戒嚴部隊切斷光州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從21日凌晨開始,向示威人群開火,當場打死數十人。21日,多達30萬人來到道廳廣場,市中心繁華區的錦南街、忠壯路一帶被擠得水泄不通。人們同仇敵愾高唱國歌,高呼“光州萬歲!”市民自發成立了“民眾抗爭本部”“市民收拾對策委員會”,並召開“守護民主市民大會”,與戒嚴部隊進行了長達一周的對抗活動,迫使戒嚴部隊一度撤回郊外。市民自發組織救治傷員、募捐、為抗爭人士提供食物及日常補給。醫生、護士全力搶救受傷者,許多市民為傷者獻血,商販們向抗爭勇士提供飯食飲水。其間,光州社會治安良好,沒有搶劫盜竊案件發生。市民們焚燒了歪曲事實的電台和報社,編髮了《民主市民會報》,突破軍政府的新聞封鎖,揭露戒嚴部隊的暴行,披露“光州事件”真相。據官方報導,“光州事件”造成了191人死亡,122人重傷,730人輕傷。
光州“5·18”事件後,全斗煥軍人獨裁政府在全國更加瘋狂地鎮壓民主運動,逮捕了幾千名參與民主運動的市民,並以所謂“光州事件幕後操縱者”的罪名判處金大中死刑。“5·18”運動被鎮壓後,韓國新聞媒體長期保持緘口沉默,當局也採取鴕鳥政策,或掉頭不顧或輕描淡寫,為之定性為“光州暴亂”。
後來,韓國爭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權。在籌備全世界體育盛會的同時,也為加速推進民主化進程創設了氛圍,掃清了障礙,為“5·18事件”的平反正名迎來了曙光。當時,反對黨的改憲運動如火如荼,其標誌是1987年6月,漢城百萬人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改憲。此時,已沒有人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用軍隊去鎮壓了。韓國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被迫接受憲改方案,採用總統直接選舉制,韓國的獨裁統治宣告終結。
1988年,光州“5·18”事件被國會提出重議。1993年金泳三擔任總統,承諾為“5·18”運動死難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金泳三總統簽署“5·18”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5·18”運動平反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鎮壓“5·18”事件的元兇兩位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以內亂罪被課以重刑(不過後來又對他們實行了赦免)。

旅遊推薦

公墓內有一座“遺容奉安所”,供奉著“5·18”事件中數百位死難者的遺像和靈位。虔誠地步入奉安所,環顧瞻仰了所有犧牲者的遺照和牌位。再度震撼心靈的,是一位披著婚紗的漂亮女性,幾位六七十歲面容慈祥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甚至還有兩個滿臉稚氣的四五歲的男孩。遂請教當年親歷事件的W教授。他說,戒嚴部隊是從北方江原道調來的,在乘戰車駛入光州市區時,遭到市民們的堅決阻攔,人們都自發地躺在坦克軍車下示威。為了執行軍令,他們把槍炮對準了阻擋前進的同胞父老,進行瘋狂的掃射,從而導致無辜民眾的大量傷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