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光州十景
- 作者:何兆渤
- 創作年代:清
- 出處:光州十景石刻
- 作品體裁:七律
1982年7月在河南省潢川縣原文廟遺址發現《光州十景》石刻一塊,由潢川縣文化館收藏。石刻寬88厘米,長30厘米,厚12厘米,為青石雕刻。書寫工整,刀工秀麗。光州十景即弋山西峙、淮水東環、七里清泉、五龍喬阜、蕭王故廟、霸...
至清代,人們又稱“浮光十景”為“光州十景”。作者簡介 王士崧,字仲叔,號禺陽,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萬曆十一年癸未科(1583)進士,曾任光州(今河南潢川)守,在任上大興文教,勤於吏政,“斷獄...
光州歷史人文厚重,一水隔兩城的光州古城,光州十景折服無數文人墨客。光州亦為黃國故里,是諸侯向東南沿海開闢探索的重要橋樑,也是中國各氏族南遷北移的重要樞紐,蘇、浙、渝、贛、滬、川、閩、台等地也有許多祭祀春申君和開漳聖王的...
光州十景·何兆渤① 一、弋山西峙② 平蕪千里古黃城,西峙峰巒景色清。遙指浮光來遠脈,近瞻淠水髮長泓。岩疆久作中原障,茂嶺先傳上郡名。每欲登臨傾北斗,那能長醉學劉伶。二、淮水東環 界別南條萬壑通,長淮一瀉抱天中。
光州城興賢坊南行一百米就有一城門緊靠潢河,取名曰“龍門”,龍門上有“龍門樓”,即“奎星樓”,還有光州十景之一的“文筆層巒”,都是陳燁興建,此後光州人才輩出。順治《光州志 宦業》陳燁篇載:“陳燁於文廟前建龍門奎樓,為文筆...
浮光山,又名弋山、弋陽山、濮公山,為光州十景之首,是大別山最北端的余脈,光州城西,淮河南岸。淮河在這裡趨山勢而三曲三折,呈倒“U”字型。山映長淮,每有光耀,名浮光山。如自開封南下延循800餘里平原始見此山,故北宋...
潢川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帶般的潢河穿城而過,如虹雙橋飛架南北;春申、弋陽兩城相峙,河上點點白帆,時有漁舟唱晚;兩岸亭台樓閣,夜半燈火闌珊;再有望河樓、三義觀、晴堤新柳、七里清泉等景物,如濤如畫,“光州十景”折服無數...
清乾隆七年(1743年)石刻“光州十景”中有霸王荒台的詩曰:“蕭條路柳色蒼蒼,此日登台恨轉長”。遺址,南靠層巒疊嶂的大別山北麓,屬丘陵壟崗地帶,北接平疇千里的平原,地勢起伏,南高北低,中南部有三條泥河,分別由江家集鄉和...
此詩所記,正是舊稱“光州十景”之一的“五龍喬阜”之五龍宮:“去東郊一激矢遠,有阜突起,潢水環之若玦,上建五龍宮,為郡人禱雨之所。旁峙層樓,雜蒔花木,憑軒坐眺,所謂邇延野綠、遠混天碧者,庶幾近之。”乾隆《...
這首詩的題目是《伯倫古冢》,出自清朝光州訓導何兆渤(字扶鯨,洛陽人)手筆,是何兆渤在清雍正年間任光州訓導時寫下的《光州十景》10首組詩之一。詩中所詠之人即“竹林七賢”之一劉伶,而劉伶墓就在今潢川縣牛崗胡圍子村。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