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甫(光升)

光明甫

光升一般指本詞條

光昇(1876-1963),字明甫,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法學家。

光明甫早年科舉中秀才,受維新思想影響謀求新學、東渡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會,自此投身民主革命之途。回國後先後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並創辦和領導私立江淮大學(後改為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領導安徽學生運動。1924年出席國民黨“一大”。1926年起主持國民黨在安徽的黨務工作,積極主張國共合作,曾與毛澤東在武漢合作訓練黨務幹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通緝,先後流亡多地從事革命活動及學術研究工作。抗戰爆發後,輾轉安徽、湖南、四川積極參與抗日宣傳。1938年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9至1940年,與張瀾沈鈞儒等共同發起建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國民主同盟的前身),呼籲抗日救國、實行民主政治。抗戰勝利後,擔任安徽通志館館長,1946年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拒絕赴台,與其他民盟人士一道迎接安徽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居住在安慶市。1953年春在毛澤東的邀請下,光明甫擔任安徽省教育廳長、安徽省文史館首任館長。1954年12月被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後陸續擔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1963年在安慶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明甫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76年9月28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月1日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 出生地安徽桐城
人物經歷,早年經歷,投身革命,國共合作,顛沛流離,呼籲民主,新中國建立,主要貢獻,文學創作,政治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876年9月28日,光明甫出生在安徽省桐城縣北鄉其林橋陽和崗光璧莊(今屬樅陽管轄)。其父光華國是私塾先生,因此光明甫少年時期就與其弟光宣甫隨父就讀,後中秀才。1902年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接受新學教育,在此期間已經萌發了革命思想。因為發表講演反對清廷與沙俄簽訂不平等條約,受到清廷迫害,被開除學籍。恰逢其弟光宣甫於1904年考入安徽省首屆留日官費生,光明甫便與其弟一道,於1905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在東京期間,光明甫常與陳獨秀章太炎來往,並通過他們結識了孫中山黃興,參加了同盟會

投身革命

1910年6月光氏兄弟學成歸國,光明甫任安徽官辦法政學堂教務長及政治教員,藉助講台向學生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受到他的影響,在日後的反封建、反軍閥鬥爭中,許多法政學堂的學生站在鬥爭的前列。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安徽人民高舉義旗宣布獨立,成立都督府。1912年,柏文蔚出任都督,邀請陳獨秀出任都督府秘書長,光明甫也應邀擔任都督府秘書,但不久即辭職回到法政學堂任教,後與同盟會會員謝家鴻創辦私立江淮大學(後改為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進一步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該校很多學生後來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青團在安徽省早期組織的骨幹力量。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光明甫即追隨孫中山,參加討袁活動。“二次革命”失敗後,柏文蔚出走日本、陳獨秀流亡上海,光明甫潛往南京投奔光宣甫。
1916年袁世凱帝制失敗,北洋軍閥分裂,光明甫又在上海投入反軍閥的鬥爭中,作為《戊午雜誌》編輯宣傳民主、科學和法治思想,並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供稿。恰好此時孫中山回國寓居上海,光明甫得以經常拜訪孫中山,也因此較早了解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奠定了他長期為此奮鬥的思想基石。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安徽愛國學生髮動了驅逐反動校長的鬥爭。安徽當時唯一的一所高校就是光明甫創辦的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該校學生接連驅逐兩任反動校長後,提出口號,請求光明甫回皖掌校。在愛國師生的壓力下,安徽巡按使倪嗣沖被迫同意學生的要求。1920年冬,光明甫結束流亡,回皖擔任法專校長。在此期間,他還聯合省內其他進步知識分子,組織了安徽省教育會和安徽省教職員聯合會。
1921年6月2日,安慶學生到省議會向倪嗣沖請願,要求增加教育經費,遭到殘酷鎮壓,姜高琦、周肇基兩位學生受重傷,不幸遇難,史稱“六·二”慘案。光明甫積極支持學生運動,發起成立“六二慘案後援會”,譴責軍閥屠殺罪行,並為烈士題輓聯。
不久,安徽舉行第三屆省議會選舉,倪嗣沖及其弟倪道烺陰謀控制議會選舉,選出了清一色的倪系分子,以期繼續為軍閥服務。光明甫挺身而出,呼籲各界推翻非法選舉的議會,並在“六二慘案後援會”的基礎上成立“安徽省各界澄清選舉團”,調查選舉舞弊事實。安徽省長聶憲藩辭職。倪道烺不甘心失敗,賄賂國務總理靳雲鵬任命倪的老師李兆珍繼任省長。安徽教聯、學聯立刻發起驅逐李兆珍的運動。經過不懈鬥爭、李兆珍、倪道烺逃離安慶,新任省長許世英在各界支持下,宣布第三屆省議會選舉結果全部無效,安徽學界的鬥爭取得勝利。
“六·二”運動、反對第三屆省議會賄選、驅逐李兆珍運動是五四運動在安徽的延續。光明甫積極支持和領導這些運動,與愛國師生和知識分子站在鬥爭的第一線,推動了安徽的教育革新運動和民主革命的發展。

國共合作

1924年1月,光明甫作為安徽的代表前往廣州,出席國民黨一大。這次大會宣布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國共合作開始後,光明甫深感欣慰,積極回響。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後,國民黨中央選派光明甫與朱蘊山沈子修及共產黨人薛卓漢等在安慶組成國民黨安徽省臨時黨部,光明甫擔任執行委員、常務委員,主持安徽黨務工作。然而,這時高漲的安徽革命運動遭到北洋軍閥和來自國民黨內右派勢力的夾攻。1926年2月,國民黨右派黨員管鵬、陳紫楓等在西山會議派的指使下,在安慶另立省黨部籌委會。光明甫對此予以堅決鬥爭,團結國民黨左派領導人打擊右派分子。
1926年7月,任安徽警備總司令不久的軍閥陳調元下令查封了國民黨左派主持的學校,光明甫等遭通緝,隨省黨部撤往武漢。其間,光明甫與毛澤東在武漢革命政府工作過一段時間,協助共產黨人開辦黨務幹部訓練學校,為全省訓練黨務幹部120餘人。1927年3月,北伐軍進抵安慶,光明甫回皖,積極從事恢復國民黨組織和籌備國民黨安徽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的活動。

顛沛流離

1927年3月22日,安徽省黨部在安慶黃家操場舉行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蔣介石應邀出席。蔣為把持省黨部,提出要把親信特務頭子楊虎等臨時補入、安置到重要崗位上,遭到光明甫等國民黨左派人士的堅決抵制,蔣恨恨而去。這天下午,光明甫聯合朱蘊山、周松圃等人到北伐軍總司令行營,準備面見蔣介石再次提出抗議,不料在省長公署門前,突遭一夥早已等在門外的暴徒的圍毆。光明甫衣服被撕破,眼鏡被打落,頸部受傷,但毫不畏懼,突破暴徒的重圍沖入公署。進入公署後,光明甫找到蔣介石,要求嚴懲暴徒。由於當時郭沫若在身邊,蔣介石只得敷衍道:“好啦,好啦,我警告他們好啦!”
由於光明甫等國民黨左派人士和進步力量的堅決抵制,蔣介石無法實現把持省黨部的陰謀。3月23日,蔣介石終於撕下假面具,右派工會暴徒搗毀了左派省市黨部、省總工會、省農協會、省婦聯等進步組織,並打傷代表及工作人員100餘人。安慶城內一片白色恐怖。光明甫等國民黨左派和進步人士遂前往武漢,並繼續與共產黨人合作。4月18日,安慶成立右派省黨部,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光明甫撰文怒斥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工農的罪行。蔣汪合流後,光明甫遭到通緝,只得化名光雪流亡南京光宣甫家中暫避。
1929年光明甫應廣東省政府主席陳銘樞將軍的邀請出任廣東省政府顧問。1932年“一·二八”抗戰爆發後,光明甫隨陳銘樞到上海,任淞滬衛戍司令部顧問。在國民黨政府與日寇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後,光明甫憤而回皖。其間安徽省政府主席吳忠信邀光明甫擔任省政府委員,但因吳調任貴州而未果,光明甫又回到上海,潛心學術研究。

呼籲民主

全面抗戰爆發後,光明甫受李宗仁邀請,於1938年3月建立安徽省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並擔任宣傳部長,積極奔走。1938年7月被選為國民參政會議員。後因受國民黨反動分子排擠,光明甫即離開安徽,與沈鈞儒、張瀾等進步人士一道深入湘西少數民族地區調查民眾生活、宣傳抗日救國。隨後進入四川,定居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
1939年11月,光明甫與張瀾沈鈞儒黃炎培鄒韜奮羅隆基章伯鈞梁漱溟等在重慶建立“統一建國同志會”,並在次年12月下旬將其改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這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前身。
作為參政員,光明甫與其他民主人士一道,呼籲實行民主政治、依靠民眾、團結抗戰,抨擊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貪污腐敗。光明甫自己以身作則,清廉節儉。每屆參政會期間,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都要看望光明甫,並贈送給他車馬津貼費,光明甫每次都謝絕拒收。重慶《新民晚報》的記者看到他出席參政會時身穿打了補丁的褂子,深受感動,刊登一篇題為《光參政員的大褂子——24個補疤》的文章,傳為佳話。

新中國建立

抗戰勝利後,光明甫由川回皖任安徽通志館館長。1946年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
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要人紛紛逃往台灣。李品仙多次催促光明甫赴台,被嚴詞拒絕。光明甫與民盟人士一道在安慶組織策反工作,支援解放軍渡江,迎接安徽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光明甫居住在安慶市。1953年毛澤東乘洛陽號軍艦視察長江中下游各省,2月22日抵達安慶,並向當地領導幹部詢問曾與他共事的光明甫的情況。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自關懷下,年逾古稀的光明甫擔任了安徽省文史館首任館長、不久又擔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1954年出席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被選為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光明甫先生晚年在新的崗位上積極投入各項工作。他積極推薦了數十位文化人士到省文化館工作,關懷文史館員的生活,直到晚年仍勤學不倦、致力於安徽的教育事業。他還積極為祖國統一貢獻力量,曾在1953年發表對台廣播,呼籲台灣人士回歸大陸、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1963年元旦,光明甫在安慶逝世。安徽省政府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得悉後專門派人到安徽參加追悼會並送了花圈。

主要貢獻

文學創作

光明甫對法學、歷史學、古典文學等都有精深研究。淞滬抗戰後,光明甫寓居上海,受安徽省通志館館長江彤侯之邀主編政法專稿,並出版了《法治建國論》一書,闡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治國、以法救國的主張。30年代還曾撰有《語故》八篇、附音韻通律一篇,合50萬字,討論中國文字的長期演變和方言殊語,不幸書稿在1938年散失,抗戰勝利後,光明甫又根據回憶和殘稿寫成《語故拾零》。
光明甫擅古典詩文,但其詩作發表不多。建國後曾將其30年代所著論文、30首七絕詩等彙編為《論文詩說·論文詩三十首·說七則》一書,約兩萬言。還著有《衡霍辨·附釋潛》《道墨新釋》《答客問》《我的讀古書觀》《辛亥塵影錄》等文學和歷史作品。

政治成就

光明甫為發展安徽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創辦並領導了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也是安徽省教育會和安徽省教職員聯合會的創辦人之一,推動了學生進步運動在安徽的發展。
作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光明甫為宣傳抗日、宣傳民主政治作出了貢獻。光明甫還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之一,1939年他與張瀾等在重慶建立“統一建國同志會”,並在次年12月下旬將其改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是為民盟的前身。
晚年,光明甫還繼續為安徽的文教事業和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人物評價

光明甫原系清末秀才,受維新思想影響,摒棄科舉入仕之途,習新知,獻身民主革命運動。在近半個世紀的坎坷曲折歷程中,他兩次被通緝,多次流亡,屢覆艱危之境,備嘗困厄之苦,但矢志不渝,初衷不改。新中國建立後,欣睹百政維新,多年所抱民主救國救民的夙願已由中國共產黨加以實現,心情振奮,竭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以耄耋之年,不辭辛苦,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祖國統一竭智盡能,不遺餘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