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經歷
1911年學成歸國,任安徽省官立法政學堂教務長,同時任桐城中學堂監督。次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委為秘書,不久辭職,與劉希平等創辦安徽江淮大學,並任校長。以後,參加反袁鬥爭,失敗後流亡京滬,常為《新青年》撰稿,揭露封建專制,宣傳民主主義思想。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安慶學生集會遊行,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鬥爭,先生熱情支持。次年,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因與軍閥坑淦一氣,被師生驅逐,請升任校長。升接任校長後,旋與省立第一師範校長李光炯、
蕪湖五中校長劉希平聯絡,組織教育界進步人士,成立“安徽省教職員聯合會”,與省學聯相互支援,向盤踞在安徽的反動軍閥開展鬥爭。1921年6月2日,安徽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向省議會請願,反對省督倪嗣沖侵吞教育經費,遭到軍閥倪道娘、馬聯甲的血腥鎮壓,五六十名學生受傷,省立第一師範學生薑高琦身戳七刀死亡,造成震驚全國的“安徽六· 二慘案”。在軍閥殘害學生時,升聞訊,不畏強暴,火速衝進省參議會,怒斥馬聯甲,遭馬捆打,關進小樓。被人救出後,立即聯絡安慶各界人士,組成“六· 二慘案後援會”,動員安慶市人民罷工、罷市、罷課;並通電全國,控訴倪、馬罪行,得到各地馳電聲援。安葬姜高琦時,升作輓聯,悲痛悼唁,聯曰:“天柱徒高,何如烈士壟;江流不轉,長屹黨人鞏籃姜茅碑。”
1925年,“五冊”慘案發生,安慶、
蕪湖等地學生示威,聲討日、英暴行。當時,教會學校學生激於義憤,白愉厚紛紛退學。為使這批學生繼續斷說就讀,先生堅決支持中共黨員王步文的提議,與沈子修、朱蘊山等會商,決定從“五姍慘案後援會”的捐款內,提拔6000元,在
安慶、
蕪湖創建建華、民主抹再疊和新民三所中學,收容教會學校退學的學生。8月,
安慶建華中學成立,升任董事長。1926年1月,廣州國民黨中央派升及朱蘊山、沈子修等9 人為國民黨安徽省臨時黨部執行委員,升被選為常委。工作中,升堅持與我黨合作,同國民黨右派作針鋒相對的鬥爭。
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組成“清黨委員會”,公開通緝光升,升避難漢口等地,堅持維護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不改初衷,一往無前。1932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開赴淞滬作戰,升輾轉赴滬,任淞滬衛戍司令部長官公署顧問,與日寇展開血戰。1938年和奔騙,他又長途跋涉,至武漢出席第一屆國民參政會。事喇記腿後,深入湖南省桃源、
乾州、秀山等地少數民族地區,從事抗日救國活動。後至四川省
江津縣,與沈鈞儒諸君組織“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先生返皖,任安徽通志館館長。
解放後履歷
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文史館館長,安徽省府精危海教育廳廳長等職。一生致力革命,興辦教育,無視艱險,高風亮節。1963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