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寺(徂徠山光化寺)

光化寺(徂徠山光化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化寺位於徂徠山藍溪之陽,山坳之中,左右兩山擁抱,南望諸山,如翠屏疊嶂。該寺創建於後魏,有山門、配殿及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主奉如來佛祖,殿內繪明、清代的兩層壁畫,色彩絢麗,人物形象生動,把佛教故事渲染得惟妙惟肖。寺內有古松、古柏各一株,樹齡均在千餘年以上。柏名"三義柏",一本三株,氣宇軒昂,葉色濃翠,整齊如結義三兄弟。古松名"鳳松",似丹鳳展翅,起舞弄姿,濃蔭匝地,冠蓋畝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化寺
  • 地理位置徂徠山藍溪之陽
  • 著名景點:三義柏 鳳松
  • 創建於:北魏
  • 原名:光化寺
光化寺寺創建於北魏,隋代稱光化寺,宋易名崇慶寺。元初兗州軍節度使時珍重修。寺居山岙,左右雙峰如抱,前有諸山如翠屏遙列,後有山泉引流入庭。今寺院正殿內四壁有清代《西遊記》故事壁畫,院中配房分列,古柏挺立。東山門內有清乾隆、光緒年間重修碑。院西南有古松,冠蓋如傘,遮地畝余,傳為唐植。
寺北門路東有巨石,名將軍石,高1.9米,寬2.4米,厚1.2米,上刻北齊武平元年(570年)梁父縣令王子椿隸書《大般若經》,計89字,字徑13厘米。
寺東南路西有墓塔林遺址,今存塔石數十塊,均為元明遺物。墓塔林東是映佛岩,聳峙陡險。其巔有巨石,南壁刻王子椿隸書《般若波羅密經》,存85字。其字古拙蒼潤,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宋代趙明誠《金石錄》、清代馮雲鵬《金石索》均載其文。
映佛岩東為黑山,又東為松山,上有松岩洞;東南為周蒙山,山上有周蒙洞,兩洞可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