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唯心論體系

先驗唯心論體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先驗唯心論體系
  • 外文名稱:System des transzendentalen Idealismus
  •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威廉·約瑟夫·謝林
  • 字數:232000
  • 首版時間:1800年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先驗唯心論體系》全書包括:1篇導論、6個章節。該書闡述了先驗哲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論,第二個階段是實踐,第三個階段是藝術。
在理論階段,自我意識的發展經過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原始的感覺到創造性直觀;第二個時期從創造性直觀到反思;第三個時期是從反思到絕對意識活動。在這三個時期中,謝林推演出空間。時間與因果性的先驗概念,然後轉到實踐階段。
在實踐階段,謝林論述了道德、國家和歷史。謝林認為,人們所意願的就是有理智的人所意願的。因此,要達到作為道德的自我決定,就要以法權和國家為條件。國家是許多人協調地實現自由的必要條件。國家可以按照自然界的規律性而成為“第二個自然界”。而歷史則是絕對的不斷啟示。這種啟示逐漸顯示絕對自身,因此歷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絕對是無限的,歷史的發展也是無限的。歷史就是逐漸走向建立第二個自然界的運動過程。
在藝術階段,謝林指出,有意識活動與無意識活動的會合,無意識地創造著現實世界,有意識地創造著美感世界。這種會合是不能用概念來理解或言傳的,只能用理智加以直觀。理智直觀在訴諸直接經驗時就變成了偶發的美感直觀,它是消除一切矛盾,引導全部的人達到絕對同一性的唯一途徑。因此,藝術天才表現了絕對。

作品目錄

譯者序言:謝林哲學思想演變簡評
前言
導論
1.先驗哲學的概念
2.推論【先驗哲學的本性】
3.先驗哲學的初步劃分
4.先驗哲學的官能
第一章 關於先驗唯心論的原理
第一節 關於知識的一個最高原理的必要性和性質
第二節 原理本身的演繹
解釋
概述
第二章先驗唯心論的一般演繹
摘要
第三章 以先驗唯心
提要
Ⅰ.自我意識活動內所包含的絕對綜合的演繹
Ⅱ.絕對綜合的各箇中間環節的演繹
提要【絕對綜合是由自我意識發展史的各個不同時期相繼組合而成的】
第一個時期——從願始感覺到創造性直觀
A.課題:說明自我怎樣得以直觀它的身為受到限定的
解決
附論【感覺的可能性、實現性和產生過程】
B.課題:說明自我怎樣直觀到它自身是進行感覺的
解釋
解決
C.創造性直觀的理
Ⅰ.創造性直觀的理念
Ⅱ.創造性直觀的演繹
推論【物質構造的三個階段:磁、電和化學過程】
第一個時期概述【物質構造的三個階段與自我意識發展史的三個階段的對應關係】
第一個時期——從原始感覺到創造性直觀
第二個時期——從創造性直觀到反思
第三個時期——從反思到絕對意志活動
第四章 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實踐哲學體系
第一條原理 絕對的抽象,即意識的開端,只能從理智的自我決定或理智自己對自己的行動得到解釋
第二條原理 理智的自我決定的活動或理智自己對自己的自由行動,只能由這種理智之處的一種理智的特定行動得到解釋
第三條原理 意志活動原初必然是一種外在對象為目標
第五章 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目的論主要原理
第六章 哲學總官能的演繹或以先驗唯心論為原則的藝術哲學主要原理
1.一般藝術作品的演繹
2.藝術作品的特點
3.附論【藝術與整個哲學體系的關係】
整個體系概述
譯後記

創作背景

該書寫作時正值法國大革命高潮,謝林對法國大革命表示歡迎,並希望能夠在人間建立一個自由的理性王國;謝林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用抽象的德國唯心論的語言,表達了德國資產階級要求解放自己的迫切要求。謝林進步的社會政治觀點,在當時德國政治論壇上是起了積極作用的。然而,德國資產階級的二重性也造成了謝林哲學的二重性。這些都在《先驗唯心體系》中有所表現。

作品思想

按照謝林自己所說:“這部作品應看成是作者有關自然哲學的著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籍”。這就是說,年輕的謝林在研究自然哲學的同時,也以極大的熱情繼續關注先驗哲學的問題。在他的視野里,雖然自然哲學與先驗哲學研究對象不同,但它們卻是相關的。自然哲學的出發點是客觀性,它要回答的向題是,人們如何獲得關於客觀東西的知識;先驗哲學則把主觀性看作第一位和絕對的,並且以此去解釋主體如何到達意識,並進而使知識具有客觀性。
謝林的這個思想構成一種既對立又平衡的圖示,如果說自然哲學考察的是自然的歷史,那先驗哲學就是探索自我意識的發展歷史。對謝林來說,對自我意識的探索只能以自我直觀的提高過程為依據,所以,這本書“是從自我意識的最初級的、最簡單的直觀開始,而到最高級的,即美感的直觀為止”。具體地講,這個過程包括單純的質料和有機體,再從有機體開始,經過理性和隨意性,到達藝術里的自由與必然的最高統一,也就是說,藝術最終構成自然和精神的穹頂。這樣,這部著作實際上就是描述人類精神發展的整個過程。
在這部著作一開始,謝林就說:“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驗唯心論擴展成它實際上應當是的東西,即擴展成一個關於全部知識的體系,因而不是僅僅一般地證明這個體系,而是用事實本身證明這個體系,就是說,真正將這些問題推廣到關於主要知識對象的一切可能的問題上,無論這些問題是先前已經提出而沒有解決的,還是通過這一體系本身才能構成和新出現的。”謝林在這裡已經暗示,他與費希特一樣,提出的也是關於知識的來源、形成、對象、體系以及與此相關的問題,但是,他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並不與費希特完全一樣。
在謝林看來,這裡的關鍵在於,是要把哲學的各個部分視為一個連續的序列,把全部哲學表述為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歷史;不僅要精確地劃分這個歷史的各個時期,而且還要表現出它們是一個前後相繼的過程,從而賦予整個歷史一種內在的聯繫。直觀的諸階段就表現了自我意識的這種持續不斷的歷史,它從最初級的自然中的自我直到最高級次的,人的意識,從理論哲學直到實踐哲學,從自然的合目的論直到藝術哲學。謝林很清楚地看到,這樣一門哲學涵蓋了自然和理智兩個領域,僅僅依靠自然哲學或先驗哲學都不可能完整地表達它,只有這兩門科學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個課題。謝林之所以提出這種兩門科學相互補充、進而完成哲學體系的思想,其根據就是他始終關心的這一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知識,換句話說,知識中的真理根據是什麼。
在討論《先驗哲學的概念》中,謝林對這個問題予以明確地回答。他認為,“一切知識都以客觀東西和主觀東西的一致為基礎。因為人們認識的只是真實的東西;而真理普遍認定是在於表象同其對象一致”。對知識中的客觀東西和主觀東西,謝林具體解釋說,我們知識中的所有單純客觀東西的總體,可以被稱之為自然;所有主觀東西的總體可以被稱之為自我或理智。這兩個概念本來是互相對立的,自然被認為是僅僅可以予以表象的東西,是無意識的,而理智則被認為是僅僅做表象的東西,是有意識的。但是,本身無意識的東西和有意識的東西在任何知識中都必然有某種彼此會合的活動。“哲學的課題就在於說明這種會合的活動。”顯而易見,謝林的這個思想既不同於康德的主客分裂的二元論,也不同於費希特的絕對的主觀唯心論原則,而是企圖在主客同一的基礎上解決知識中的真理問題。

作品影響

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進程中,謝林的《先驗唯心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在這裡提出的絕對同一性的主張,對消除康德的主客分裂、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對立,對克服費希特的以自我為核心的主觀唯心論等,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謝林邁出的客觀唯心論這一步,才使得黑格爾能夠把德國古典哲學推向高峰。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約瑟夫·謝林(Friedrich Wilhe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 年),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客觀唯心主義者。他的主要代表作:《自然哲學思想》、《自然哲學體系初稿(Erster Entwurf eines Systemsder Naturphilosophie,也可譯為《自然哲學體系的初步綱要》)》、《先驗唯心論體系》、《我的哲學體系的闡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