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思想史(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先秦政治思想史(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先秦政治思想史》是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秦政治思想史
  • 作者:孟祥才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2735993
  • 定價:198.00 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經歷了軸心時代思想文化創造發展的輝煌歲月。這一時期,產生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經中的大部分篇章、諸子論著和以《春秋左傳》為代表的史書;誕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們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陰陽等影響深遠的學派;在政治思想領域推出了忠、孝、節、義、仁、禮、智、信、天人合一、內聖外王、德主刑輔、賞罰並用、民貴君輕、法前平等、尚同尚賢、修齊治平、明德親民、君子人格、無為而治、君聖臣賢等一系列概念、範疇,對當時和以後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圖書目錄

緒論(1)
 一先秦的歷史地位(1)
 二五帝與夏、商政治思想概觀(3)
 三西周政治思想概觀(6)
 四春秋政治思想概觀(8)
 五戰國政治思想概觀(11)
第一編 五帝與夏商西周政治思想
第一章 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及其政治思想(21)
 第一節 五帝的傳說(21)
 一撲朔迷離的五帝(21)
 二禪讓及禪讓觀念(22)
 第二節 五帝時代的政治思想(25)
 一黃帝和顓頊、帝嚳的政治理念(25)
 二唐堯的政治理念(26)
 三虞舜的政治理念(27)
 四皋陶的德刑意識(32)
第二章 夏商時期的政治思想(35)
 第一節 夏朝的政治思想(35)
 一夏朝的政治變遷與社會發展(35)
 二夏禹的功績和政治理想(37)
 三《尚書·夏書》展示的政治思想(44)
 四夏桀的暴政觀念(46)
 第二節 商代的政治思想(48)
 一商朝的政治變遷與社會發展(48)
 二商湯的政治思想(50)
 三伊尹的政治思想(52)
 四盤庚的開明政治理念(57)
 五武丁的保民思想(59)
 六紂王的政治觀念(62)
 第三節 微子與箕子及其政治思想(64)
 一微子其人及其政治思想(64)
 二箕子《洪範》展示的政治思想(66)
第三章 西周時期的政治思想(70)
 第一節 西周的政治變遷與社會發展(70)
 一西周的奴隸制(70)
 二西周的經濟發展(73)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74)
 第二節 文王、武王的政治理念(82)
 一文王的事功和政治思想(82)
 二武王的事功和政治思想(89)
 第三節 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92)
 一周公其人(92)
 二周公對殷人天命思想的革新(94)
 三“敬德保民”(100)
 四“制禮作樂”(106)
 五周公思想的歷史地位(108)
 第四節 成王、康王、穆王、厲王、幽王及其臣子的政治思想(112)
 一成王、康王的政治思想(112)
 二穆王、祭公謀父與《呂刑》的制定(114)
 三厲王時期召公和芮良夫的政治思想(116)
 四宣王、幽王及其臣僚的政治思想(118)
 第五節 齊太公姜尚開創“齊學”(120)
 一姜尚其人(120)
 二“尚功尊賢”(123)
 三“六韜”展示的兵學思維(125)
第二編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變遷和社會發展(131)
 第一節 春秋時期的政治變遷和社會發展(131)
 第二節 戰國時期的政治變遷和社會發展(138)
 第三節 “百家爭鳴”思潮(142)
第五章 春秋列國政治家的政治思想(147)
 第一節 東周王室及其政治家的思想(147)
 第二節 齊國管仲、晏嬰的政治思想(148)
 一管仲與晏嬰(148)
 二管仲的“四維”和“順民”“富民”理念(150)
 三晏嬰的“和而不同”理念與禮治、君臣關係論(156)
 第三節 魯國展禽、里革、季文子和公儀休的政治思想(166)
 一展禽和里革的政治思想(166)
 二季文子和公儀休的政治思想(169)
 第四節 晉國執政大夫的政治思想(175)
 一郭偃其人與“郭偃之法”(175)
 二範文子的政治思想(178)
 三叔向的刑政論(181)
 四趙簡子、史黯和陽畢的政治思想(185)
 第五節 鄭國子產的政治思想(191)
 一“不毀鄉校”(191)
 二“救世”與“寬猛相濟”(192)
 第六節 秦穆公的政治思想(196)
 第七節 楚、越執政大夫的政治思想(200)
 一楚國執政大夫的政治思想(200)
 二勾踐的民本理念和君王自律意識(205)
 三范蠡“順天待時”的政治思想(207)
第六章 春秋時期思想家的政治思想(216)
 第一節 老子的政治思想(216)
 一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216)
 二老子政治思想的哲學基礎(218)
 三“無為而治”的政治意識(223)
 第二節 孔子的政治思想(230)
 一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30)
 二天人合一論(231)
 三仁禮互補的社會思想(236)
 四行政理想(245)
 五君子人格修養論(254)
 六孔門弟子的政治思想(264)
 第三節 《司馬法》《孫子兵法》的政治思想(276)
 一司馬穰苴與《司馬法》的政治思想(276)
 二孫武其人與《孫子兵法》的政治思想(280)
第七章 戰國時期各主要諸侯國執政者的政治思想(285)
 第一節 魏文侯、武侯和李悝的政治思想(285)
 一魏文侯、武侯的政治思想(285)
 二李悝主持的變法與《法經》(288)
 第二節 楚悼王支持下的吳起變法(290)
 一吳起在楚國的變法(290)
 二《吳子兵法》展示的政治思想(291)
 第三節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及其政治思想(295)
 一秦孝公支持下的商鞅變法(295)
 二變法的理論基礎(302)
 三富國強兵的耕戰理念(304)
 四法制理論(311)
 五對君、臣、民的權利和義務的設定(316)
 第四節 其他國家的變法思想(324)
 一齊威王、宣王君臣的政治思想(324)
 二趙武靈王君臣的政治思想(329)
第八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335)
 第一節 墨翟與墨家學派(335)
 一墨翟———“農與工肆之人”的代表(335)
 二墨家學派的興衰(337)
 第二節 墨子的政治思想體系(339)
 一“尊天”“事鬼”和“非命”(339)
 二“兼愛”與“非攻”(343)
 三“尚同”和“尚賢”(346)
 四“節 用”“節 葬”和“非樂”(353)
 第三節 墨家別派的政治觀念(358)
 一許行與農家學派(358)
 二宋與尹文(362)
第九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365)
 第一節 曾子的政治思想(365)
 一曾子的生平事跡(365)
 二《大學》展示的政治思想(366)
 第二節 子思的政治思想(368)
 一子思與《中庸》(368)
 二郭店楚簡透出的子思思想(372)
 第三節 孟子的“仁政”理論(375)
 一孟子其人其事跡(375)
 二“性善論”(377)
 三統治權合法性與仁政論(385)
 四君子人格論(394)
 五對楊、墨的批判(401)
 六對縱橫家的批判與縱橫家的謀略思想(405)
 七孟子弟子的政治思想(423)
 第四節 荀子的政治思想(431)
 一集儒學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學者和思想家(431)
 二“天人相分”(435)
 三“人性惡,善者偽也”(440)
 四“群”論導出的歷史觀(443)
 五“隆禮重法”與惠民富民(444)
 六軍事思想(451)
 七君子人格(458)
第十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465)
 第一節 莊子學派的政治思想(465)
 一莊子其人(465)
 二“道”論和認識論(467)
 三文明退步與“至德之世”(474)
 四人生哲學(478)
 五同道之人楊朱和陳仲子的政治意識(480)
 第二節 稷下黃老學派的政治思想(486)
 一稷下學宮與黃老學派(486)
 二慎到與田駢(489)
第十一章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思想(494)
 第一節 韓非其人(494)
 一悲劇人生(494)
 二對前人思想的繼承與發展(496)
 第二節 韓非的法治思想體系(499)
 一唯物論的自然觀(499)
 二“參驗”的唯物主義認識論(502)
 三今勝於昔的歷史進化觀(504)
 四法、術、勢相結合的法制思想(508)
第十二章 陰陽學派和兵家的政治思想(520)
 第一節 陰陽學派(520)
 一陰陽學派的形成(520)
 二鄒衍的陰陽五行理論(522)
 三廣泛深遠的影響(525)
 第二節 戰國兵家的政治思想(526)
 一《孫臏兵法》展示的政治思想(526)
 二《尉繚子》展示的政治思想(532)
第十三章 《周官》和《禮記》的政治思想(541)
 第一節 《周官》之謎(541)
 第二節 儒家的“伊甸園”(545)
 一儒家荀子一派的政治理想(545)
 二宏偉的王室和政府架構(553)
 三《周官》的深遠影響(562)
 第三節 《禮記》的政治思想(565)
 一天人合一論(565)
 二以禮為核心的思想體系(567)
 三“古之為政,愛人為大”(570)
 四君子人格與儒行(572)
第十四章 《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576)
 第一節 呂不韋其人(576)
 一陽翟大賈的理想(576)
 二躍上巔峰的悲劇(579)
 第二節 《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588)
 一《呂氏春秋》的編 纂(588)
 二理想意識形態和政治模式的構建(591)
主要參考文獻(5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