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後兵

先禮後兵

先禮後兵是一個成語,讀音是xiān lǐ hòu bīng,意思是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禮後兵
  • 外文名: take strong measures only after courteous ones fail
  •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 近義詞先聲奪人
  • 拼音:xiān lǐ hòu bīng
解釋,出處,用法,詞語辨析,

解釋

禮:禮貌;兵:武力。先禮貌相待,後用強硬手段或武力解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禮後兵:語出《三國演義》第十一回:“郭嘉諫曰:劉備遠來救援,
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劉備大義勸曹操,事見《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 原典
劉備大義勸曹操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北海相孔融黃巾軍包圍,處境危難,孔融派人
請來劉備的軍隊解了圍,緊接著,徐州太守陶謙又向劉備告急,稱徐州被曹
操兵馬圍困,請劉備派兵解圍。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沖入曹軍,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
內。
陶謙請劉備進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劉備說;“如今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朝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願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天來救助本是出於大義,哪敢有吞併之
心?”
在一旁的官員們見這樣推來推去難以有結果,勸解說:“如今曹操兵臨
城下,最好先商議退兵之計,以後再議讓位之事。”
劉備認為這個建議不錯,便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要是
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戰也不遲。”他在信中寫道:“國內如今憂患無窮,董
卓的餘黨還沒有肅清,到處都是造反的農民,你應以朝廷為重,不要圖報私
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將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後大發雷霆地說:“劉備是什麼人,竟敢來教訓我!把送信
的人拖去斬首,我倒要看看劉備到底有什麼能耐!”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解說:“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
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鬆懈他的鬥志,然後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
得成功。”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告,善待送信的使者,並給劉備寫了回信,正在這
時,有人報告說呂布已攻克兗州,正在進攻濮陽。
曹操得到訊息後心驚肉跳,大叫:“兗州丟失,我們無家可歸了,立刻
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並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趁機給劉備賣個人情,說看在
他面上,我們退兵了。”曹操心領神會,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辦事方法巧妙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你這先禮後兵方法實在高明。
【拼音代碼】: xlhb
【近義詞】:先聲奪人
【反義詞】:突然襲擊不宣而戰
【歇後語】: 圖里藏匕首
【燈謎】: 下戰書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謙派人請劉備出兵解圍,劉備率關羽、張飛攻入徐州。陶謙要讓位給劉備。劉備給曹操寫信請他退兵,來一個先禮後兵。曹操想殺來使,謀士郭嘉勸止,剛好呂布攻打兗州,曹操只好給劉備一個面子
  • 新說
常言說:“兵不厭詐。”這話雖有道理,但時常如此,不免讓人覺得有
偷雞摸狗的小人之感,老是靠陰謀詭計取勝,正如專門趁火打劫,會遭人們
恥笑。
倘若對勝利有充分的信心,或者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正義性與合理性
有充分的信心,總應該表現出大家風範,以信義為準則,一舉一動如日月經
天,江河行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先禮後兵”,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公平的競爭,必須依規則行事。沒有規則,就談不上公平,不公平的競
爭,即使贏了,卻在道義上輸了,很不光彩;公平的競爭,即使輸了,卻在
道義上贏了,雖敗猶榮。照此來看,“先禮後兵”也充分體現了公平競爭的
規則。
魯迅先生生前最痛恨那些專門躲在陰暗處放冷槍射暗箭的無恥之徒,並
且認為在亮處明火執杖的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陰暗之處的敵人。因
此,在遵守競爭規則的同時,也應防範陰險之敵,以免作出無謂的犧牲。
“先禮後兵”是不適用於小人的。因為小人寡廉鮮恥,毫無規則的概念,
應該毫不客氣地把他們逐出競爭場,或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先禮後兵”並不意味著軟弱;“兵”(強硬手段)是“禮”(規則)
的後盾,二者相輔相成。
照規則行事,自有王者的氣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