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事略

始祖諱責遷,濟南新城著籍,稱琅琅公。二世祖諱伍,有善行,稱善人公,有五子。三世祖諱麟明,經官穎川公。高祖諱重光,字延宕,稱忠勤公。穎川公年、哀毀如禮、服闕除戶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先祖事略
  • 作品出處:《漁洋山人自撰年譜》
  • 文學體裁:族譜
  • 作者王士禎
原文,試題,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山人名士禎,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諸城人。
始祖諱責遷,濟南新城著藉焉,稱琅琊公。後避居新城之曹村,為某大姓傭作。一日大風晦暝,有一女子從空而墮,良久既霽,公於塵坌中得之。雲即諸城縣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覺至此。時公方鰥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為天作之合,遂令諧伉儷焉。
二世祖諱伍,有善行,稱善人公。琅琅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謹,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尤好施予,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余悉以賑鄉里貧乏者。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枝疏,時作糜哺餓者於其下。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於槐,累累如也。鄉人呼之曰“王菩薩”,而稱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諱麟明,經官潁川王府教授,稱潁川公。潁川為善人次子,生而警穎強記,於書無所不睹。十四補博士弟子員,每試輒冠其群。數困棘闈,隨例應里選,官永平郡司訓,勸學興行,為多士式。最後遷教授潁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傳稱公內廉行修。人倫醇備。事大父琅琅公至孝,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高祖諱重光,字廷宣。潁川公卒,哀毀如禮,服闕除戶部。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守雲中。強直奉法,軍民賴之。尋晉參議,守上谷。條上谷機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當事意,調貴陽。丁巳,肅皇新三殿,求大木,取辦貴竹。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公深入其阻。衝風瘴癘,勤事以死。事聞,特加恩恤,賜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績詔贈太僕寺少卿。公性孝友,為潁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繼母常、岳、盧,如所生。兩弟早夭,撫其遺孤,不殊己子。居鄉,恂恂退讓,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艱險。及卒,無一語及家事。世廟諭祭文,有“忠勤報國”之褒,故稱忠勤公焉。

試題

(湖北省2007高考語文)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良久既霽,公於塵坌中得之 霽:明朗
B.數困棘闈,隨例應里選 數:屢次
C.勸學興行,為多士式 式:榜樣
D.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 以:憑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先祖“講究孝道”和“樂善好施”的一組是()
A . 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
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
B. 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余悉以賑鄉里貧乏者
C. 三事繼母常、岳、盧,如所生。
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於槐,累累如也。
D. 穎川公卒,哀毀如禮
遇事慷慨,不避艱險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琅琅公的婚姻頗有傳奇色彩,夫人初氏從天而降,主人認為是天賜良緣,於是令其結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簡樸,樂善好施,人稱“王菩薩”,在琅琅公五個兒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穎川公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官即赴穎川王府任教授,剛到任就患病,一年後去世。
D.忠勤公忠孝雙全,在上司面前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在家鄉父老面前則溫文爾雅,恭敬而有禮貌。
4.重點翻譯
(1)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於其下。
(2)公至,彞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
(3)公性孝友,為穎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
參考答案:
1.D 2.C 3.C
4.(1)家門前種有一棵槐樹,枝繁葉茂,(善人公)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饑民吃。
(2)忠勤公到後,彝人爭著跑去把他們知道的奇異樹木告訴他。
(3)忠勤公天性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穎川公的二兒子,剛換牙時母親沈安人就去世了。

譯文

我名叫士禎,姓王,字子真,青州諸城人。
始祖名叫王責遷,濟南新城藉人,世人稱琅琅公。後來避亂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給某大姓人家做傭人。有一天颳起大風,天空昏暗,一女子從天而降,好一會兒風停了,天空明朗,始祖在塵土中看到她。她自稱是諸城縣初氏之女,早晨起來取火,不知不覺就來到這個地方。當時始祖正好孤身一人,女子十八九歲。主人認為是天賜良緣,就叫他們結為夫妻。
二世祖名叫王伍,有善良的德行,人們稱他叫“善人公”。琅琅公有五個兒子,善人公最小,他生性淳樸謹慎,對待父母和幾個兄長,都能得到他們的歡心,他尤其喜歡施捨,時常勤於治理家務,按人定量供給糧食,剩餘的全部拿來救濟鄉里貧困缺糧的人。家門前種有一棵槐樹,枝繁葉茂,(善人公)時常在下面煮粥給飢餓的人吃,那些飢餓的人依次得到粥。(善人公)還在槐樹下編織斗笠,常常像這樣。鄉里人稱呼他叫“王菩薩”,而稱呼他家叫“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名叫王麟明,官至穎川王府教授,世人稱穎川公。穎川公是善人公的第二個兒子,生來機警聰明,記憶力強,對於書無所不讀。十四歲補博士弟子員,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後來屢試不第,隨著常例參加地方官推舉選拔,官至永平郡司訓,他勉勵人們學習並努力實行,成為許多士人的榜樣。最後升任穎川王府教授。到任後,疾病發作,一年後去世。志傳上稱他為公內廉行修。他長幼尊卑分得極細。對大伯父琅琅公最孝順,遇到哥哥兄弟們很尊敬,天天如此。
高祖名叫王重光,字廷宣。穎川公去世後,他十分哀傷盡其禮節,補缺升任戶部員外郎。因為他做事能幹,進升為僉事,做雲中郡守。他強硬耿直,奉公守法,軍隊百姓都信賴他。不久升為參議,駐守上谷。呈奏上谷應該做的十二件事,完全符合法則。因為違背了上司的意圖,調任貴陽。丁巳年,皇帝新建三大殿,要用大木料,在貴州一帶採辦。他到後,彝人爭著跑去把所知道的奇異樹木告訴他。他深入險要的地方(調查勘采)。冒著寒風瘴癘,勞累過度而死去。皇上聽說後,特地加以撫恤,賜祭文以厚葬。壬戍年的秋天,三殿落成,因為他先前有功,皇上下詔追贈太僕寺少卿。他天性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穎川公的第二個兒子,剛換牙齒時母親沈安人就去世了。後來奉養三個繼母常氏、岳氏、盧氏,就像對親生母親一樣。兩個弟早亡,撫養他們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住在鄉里,小心謹慎,謙虛退讓,是君子啊。遇到事情十分慷慨,不避艱險。到去世時,沒有一句話說到家事。祠堂祭文,有皇帝“忠勤報國”的褒獎,所以稱為忠勤公。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四年(1657)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