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相先,也稱“先互先”,是棋份的一種,在古代無貼目的時代,由雙方棋藝的差距,上手(棋藝高者)與下手(棋藝差者)對弈時,允許下手採用的對弈方式。同時也是雙方相對身份的象徵,即在圍棋界,上手的身份高於下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相先
- 性質:名詞
- 含義:互先是棋份最高的一級
- 別稱:先互先
先相先,棋份,關於吳清源降對方棋份,
先相先
在古代對局中,互先是棋份最高的一級,即表示雙方棋藝相等,對局時第一局一方執黑,第二局由另一方執黑,即雙方互相交替執黑先行,故稱為互先。先互先,即表示弈局為三局時,第一局一方執黑先行,第二、三局再互先,故稱先互先。
由於在古代,圍棋沒有貼目的規則,因此,執黑先行是有優勢的。下手如果要靠這種先天的優勢才能與對手擁有相同的勝率,即表示自己的棋藝不及對手。
棋份
棋份是棋藝的表示方式,不同的棋份,下棋時的規則是不同的。在古代不帖目時,執黑先行是擁有巨大優勢的,如果一個棋手與另一個棋手時,前者經常執黑先行甚至要後者讓子,才能與後者勝負機率相等,即表示前者的棋藝不及後手。
棋份主要有:
1、互先(分先):對弈雙方相互交替持黑白棋,對局以兩局棋為單位,雙方相互執黑先行一局。在對弈時,如果雙方互先,勝率大致相等,即表示雙方的棋藝相等。在古代,同段位對弈時採用互先的棋份。
2、先相先(先互先):對弈雙方時,在三局棋中,下手第一、三局執黑,第二局執白。在對弈時,如果下手需要採用先相先的對局方式,才能和上手的勝率相等,即表示下手棋藝不及上手。在古代,下手與上手相差一個段位時採用先相先的棋份。
3、定先(常先、讓先):對弈雙方中,下手每局均執黑。在古代,下手與上手相差二個段位時採用定先的棋份。
4、先二先:對弈雙方中,以三局棋中,下手第一、三局執黑,第二局執白並由上手讓二子(即在棋枰中先放二子,再由上手執黑先行;實際相當於下手執白先放一子,再先行)。在古代,下手與上手相差三個段時採用的棋份。
5、二先二:對弈雙方中,以三局棋中,下手第二局執黑,第一、三局執白並由上手讓二子。在古代,下手與上手相差四個段位時的棋份。
6、定二(讓二子):對弈雙方中,下手每局均由上手讓二子。在古代,下手與上手相差五、六個段位時的棋份。
7、定三(讓三子):對弈雙方中,下手每局均由上手讓三子。這已經是棋藝相差很大的表現了。
…………
棋份的升降,每一級為一個“半先”,即“互先”降“半先”後,變為“先互先”,再降“半先”後,變為“定先”。
現代的段位已經發生了變化,九段與初段之間甚至沒達到“定二”的地步。
關於吳清源降對方棋份
在日本古代圍棋規則中,九段是最高段位,其上無段可升,但由於實力的差距,九段同樣有強弱,如本因坊道策,就被人當時稱為有“十三段”的棋藝,十三段的棋藝,表示在與九段對弈時,九段作為下手要採用二先二的方式對局。
吳清源與日本高手對弈,採用的升降十番棋,升降十番棋的規則是,雙方一共下十局棋,採用互先的棋份(即默認雙方棋藝相等),單局勝次多者為勝。如果中途一方淨勝局拉開到四局(4:0,5:1,6:2),即淨勝局次數多者明顯實力高於對手,可要求降“半先”,即降對手棋份,即之後的所有對局(包括本次比賽之後的對局)由互先變成先互先,直到再出現升降。
在歷時多年升降十番棋中,吳清源打敗了當時所有的日本超級棋手,即讓輸的日本超級棋手之後與吳清源對局時,必須採用先互先的規格對弈,而像藤澤庫之助(日本第一個通過職業賽升九段的棋手)、坂田榮男(後棋壇霸主之一)等人,還被吳清源兩次降“半先”,降到讓先的地步。足見吳清源的棋藝。
由於降棋份涉及相互之間的身份,因此被降棋份,在古代榮譽觀中,往往被認為是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