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拱後牆法

先拱後牆法

先拱後牆法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之一,也稱支承頂拱法。在穩定性較差的鬆軟岩層中,為了施工安全,先開挖拱部斷面並及時砌築頂拱,以支護頂部圍岩,然後在頂拱保護下開挖下部斷面和砌築邊牆。在開挖邊牆部分的岩層之前,必須將頂拱支承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拱後牆法
  • 外文名:First arch wall method
  • 方法: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 釋義: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 別稱:支承頂拱法
  • 注意隧道較長時,宜採用上下導坑
簡介,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中央上導坑先拱後牆法,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蘑菇形先拱後牆法,施工方法,

簡介

先拱後牆法是指先挖隧道拱部並做好襯砌,在拱圈保護下開挖下部斷面。用挖馬口的方式分段砌築邊牆。隧道較短時,採用上導坑,稱為上導坑先拱後牆法,隧道較長時,宜採用上下導坑,稱為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大跨度隧道可先在隧道下部兩側開挖兩個下導坑,隨後在頂部開挖上導坑,三個導坑成品字形布置,所以又稱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

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施工程式如下圖所示,其中③、④部開挖後可立即用錨桿進行支護。擴大開挖後,應立即灌注拱部混凝土。最後拆除棚架,開挖⑥部,並立即砌牆。
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中央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中央上導坑先拱後牆法

中央上導坑先拱後牆法施工程式為:導坑①超前開挖並架設臨時支撐,隨後落底②,更換導坑支撐。最後依次擴大兩側③,並立即進行砌築拱部混凝土,開挖中間部分⑤,為防止兩側內移,根據需要可設支撐。兩側牆⑥、⑧採用馬口開挖,每側開挖完成後立即砌牆,如下圖所示。
中央上導坑先拱後牆法中央上導坑先拱後牆法

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施工程式如下圖所示。下導坑①超前上導坑②30~50 m。兩個導坑挖好後,先擴大上半斷面,並把拱圈修築好,然後在拱圈保護下開挖下部斷面,最後修築邊牆。上下導坑之間以漏斗孔連通,以利於上部導坑出渣、進料和通風。
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法

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

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施工程式如下圖所示。先開挖品字形布置的導坑①、②,再在上導坑②擴大拱部③、④,矸石從漏斗漏至①中的斗車內運出,挖完拱部岩石後立即砌築拱圈V,在拱圈保護下開挖邊牆部分⑥,並砌築邊牆Ⅶ。最後開挖核心⑧部和⑨部。
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品字形導坑先拱後牆法

蘑菇形先拱後牆法

開挖①~④部後呈現蘑菇狀的斷面,故稱為蘑菇形法,施工程式如下圖所示。在下導坑中設立漏斗棚架,供向上擴大開挖時裝渣之用。
蘑菇形先拱後牆法蘑菇形先拱後牆法

施工方法

開挖兩側邊牆部分的岩層時(俗稱挖馬口),須左右交錯分段進行,以免頂拱懸空而下沉。
施工時,須開挖上下兩個導坑,開挖上部斷面時的大量石碴,可通過上下導坑之間的一系列漏碴孔裝車後從下導坑運出,既提高出碴效率,又減少施工干擾。當隧道長度較短、岩層又乾燥時,可只設上導坑。在此種場合,開挖時可將臨時支撐和拱架都支承於坑道中間未被開挖的大塊核心地層上,為避免運輸和施工的干擾,可先將上半斷面完全修築完畢,然後再進行下半斷面的施工。
本法適用於鬆軟岩層,但其抗壓強度應能承受拱座處較高的支承應力;也適用於堅硬岩層中跨度或高度較大的洞室施工,以簡化修築頂拱時的拱架和灌築混凝土作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