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先天玄妙玉女太上聖母資傳仙道。撰人不詳。假託聖母元君與老君談論外丹及內丹守一法訣。其文又見朴南宋謝守瀾《混元聖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先天玄妙玉女太上聖母資傳仙道
- 作品出處:正統道藏
- 文學體裁:道教經典
- 宗教:道教
聖母告老君曰:
夫人受生於天地中,有清有濁。
氣之清者,聰明慈仁,
氣之濁者,愚痴凶虐。
明者因修以成性,
昧者恣欲以傷命。
性者身之源也,
命者身之根也。
是故修學之人,
煉身於九丹,解結於五神,
引炁於本生,滅根於三關,
九煉十變,百節開明,
胞結斷滅,乃知本真,
而成上仙也。
若不修學,則
邪魔入身,百疴競生,
死不盡命,痛乎難言。
夫仙由心學,心誠則仙成。
道貴內求,內密則道來。
能致靜以學真,積虛以通神,
則仙日近矣。
苟心競神勞,體煩不專,
動靜喪精,耳目曠明,
徒積稔索道,道愈遠也。
寄寓天地間,少許時耳,
若能攝炁營神,辛苦注真,久將得道,
則與天地共寄寓於太無中也。
能洞虛體無,則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乃與道合真矣。
老子曰:今混跡塵寰,欲長存不死,
隨世度人,可乎?
元君曰:吾有秘寶,非聖不傳。
有能修之,可以長存。
老君曰:願聞其致。
元君曰:至道淵奧深,不可得識。
匪有匪無,匪聲匪色,
視之不見,搏之不得,
囊括天地,至人無極,
近在諸身,莫之能測,
能知其則,是謂玄德。
老君曰:其道亦有術以致之乎?
元君曰:
道者,虛通之至真。
術者,變化之玄技。
道因術以濟人,
人因修而會道,
則變化無窮矣。
夫道之要者,無為而自然。
術之秘者,符與炁藥而已。
符者,三光之靈文,天之真信也。
藥者,五行之華英,地之精液也。
炁者,陰陽之和粹,萬物之靈爽也。
人雖得一,事未畢。
要資符藥,道乃訖。
此吾之秘寶耳。
爾能兼之,可以長存。度人無量矣。
老君曰:
身者,得道之器也。
炁者,致命之根也。
根拔則命終,
器敗則道去。
今欲修之,令命固道隆,可得聞乎?
元君曰:人稟骨肉之質,猶陶家坯也。
坯未冶則敗速,
身未煉則命促,
理固然也。
縱使德冠群有,神疏大玄,
而身猶恐未免乎老死。
夫何故?由化致然,不得不然也。
惟藥能鍊形,符能致神。
神歸則心通而性逸,
形堅則炁固而命全,
然後化炁變精,洞入無形,
飛行虛行,存亡自然,乃能長存。
得道之人雖遭劫交,
天地崩淪,而災不能及。
所以貴乎符藥者,由此也。
老君曰:服神丹而得長生者,
神靈佑之乎?將藥之力也耶?
元君曰:
長生之功,由於丹。
丹之成,由於神。
故將合丹,必先正其心,不履罪過,
神明佑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壽命無窮也矣。
天地明察,道歸仁人。
萬兆蠢蠢,名曰行屍。
不信長生之可學,謂為虛誕,
從朝至暮,但作求死之事,
天豈能強生之乎?
恣心盡欲,奄忽輒死,
千金送葬,何所益哉?
神丹道成,不惟長生而矣,
亦可作世之寶也。
知此道者,亦安用天下為人。
有以國易吾方,而非其人不傳也。
老君稽首曰:願聞其旨。
元君乃仰天而嘯,
倏忽有紫雲如蓋,自天奄至,
中有五色蘊,光明八達,
仙人涓子侍之。
元君披出神圖寶章變化之方,
還丹伏水火汞金液之術,
凡七十二篇,以授老君金液之術。
聖母玄妙玉女曰:神仙之道,
不在祭祀禱鬼神,
不在導引與屈伸,
不在祝願多言語,
不在精思自苦勤,
長生之要在神丹。
知之甚易,為實難。
子能行之可長存,此之道成立得仙。
吾亦學得非自然。
金液之術其文曰:
一為玄白生金公,太陽流珠入華池。
斤內五兩文萎蕤,赤鹽白雪成雄雌。
五符九丹得之飛,真道在此人不知。
五符者,
一曰玄白,
二曰金精,
三曰飛符,
四曰金華,
五曰三五青龍精。
九丹者,
一曰白雪九轉還丹,
二曰雌雄九轉還丹,
三曰金液九轉還丹,
四曰白華九轉還丹,
五曰丹華九轉還丹,
六曰五色九轉還丹,
七曰泥汞九轉還丹,
八曰金精九轉還丹,
九曰九鼎極耀還丹。
此九丹得一,則可以長生,
不在偏作也。
神丹之道,皆三化五轉,至九而止。
得服之者,與吾等矣。
九丹同為升天之道。
然九丹中,金液為上。
服九丹之人,
或三年、二年、一年、半年、
百日、六十日、三十日、十日、三日,
乃有仙官雲龍來迎。
惟服金液者,入口則身色紫金,
立生羽翼,升天為仙官矣。
雖先長齋,斷谷一年,乃得服之。
自非有玄中之錄,及不死之名者,
終不得聞九丹金液之道也。
其法依前合丹,金成而液之,
其道畢矣。此吾之秘寶也。
老君以道授尹喜曰:
夫大道守其三品為則,
以一為度,
以正為德,
子能知一萬事畢。
閉塞情慾入奧室,
鍊金食炁為第一,
子能知之守勿失。
又曰:至真上帝,
莫不由金丹而得道。
履九幽而入杳冥。
上下虛無,因神明而俱升。
老君曰:鍊金食炁之道,
天地之精華,陰陽之根本,
二炁之謂也。
陽龍陰虎,木液金精,
二氣交會,煉而成者,
謂之外丹。
含和煉藏,吐故納新,
上入泥丸,下注丹田,
循環不息,朝於絳宮,
采於五石,以哺百神,
此內丹也。
含和煉炁修道之士,
得內丹者,可以延年。
得外丹者,可以升天。
三一九思者,內修之要也。
九丹金液者,外丹之極也。
合而修之,道成決矣。
食炁訣曰:
食炁固精,受明玄經。
生道要妙,出幽入冥。
上固雲門,下固靈根。
知者甚易,行之甚難。
夫形動德散,氣越道叛,
精消魂損,目動魄亂。
是以聖人靜形固炁,畜精受視,
則道德虛凝,魂魄固守,
形一神萬,道乃成就。
常以半夜之後,偃臥握固,
鼻納清炁,口徐吐之。
復守三一,入室九思,
神定氣安,仙道近矣。
因授喜《玉曆中經》三十五章。
老君曰:
三一之道,神仙所重。
世莫得聞,子其秘之。
兩眉之間,卻入一寸為明堂,
二寸為洞房,三寸為泥丸,
上丹田宮也。
中有赤子,字元先,名帝鄉。
心中為絳宮,中丹田也。
中有真人,字子丹,名光堅。
臍卻入三寸,為命門,下丹田宮也。
中有嬰兒,字元陽,名玄谷。
皆長三寸,同服赤幘赤衣赤履,
此三一也。
(上紫,中赤,下黃衣,皆如嬰兒之狀也。)
下一座金床玉幾,
常以金爐玉匕攪精華,
以哺上一中一,當晝夜存之也。
子能長生,三一當明。
子能守一,一亦守子。
炁變為精,精變為神,
神變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
然後為赤子,此真一也。
又曰:
偽道養形,真道養神。
神真道通,能亡能存,
神能飛形,亦能移山。
形為灰土,亦可識焉。
耳目聲色,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冤。
身為惱本,痛癢寒溫。
意為形累,愁毒憂煩。
弗疾去之,則志氣日耗,壽命不延,
其來久矣。
子當先損諸欲,莫令意逸,
閒居靜處,精思齋室,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常以虛為身,以無為心,
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
守神玄通,是謂道同。
其猶高山大澤,
非欲蟲魚鳥獸,而蟲魚鳥獸歸之。
人能虛無無為,
非欲為道,道自歸之矣。
又授喜太陽金真九煉之法,
謂之九室存思。
第一無邪思,第二正身思,
第三致政思,第四大正思、
第五極正思、第六身正思。
第七正真思,第八洞玄思,
第九大洞思。
入此九室,行此九思,
即與太陽合形,同臻於道。
喜拜稽首,敬佩玄旨。
喜疾辭去官,奉邀老君歸家,
再拜請益。
老君曰:子欲修身養性,行道紀形,
結炁成神,終始無窮者,莫先乎靜。
故天靜以為定,
神靜以為變,
人靜以為生。
將靜之時,返聽內觀,
心不妄念,
口不妄言,
形不妄動,
無色之色為之見,
無聲之聲為之聞,
無味之味為之甘,
不言之言為之教,
神景為之降,
福德為之臻,
和氣為之應矣。
子欲靜神,先沐浴齋戒二十五日,
然後精煉己身,魂魄和平,
乃可入室。
入室之後,
或丹蛇來著子心,
或王母來降,
或道身應現,
此身中之神試子耳,
但勿驚怖,有問勿對,
有所傷犯,亦勿為懼。
但安心定意,其物自去。
經二十五日、
四十五日、六十日、八十五日、
一百五日、一百二十五日、
一百五十日、一百八十日,
並有神來,皆是試子。
但安心勿對,不能為害。
若生怖懼,為試不過,
則失道矣。戒之戒之。
一百八十日後,室內自明,
安危存亡之事,無不預知,
身中宮府,一一顯見。
二百八十日後,眾病皆除。
一年之後,瘢痕皆滅。
千日之後,形神俱妙,為真人矣。
老君曰:
吾逝乎天地之表,戲乎玄冥之間,
有維八極,上下無邊。
子欲隨吾,烏可得乎?
喜曰:
入火入淵,入地上天,
灰身沒命,願隨大仙。
老君曰:得道之士,
目能洞視,耳能洞聽,
變化不測,隱顯莫定,
尚未可隨吾遠適。
子雖骨相合道,法當成真,
然受道日淺,未能通神,
安得變化,隨吾聖身。
喜再拜曰:通神變化之道,可得聞乎?
老君曰:
有生之炁,有形之狀,盡幻也。
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
謂之生,謂之死。
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
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
故難窮難終。
有形者,其功顯,其功淺,
故隨起隨滅。
知幻造之不異生死也,
始可與變化之道。
子能精修此道,體入自然,
斯可與子,行化諸國耳。
即以《道德》五千言授之。
老君重以
除垢止念、靜心守一,之旨戒之。
言訖,聳身空中、坐雲華之上,
面放五明,身現金光,洞照十方,
冉冉升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