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兆河
- 所屬水系:人工河道
- 地理位置: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 別名:塘串兆河
- 河長:34公里
- 流域面積:1138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用途,水利,水文,
歷史沿革
兆河上段老塘串河,是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圍墾楊柳圩時開挖,長6.7公里;下段兆河原名操河,三國時曹操所開未果,長13.8公里;中段穿過白湖,長10.3公里;出湖段姥山頸至馬頭咀,長3.2公里,1957年開通。合計河長34公里,於1952年至1961年間,先後疏浚、整治,遂使全線貫通。1972年進行水利規劃時,才統一命名兆河。缺口至塘串河口,長6.7公里,河底寬45米,河底高程6.1~6.0米;塘串河口至姥山頸,長10.3公里,河底寬50米,河底高程5.6~5.4米,堤距300米;姥山頸至馬頭咀,長3.2公里,河底寬45米,河底高程6.0米;馬頭咀至馬尾河口,長13.8公里,河底寬45米,河底高程6.4~6.0米。在沐集鎮西建有兆河閘控制(1957年建成)。
用途
兆河開通後,大水年西河缺口以上來水直接入巢湖,當缺口水位達到面積602平方公里時,破堤蓄洪,以降低西河中、上游洪水位。兆河閘閘上歷史最高水位為14.39米(1954年8月25日),最枯時河乾(1956年7月14日);歷史最大流量為332立方米每秒(1981年7月1日6時),相應水位12.03米。
水利
兆河是聯接巢湖和黃陂湖的一條人工河道。黃陂湖以南與西河相通,全長34公里。南段原為唐串河,長6.5公里,1943年開挖,但底寬不足。1958~1959年再次拓寬至30米;北段16.5公里為兆河,三國時期曹操領兵攻吳時,掘開沐家集山,引白湖之水入巢湖,作軍事之用,後人名之為“操河”。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開挖兆河,長14.5公里,當時底寬10米;1956年再次拓寬,底寬達到45米,底高程6.6~6米。白湖圍墾後於1957年冬至1958年6月,在湖中開溝築東大圩圩堤,溝長11.0公里。1959年11月至1960年3月築成西大圩圩堤。東西兩圩堤堤腳距300米,此後唐串河、兆河聯成一線,統稱兆河,全程長34公里。為構築抵禦長江洪水的第二道防線,防止江水進入巢湖,1956年12月在巢縣沐集開始興建兆河閘,1957年8月竣工。兆河閘為重力式結構,共3孔,閘頂高程高出最高洪水位1.0米,最大泄量260立方米每秒。總投資72.3萬元。
水文
兆河水文站 建於1954年6月,兆河閘上游集水面積1390平方公里,自60年代起至1981年年平均流量最少的是1967年為2.05立方米/秒,次年為2.17立方米/秒,1978年為3.26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多的一般在15立方米/秒左右,最多的1969年為21.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是1979年6月26日259立方米/秒。由巢湖倒灌流量最多是1975年7月27日為48.3立方米/秒。水位最高的是1954年8月25日為14.39米,其次是1983年7月29日為12.18米。水位最低是1956年9月~12月,河道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