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雲詩意圖》是元末明初畫家馬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描寫山嶺深處日暮雨後之景。層巒逶迤,或隱或現,平崗陂陀上林木深秀,臨水有亭,隔溪板橋相接。山嶂煙嵐輕動,茅屋村舍掩映。巨崗坡石用凝重柔和的披麻皴層層勾皴,表現出渾厚偉峻的形勢。全圖在水墨勾皴的基調上,略染淡淡的青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暮雲詩意圖
- 規格:縱長95.6厘米,橫長56.3厘米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馬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描寫山嶺深處日暮雨後的景色。畫面遠處中央為群峰疊嶂,巨岡亘連,層疊起伏,山巔沖入雲霄,雲霧瀰漫,時顯時隱,似與天水相接。中景即山腳平坡處,座落著屋宇房舍數間,平列于山坳之間,掩映在茫茫暮靄里,在山間和叢樹之下,半露半現。兩岡岸間高架板橋一座,橋下溪水潺潺流動,溪水中橫立大小不一的山石和碎石,露出水面。在水平台上築有茅亭一所,與對面的崗岸遙遙相對。近處為丘岡連綿,起伏不平,丘岡上林木叢生,枝葉十分繁密,鬱鬱蔥蔥,一片碧綠的山村風光,正是盛夏萬木榮茂的季節。山下溪流匯聚成一泓潭水,溪水流動形成微微波紋。
畫幅中隸書自題:“暮雲詩意,至正己丑閏七月望日馬琬文璧作。”下鈐“魯鈍生”白文方印,“馬琬文壁印章”朱文方印。又有四明僧如阜的題詩。
創作背景
馬琬善畫山水,工詩文、書法,時稱“三絕”,畫法學董源,米南宮之法,但更多的是學黃公望。馬琬可謂深通山水畫的要諦,善於把山巒、溪水、草木、煙雲有機地組合成一體,使畫面氣脈流通,神彩煥發。《暮雲詩意圖》在筆墨技法上融合了董源和米家山水兩家之長,此畫為馬氏的代表作之一。該圖作於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
藝術鑑賞
全圖的布局以高峻的峰岫和巨大的崗石作為主體,具有雄偉壯闊的氣勢。同時布置潺潑和跳躍的溪泉、茂盛的草木和板橋茅舍,並在群峰間烘染繚繞氤氳的雲靄,使境界顯得既蒼莽又空靈。
此畫布局以高山峻岭和巨大岡石作為主體,構圖飽滿緊湊,所畫景物雖較多,但繁而不亂,層次分明,具有雄偉壯闊的氣勢。在筆墨技法上融合了董源和米家山水兩家之長。崗巒、坡石和主峰,運用凝重柔和的披麻皴筆,反覆勾皴,皴染圓渾沉厚,山頂多礬頭和山腳的卵石的畫法都源於董源,而筆法較為簡潔。但遠山及叢林多用水墨橫點,或用水墨輕染淡抹,出自米氏雲山體系,把煙雨迷霧的雨霽氣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在設色上,即在水墨皴染的基調上,用極其巧妙的手法,敷以淡淡青綠,峰巔向陽面敷以薄薄一層赭石,樹葉點染花青,顯示了物象在晚霞輝映下微妙的光色變化。從此圖可知,作者融會米家山水的墨法和水墨兼施的青綠手法,格凋渾穆又明秀,確為馬琬別具風格的佳作。
歷史傳承
該圖經明嚴賓,清歸希之收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作者簡介
馬琬,生卒年未詳,元末明初畫家。寧文壁,號魯鈍生、灌園人,秦淮(今江蘇南京)人,元末客居松江(今屬上海市)。少時,就學於楊維楨。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官撫州知府。擅畫山水,遠法董源、巨然和米芾,近師黃公望,筆墨清潤,構圖密茂。頗負時譽。傳世作品有《暮雲詩意圖》軸,《夏山欲雨圖》:能詩,著有《灌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