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縣第一中學

元陽縣第一中學

雲南省元陽縣第一中學位於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之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大田街,學校創辦於1954年金秋,至今已走過六十年的風雨歷程,建校時校名為“元陽縣初級中學”,後來改稱“元陽中學”、“元陽縣第一中學”。1960年始開辦高中教學;擁有雄厚的師資,教學設備齊全,學習環境優良。1994年,學校被雲南省教育廳命名為“雲南省二級完全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陽縣第一中學
  • 外文名:Yuanyang No.1 Middle School
  • 簡稱:元陽一中
  • 創辦時間:1954年秋
  • 類別:公立二級完全中學
  • 現任校長:沈紅
  • 所屬地區:雲南省元陽縣
  • 主要獎項:雲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
沿革,設施,師資,特色,

沿革

解放以前,元陽縣叫水卜龍新街,又稱“江外”,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大部分地方隸屬建水縣管轄。
一九四五年九月,中共建水縣地下黨組織派遣在箇舊文華國小任教的舒仁明同志回家鄉水卜龍新街開闢工作據點。一九四六年三月,舒仁明同志通過統戰關係和多方努力,在水卜龍新街中心國小創辦了紅河中學。
紅河中學建立以後,敦厚鎮(水卜龍新街)鎮長李學珠兼任校長,地下黨員謝加林任教導主任,來自建水建民中學的進步青年洪大明、戴繼先等任教員。
一九四七年,紅河中學建立了黨支部,謝加林任黨支部書記,洪大明、舒仁明任支委。敦厚鎮鎮長譚世傑兼任紅河中學校長。年初招收了第二批學生,也是三十多人。
一九四八年,反動政府對紅河中學的革命活動終於無法容忍了。敦厚鎮鎮長譚世傑和副鎮長李德位以辦學經費無法解決為藉口,下令停辦紅河中學。謝加林等外地教師被辭退,舒仁明、趙鴻昌等本地教師按黨支部的意見留下,轉入國小繼續堅持工作。
一九五四年秋,經雲南省教育廳批准,在新街下節街觀音寺(今中醫院旁彈棉廠)內建立“雲南省元陽縣初級中學”,當時校徽稱“雲南省元陽縣民族中學” 。學校有一間瓦房做教室,兩邊耳房做教職工宿舍兼辦公室,耳房上邊加蓋草房做教職工宿舍。初建校時規模較小,教職工僅有七人,有五人是由上級從建水、石屏、開遠選派來的,由吳尚達任教導主任,主持學校工作。
一九五四年元陽中學招生一個國中班,共62人。
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的11年中,師生處於多事之秋。高中生來自紅河、綠春、金平,這些縣的同學要步行兩三天才能到校,路途遙遠,路徑難覓,中途無食宿點。
面對困難,全校師生沒被嚇倒,他們發揚艱苦奮鬥的傳統,上課時書聲琅琅,課餘輪流勞動,同甘苦,共患難,整個校園充滿“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氣氛。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動亂中,元陽一中也受到猛烈衝擊,教育事業的發展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十年浩劫”。
一九七六年,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中學教育撥亂反正,逐步走向正軌。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學校領導積極籌措資金,修築了圍牆,增蓋了教學樓(教室),改善了辦學條件,但由於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去讀中專和中師,內地來支邊的教師返回原籍等各種原因,元陽一中的高中部教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這幾年中,元陽一中的師生仍然作出了卓越有成效的努力,仍有大量學生升入各高等院校。一九九四年,元陽一中被雲南省教育廳命名為“雲南省二級完全中學”。
一九九六年以後,元陽一中的領導狠抓班子自身建設,狠抓教職工隊伍建設,狠抓學風學紀和校風校紀的建設,元陽一中又重現了往日的輝煌。高考方面,九八年升學率為30.14%,九九年為46.8%,二〇〇〇年升學率為57.9%,二〇〇一年為65.4%,二〇〇二年為72.4%(全州第二名),二〇〇三年為79.8%(全州第一名)。6年中高考升學率幾乎每年以十個左右的百分點遞增。二00四年升學率為60.24%(不含電大),二〇〇五年為62.4%(不含二專、電大)。近兩年,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越來越大,為社會輸送的人才越來越多,特別是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在這幾年中,文科學生李映霞、張春燕、李曉銘、李志成、普想春、謝安林、李志興,幾年中分別獲邊六縣總分第一;理科學生邱煒遠、張晉恆、王永屏、歐陽聖潔、李陽龍、白莉先後獲邊六縣總分第一。中考方面,也是一年一個新台階,九八、九九年,中考總平均分躍居全縣第一,二〇〇〇年之後,除總平均分外,優秀率、高分率、升學率等均為全縣第一。在這一時期,元陽縣內居住的哈尼、彝、傣、苗、瑤、壯、漢7種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學生。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等全國著名的大學都有了來自元陽一中的學生。
到二〇〇五年止,高中畢業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達2469人左右,國中畢業考入各級中等專業學校的不計其數。為祖國的四化建設,特別是為邊疆人民的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實現邊疆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基礎。
元陽一中有42個教學班,2000多個學生。

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6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8157平方米,有42個教學班、在校生2000多人,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

師資

學校現有教職工157人人,其中高級教師27人,中學一級教師66人。
教師的教研組課外活動,以隔周利用一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疑難問題探討、公開課評比、教材教法分析、組織郊遊等活動,豐富了教師的課餘生活,加強了老師間的溝通與了解,拓展了教師的視野和能力。在教師活動的基礎上,師生群策群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由學校組織開展的號召學生學英雄、做楷模活動,建校勞動和植樹造林活動,時事報告會,演講會、清明節掃墓活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等。由元陽縣第一中學學生委員會、政教處、團委經常舉辦的文藝演出,演講比賽,書法、美術作品展,春、冬季運動會,田徑集訓隊,摔跤隊,籃球比賽活動(包括教師和學生活動)等;由各學科教研組織開展的詩歌朗誦比賽,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製作歷史小報,演歷史話劇,政治實事報告會,心理測試活動,環保知識講座,農村調查活動等,真是應有盡有。近年來由學生會,團委等部門開展的各種節日慶祝文藝演出活動及二00一年以來開展的文體藝術節,大大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校園文化的素質。

特色

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之餘,元陽一中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了豐富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給正常教學活動增添了活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已的平台和拓展能力的新路。
一九七八年以來,元陽一中在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學校職能部門,設定和完善教研組,師生課外活動也迅速發展起來。
體育課外活動,既培養了各級各類體育人才,也培養出了國家級運動健將世界冠軍獲得者高文和等)。增強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了體育達標率。元陽一中在一九八二年八月被雲南省教委和雲南省體委授予雲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二00三年十一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一九八六年九月成立的影評組,影評組每周看一場電影,觀看後根據自己對電影的看法作一番評價,寫成文章,刊登在《新芽》牆報上。在影評組成立的前六年,學生影評員寫出影評文章500餘篇。許多同學的影評發表在《紅河影苑》、《雲南電影報》等刊物上。
一九九一年五月成立的元陽一中《綠野》文學社,影響也很大,《紅河報》曾作過相關報導。文學社以“學生讀、學生寫、學生活動”為宗旨,以促進語文教學,豐富校園文化為目的。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為指導教師。文學社定期編髮油印雜誌《綠野》,到目前為止,共出版44期,每期刊出作品40餘篇。我省著名作家和省州文聯負責人陳見堯李必雨、鐘寬宏、于堅等曾給元陽一中影評組、《綠野》文學社成員講過課。元陽一中曾培養出哥布、諾晗、艾扎等國內外知名的作家。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的“校園之聲”,活動內容包括校園之聲廣播台,在每天下午放學課活動時間由學生主播。如果你下午晚飯後徜徉於元陽一中校園之時,無論你在哪個角落,都能聽到校園之聲帶給你的音樂享受。
1982年被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體委聯合命名為“雲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紅河州田徑項目的32項紀錄仍是該校學生所保持。現有國家級健將級運動員2人,二級運動員18人,三級運動員34人。
元陽一中摔跤隊聲名在外。摔跤隊的訓練也較辛苦,也有成績學校體育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作出了貢獻。
學校運動員和我校送出的運動員在州級、省級、全國大賽乃至國際大賽中,都有驕人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