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後人仿作,
作品介紹
作品賞析
此圖墨筆畫高山遠景,山峰重疊,林木森嚴,山下屋宇樓閣,地勢幽僻。山勢陡峭,瀑布飛泉 奔流而下,直追大詩人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意。全畫結構謹嚴,皴擦茂密,畫法出自董、巨,而近乎王蒙。
作者簡介
陳汝言,生不不詳,元未明初時期畫家,詩人。字惟允,號秋水。臨江(今江西清江)人。隨父移居吳中(今江蘇蘇州)。與兄陳汝秩(字惟寅)齊名,時人呼為大髯小髯。擅山水,兼工人物。其山水畫法宗趙孟獻、董源、巨然,頗有元人遭意。山水面風清潤、古雅。傳世之作《刑溪圖》、《百文泉圖》(元陳汝言百丈泉圖)均圖錄於《故宮書畫集》。著有《秋水軒稿》。
後人仿作
《仿陳汝言山水圖》為金城於1923年,臨摹元代畫家陳汝言的《百丈泉圖》。《百丈泉圖》為清宮舊藏,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陳汝言圖描繪群山,主峰高聳,百丈泉從高處噴涌而下。山石作長披麻皴,顯然是學董源、巨然,同時也融入了王蒙的解索皴。近景坡岸樹木林立,茅屋、樓閣錯落其中。與趙孟頫、黃公望、王蒙等人相比,元末的陳汝言在構圖上已趨簡率,筆墨上也顯抽象。明初的姚綬、解縉多受到元末陳汝言、陸廣、趙原的影響。金城忠實地臨摹了《百丈泉圖》的圖像、陳汝言題跋以及畫面上的五段他人題跋,顯示了他對原作的重視。但陳汝言純用水墨,金城則以設色法寫之。陳汝言畫中的樓閣隱現於林木之中,金城則以墨線勾勒屋頂,卻使樓閣在設色的林木中更加凸顯。與陳汝言《百丈泉圖》相比,金城設色的使用,使畫作別具一種氣象。
金城在題跋中提及“去歲曾橅副本”,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以《百丈泉圖》原作為底本,而是以原作的副本為參照。1913年金城向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建議成立了古物陳列所,並參與歷代古畫的整理和臨摹工作。金城臨摹古畫無數,尤其是在古物陳列所的臨摹工作是最為重要的時期。他鑒於古畫“一經損壞散失,即無從補繪”,因此“力請招員縮臨副本兩份,一份所中陳列,一份藏之他阜,原本則永久珍藏之”。《百丈泉圖》副本應是從此而來,金城其實是臨摹的《百丈泉圖》的摹本。但《仿陳汝言山水圖》在作品的尺寸、構圖、題跋等方面均與原作接近,可見他在師法古人上的用功程度是極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