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象山(玄象山):元象山——元即大,通“玄”,清代避聖祖(玄燁)諱,改“玄”作元.在明志中元象山寫 為“玄象山”,清後改為元象山。
元象山(玄象山):元象山——元即大,通“玄”,清代避聖祖(玄燁)諱,改“玄”作元.在明志中元象山寫 為“玄象山”,清後改為元象山。玄,把高空的深青色,引申為幽遠,因又通“懸”.在縣城南約70里處,從北南望,似大象,故名。俗傳有人在此山打死一白額大虎,為民除害,故又名倒虎山、倒獸山。又因晉王嘉②(字子年)曾攜徒弟數百名,隱居於此,又日“二郎山”。山上至今還保留有三孔用石條砌成的大窯洞和石磨、石條壘的大戲台。民國以前,每年二月在此山唱大戲,人馬擁擠,熱鬧非凡。今山上有大地測量塔一座,松樺參天,風景優雅,海拔2,320.2米。由於山勢高,風力強,往往遇風即雨。冬季嚴寒,土壤凍融,岩石物理風化強烈。山之東、北、西三面有石海景觀,雨過天睛,更為壯麗,為本縣八景之一——象山雨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