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釉小瓷壺是元代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白釉小瓷壺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元代
- 類別:瓷器
元白釉小瓷壺是元代時期的文物。
元白釉小瓷壺是元代時期的文物。...
此物品為元代文物。 高7.8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3.5厘米,質量148克。侈口,尖唇,直腹,短柄,小圈足,白釉,背面有大面積土銹,製作精美。現收藏於煙臺市牟平區博物館。此物品為元代文物。高7.8厘米,口徑8.5厘米,足徑3.5厘米,質量148克。侈口,尖唇,直腹,短柄,小圈足,白釉,背面有大面積土...
宋白釉印花小瓷壺 宋白釉印花小瓷壺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宋青白釉小瓷壺 宋青白釉小瓷壺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是西晉至唐流行的一種瓷壺。西晉時器形較小,圓腹,肩部貼一雞首,小而無頸。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實心,壺肩部有系,小平底。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喙由尖變圓,冠加高,雞尾消失,柄的上端高於口沿,肩帶橋形方系。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又稱青釉提梁倒注瓷壺,是五代時期的瓷器,1968年出土於陝西彬縣,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徵壺蓋。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
宋代制瓷業有較大發展,當時窯口林立,瓷器品種繁多,北方定窯的白瓷,耀州窯的刻花青瓷,磁州窯的白釉黑花瓷,鈞窯的窯變瓷等,以其豐富的裝飾技法構成了北方瓷器的獨特風格。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一件五代耀州窯青釉剔刻花獅流倒裝瓷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出土於陝西彬縣,該壺集捏塑、剔刻、模印裝飾於一體,...
五代·耀州窯青瓷提梁倒注瓷壺(耀州窯青釉提梁倒流壺)1968年出土於陝西彬縣,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耀州窯青瓷提梁倒注瓷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徵壺蓋。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
《中國歷代陶瓷壺圖鑑》是2011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志卿。內容簡介 壺的出現最早從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曇石山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等及夏商至秦漢的遺址墓葬多有出土,造型各異,灰陶、紅陶、彩陶、黑陶等。瓷壺自漢代以後開始流行,從造型上一改前史的...
為了使讀者較全面地了解我國各個時代瓷壺的工藝水平,書中也選取了個別博物館收藏的官窯標準以及近年來見於古代藝術品市場上的官窯瓷壺。目錄 洪洲窯青釉雙系執壺 越窯表釉雙系執壺 魯山窯黑地形彩斑雙系執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雙系執壺 白釉皮囊壺 青山釉雙系執壺 青白釉雙系執壺 青花花卉紋雙系提壺 德化...
清趙之謙《勇盧閒話》載:自康熙中景德鎮始造瓷壺。現存於世的有一些圓筒式青花小瓶、底部有大明嘉靖或萬曆年款。這些小瓶瓷質細膩,圖案考究,青花顏色漂亮,尺寸比後來的鼻煙壺大些,大約在3—4寸左右,口部也稍大。這些帶有明代款式的小瓶,本是當時盛放藥品的,但在沒有專門製作鼻煙壺之前,人們曾用它盛放鼻煙...
北宋鬥茶風靡全國,宋人就把瓷壺燒制到了一個高峰,北宋青白釉印花壺、龍泉窯壺、定窯白釉執壺燒製得美輪美奐,工藝之講究,造型之大方,釉色之美麗令人嘆服,可謂技乎其粹矣!除了釉色和製作工藝不同外,宋壺的功能已與今天的壺幾無區別了。宋以降,遼、金、元,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先後入主...
【明·正德白釉綠彩龍紋碗與清·康熙仿品】【明·正德黃地綠彩雲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宋鈞窯鼓釘洗與清·雍正仿品】【明·永樂青花菊瓣紋雞心碗與清·雍正仿品】【明·永樂青花錦紋雙耳扁瓶與清·雍正仿品】【明·永樂綬帶耳葫蘆扁瓶與清·雍正仿品】【明·永樂青花折枝花紋雙耳扁瓶與清·雍正仿品...
《桃溪客語》說陽羨(即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長物志》記載: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據說,北宋大詩人蘇軾在江蘇宜興獨山講學時,好飲茶,為便於外出時烹茶,曾燒制過由他設計的提梁式紫砂壺,以試茶審味,後人稱它為"東坡壺"或是"提梁壺"。蘇軾詩云...
泡茶用的壺,一般是以砂為主,因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較瓷器渾親和,在上面提款也別具韻味,所以大致上砂壺比瓷壺受歡迎。至於茶壺的質地,主要是以胎骨堅、色澤潤為佳。專家指點三:壺味。在選購新壺時,應嗅一嗅壺中味,新壺有些也許會略帶瓦味,這倒還可選用,但若帶火燒味或其它雜味,如油味或...
清代的瓷、金、銀和玉等質地的酒器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多仿古器。如清宮御用的雙耳玉杯、龍紋玉觥、琺瑯彩帶托爵杯、銅彩獸耳尊、各類瓷尊、雙貫耳瓷壺和天藍釉雙龍耳大瓶等,皆為清代仿古酒器。清代仿古酒器盛行,可能與康、雍、乾等三位皇帝嗜酒有關。明清時期,雖然外倭不斷襲擾,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
3,倒流壺;在陝西省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耀州窯出品的倒流瓷壺。壺高19cm,腹徑14.3cm,它的壺蓋是虛設的,不能打開。在壺底中央有一小孔,壺底向上,酒從小孔注入。小孔與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於最高酒面,當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漏酒。壺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時酒可不溢出,設計頗為巧妙。4,...
白釉藍彩樹木紋陶盤 水壺 青銅翼獅 象牙角笛 彩繪騎士紋盤 象牙飾板 藍釉文字紋陶瓮 嵌銀銅碗 嵌銀銅壺 褐彩文字唐草紋陶磚 金屬天體觀測儀 藍釉文字紋深缽 白底黑釉菊花把手陶壺 褐釉騎馬人物紋陶瓶 黃銅注水壺 藍釉透雕唐草紋雞首壺 白釉藍彩陶盤 藍釉黑彩象形器台 《古蘭經》裝飾頁 清真寺玻璃油燈 花釉...
原始瓷壺 原始瓷壺 綠釉陶罐 醬釉陶罐 青釉陶罐 原始瓷青釉長頸瓶 東漢五銖錢一組 漢昭明青銅鏡 四乳鳥獸人物青銅鏡 二十乳四神規矩青銅鏡 昭明青銅鏡 四乳單鳳青銅鏡 銀雙耳杯兩件 青銅壺 青銅帶鉤一組 灰陶罐 灰陶罐 青銅馬銜兩件 鐵劍 鐵弓 淳于雲印 諸葛吳印 師玄私印 師仁私印 師口私印 師德之印 ...
《水經注》載:“銅官山,亦名雲母山,土性宜陶,有陶家千餘戶,沿河而居……”指的是銅官鎮至石渚河一帶的制陶產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銅官鎮及其東南瓦渣坪就形成了上千人生產的窯場,長沙銅官窯的瓷壺上,冠有“天下第一”、“天下有名”等字樣。文化古蹟現在 陶瓷玩具 記者2006年7月26日在古鎮實地...
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味,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果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茶,則用玻璃杯直接沖泡最為理想。至於其他細嫩名優綠茶,除選...
北宋青白釉竹節頸天雞瓶 高23.5、口徑1.8、腹圍42.72、足徑7.5厘米。瓶口上端塑天雞形,尖喙、背部略突起開小圓口,下接竹節狀長頸。溜肩,腹微鼓,圈足微外撇。肩、腹各飾2道凹弦紋,將腹分成上、下二部分,飾豎凹道紋。灰白胎,施青白釉,足根及圈足不施釉,露胎呈淺紅色。造型新穎別致,工藝製作...
此類器與豐城洪州窯晚唐間燒造的短流注壺、雙系罐,河南鶴壁集窯瓷壺、注子和雙系罐等相近似。青瓷器質粗夾細砂,胎釉間先施一“化妝土”,再燒一層醬褐釉。釉不及底,碗內襯貼五六塊高嶺土,以免疊燒時搭釉。這些產品的燒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青灰、米黃釉瓷器在尹家山嶺、上蔣嶺、茅庵嶺等均有出土...
體形龐大,造型精美,端莊規整,釉面光潤,肥厚勻淨,白釉閃青,為清乾隆年間官窯燒造,特別是120的個形體各異的“壽”字,集中國歷代對“壽”字傳統寫法之成,是研究中國“壽”字型源流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也顯示了當時制瓷技術的水平。雙龍尊 1992年3月23日沁陽市文物隊在水南關騰飛製革廠發倔出土。唐代,...
常見的茶具在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而在福建、廣東、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常用紫砂器具。到了四川、安徽等地區由於流行喝蓋碗茶,因此,茶具是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通常喝西湖龍井...
宜與瓷壺記 銘 贊 賦 詩 陽羨茗壺系 創始 正始 大家 名家 雅流 神品 別派 茗壺圖錄 注春師傳 注春三十二先生姓名字號 源流 式樣 形狀 流� 泥色 品� 小大 理趣 �識 真膺 無� �捏 別種 用意 梁圖遺老 哥窖譜 新增格古要論(摘抄)窖器說 南窖筆記 燕閒清賞箋(摘抄)論官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