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是近代詩人董必武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慶祝1942年元旦時,用柳亞子懷人詩的原韻,即興口占的一首七律。該詩體現了詩人偉大的革命豪情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表達了詩人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以及懷念革命聖地延安的深厚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董必武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①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②。
舉杯互敬屠蘇酒③,散席分嘗勝利茶④。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⑤,遙祝延安景物華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口占:隨口吟出,不打草稿。
②紅岩:指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紅岩村。士女:青年男女。
③屠蘇酒:酒名。此指宴會上所飲之酒。
④勝利茶:當時重慶市商店出售紙包茶,名“勝利茶”,表示預祝抗日戰爭勝利的意思。
⑤陪都:指重慶。國民黨政府的首都本來在南京,因陷落,臨時遷至重慶,故稱陪都。
⑥景物華:景物有光彩。此為祝頌延安繁榮。
作品譯文
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笑語喧譁,十分熱鬧,紅岩村的年青同志送來梅花,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大家在一起舉杯互相敬酒,表達著新年的祝願,散席後眾人意猶未盡,又一起品嘗這勝利茶,談論當今時事。
只有精忠才能報答祖國,如今祖國正遭外侮,烽煙遍地,沒有地方去尋求一家安樂。
我們在陪都重慶載歌載舞地歡慶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讓我們遙祝延安解放區繁榮昌盛。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對柳亞子《寄懷潤芝先生,兼呈伯渠、玉章、必武、特立、曙時諸老》一詩的和答,最初發表於重慶《新華日報》。
1941年,蔣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製造了“皖南事變”慘案;日寇則一邊威逼利誘蔣介石,迫其投降,一邊掉轉槍口,指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日寇集中了60%的兵力壓進抗日根據地,在根據地大肆燒殺搶掠,企圖一舉撲滅抗日火焰,而且汪蔣暗中勾結。在蔣的授意下,大批國軍搖身一變,加入汪精衛的偽軍來共同參與對根據地的掃蕩“圍剿”。
在這種鐵壁合圍的嚴峻形勢下,延安和其它根據地都遇到空前危機,面積、人口和軍隊都大幅度減少,抗戰暫時落入低潮。但共產黨人並沒有為困難所嚇倒,而是極力克服困難,堅持抗戰,頑強頂住內外雙重逆流。董必武和辦事處的其他同志,依然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因此雖逢抗戰低谷,仍然濟濟葉堂歡度新年,董必武並即席賦詩以誌慶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從紅岩村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圍坐一起共度元旦的盛況寫起。“笑語嘩”可以想見當時的熱烈情景。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一浪蓋過一浪。這“笑語嘩”體現出了革命者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紅岩士女贈梅花”則描述出宴會上同志們互贈梅花表達祝福的動人場景。
梅花傲霜鬥雪,綻放嚴冬的超凡絕俗的高貴品格,歷來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就盛讚了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再者,梅花還是報春的使者。“為報春信息,不怕雪埋葬”。梅花的含笑宣告了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來臨。
因此互贈梅花暗寓兩層意思:一是以梅花象徵辦事處的同志們身處白色恐怖之中,不與敵人同流合污、不向敵人屈服的冰清玉潔的品格,二是表達抗戰勝利的春天即將到來的希望。在天寒地凍之際,手把青梅嗅,人們仿佛聆聽到春天堅實的腳步聲,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至。這既是革命者樂觀信念的體現,也是人們對前途的美好祝願。
“舉懷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把宴會的氣氛推至高潮。宴會上大家舉杯歡歌,開懷暢飲,共同表達對美好前途的祝願。俗話說:“人逢知己乾杯少。”況且平時大家都工作繁忙,難得有機會聚在一起抵掌而談,自然要藉此盡情解放一下。於是飛壺傳觴,推杯換盞,喝得酒酣耳熱,不亦樂乎。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痛飲黃龍府。宴會結束後,大家仍然意猶未盡,一邊品茗,一邊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新年飲酒的風俗,含有驅除憂愁煩惱,喜迎新春之意。正如王安石詩云:“春風送暖入屠蘇”。對新生活、新氣象的嚮往都溶入這濃濃甘醴之中。屠蘇酒就演變成了吉祥的象徵。而勝利茶,據作者自注,也是希望的象徵。
這四句詩一面運用層層皴染法描繪出宴會的熱烈氛圍和樂觀場面,一面運用梅花、屠蘇酒和勝利茶這些富有象徵意義的事物,藝術地表現了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格調明快,發人深思。
“只有精忠能報國”使語調由歡快轉入低沉。一想起大敵當前,蔣介石不守信用,致使抗戰大計不諧,詩人內心就隱隱作痛,坐臥不寧,從而影響了宴會上的歡快心情。
“精忠報國”來自岳飛之事。據《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抗金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後被誣入獄,受何鑄審問時,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這四字系岳母所刺,目的是激勵岳飛愛國。又宋高宗曾書“精忠岳飛”四字,製成錦旗,授與他。後人就用“精忠報國”來紀述岳飛的愛國精神。詩人藉以表達自己獻身民族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願望,同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抗戰到底決心的寫照。此外,這裡還是對蔣介石的婉諷,奉勸蔣不要落入汪偽和日寇設定的圈套,以免步人後塵,下場可悲。
“更無樂土可為家”指出國家淪於敵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哪有可存身立命的樂土。詩人青年時代就追隨革命,幾十年來風風雨雨,顛沛流離,未過一天安穩日子。正如徐特立所評價的:“唯將國作家。”董必武慨天下為己任,晝夜奔波於救國救民之大計。這句詩正抒發了詩人不求一己的苟安偷生,而要解民於倒懸的豪邁胸懷。
樂土,出自《詩經·碩鼠》:“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董老在此是反其意而用之,古人尚有樂土可去,而今天諾大的中國竟找不到一塊樂土,極言民族危機的深重。抗戰大計已是迫在眉睫,只有驅盡日寇,才能將中華神州變成樂土。當然僅僅趕跑日寇也還不夠,還要進而推翻專制獨裁,建立民主、自由的政權。這裡暗示出在國民黨的專制統治下,人民怨聲載道,並不比淪陷區好多少。
末尾兩句由重慶的載歌載舞引出對延安的祝福和思念。在這歡慶佳節之際,詩人想到遠方的戰友,相隔千山萬水,只有遙祝延安日新月異了。
詩人雖生活在重慶,但念念不忘的卻是延安。重慶儘管比延安繁華,卻是令人壓抑的。延安儘管物質艱苦,精神上卻是令人舒心的。而且重慶繁榮的背後掩蓋的是一觸即發的危機,地下潛伏的岩漿正洶湧運行。延安雖然遇到暫時的困難,但詩人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終會走出低谷,“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重慶則是連生命的漣漪也已泛不出的一汪死水。而且延安群英薈萃,人才濟濟,雲集著大批民族的精英。像柳亞子詩中所津津樂道的:“杜斷房謀勞午夜,江毫丘錦各名家”。這裡寄託著中華民族的希望。
通過對延安出思念,詩人一掃情緒的壓抑,重又明亮起來,使全詩在節奏明快中結束。全詩基本採用鋪敘手法,寫得明白如話。
名家點評
現代歐陽少鳴:“這首詩歌以樸質無華的語句,表達了深摯的革命情感,同時也帶上了濃厚的時代色彩。而情感的熱情洋溢,與深沉感慨的融合,也是該詩的一大特色。”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董必武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
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