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旁咪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半灌木,多分枝,高0.5~1米,小枝被短星狀綿毛。單葉互生,菱形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毫米,寬6~20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邊有鋸齒,兩面密被灰色短星狀毛。花黃色,單生於葉腋。蒴果盤狀,分果8~10頂端有2短芒。花期9~12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平地、路旁、村邊。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凌雲、龍州、金秀、岑溪等縣市;分布於雲南、廣東、台灣、福建、貴州、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根秋季採挖,枝葉隨時可采,切段曬乾備用或鮮用。
性味:味甘、辛,性涼。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排膿生肌。
傳統套用:治感冒發熱、咳嗽、扁桃體炎尿路結石黃疸型肝炎、腸炎、痢疾、吐血、咳血、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方例:1.風濕性關節炎 元旁咪(白背黃花稔)30克,雙鉤鑽(鉤藤)15克,大鑽(厚葉五味子)、小鑽(南五味子)各15克,四方鑽(四方藤)15克,扭骨風(榼藤子)15克,乾緊咪(地桃花)15克,水煎服。 2.尿路給石 元旁咪(白背黃花稔)60克,紫九牛(翼核果)15克,木恐碎(海金沙)30克,公蓋(蔓胡頹子)15克,凡拉勾(茅莓)15克,水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