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

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

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也稱“魚龍舞”,流行於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北坡鎮的民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遂溪北坡游魚最早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游魚活動是北坡村民春節的重頭戲之一,在元宵節當天,北坡村民便會拿著各色魚燈,在街上巡遊;這不僅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更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18年5月12日,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編號Ⅹ-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
  • 批准時間:2018年5月12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湛江市遂溪縣
  • 遺產編號:Ⅹ-48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魚燈製作,游魚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清朝康熙年間,當時,遂溪縣北坡鎮老圩常受旱災之苦,有一年春天,數日連降暴雨,雨水沒過北坡老圩所有旱坡地,村民們在雨水滲透的坡地上歡呼雀躍,小孩子們在水中嬉戲打鬧。這時,成群結隊的鯉魚游到坡地邊嬉水覓食,村民們便要伸手捕捉。人群中有位長者大喊一聲:“不準捉,它們是水神,今天的雨水是它們帶來的!”人們紛紛住手。說來也怪,魚兒們根本不怕人,泰然自若地覓食和嬉戲,小孩們抱著魚玩耍,大人們伸手撫摸魚鱗,坡地上出現了一幕人魚共舞的歡慶景象。
此後,每年正月十五,當地百姓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遂用竹條砂紙包紮成鯉魚形狀,並在魚腹點上蠟燭,寄寓“游‘魚’帶水、年年有餘”,代代相傳。
經過傳承發展,以吳健明、楊松、肖日猛、陳胤傑等為代表的傳承人,在傳統技藝上不斷創新,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工藝巧妙融合。遂溪北坡游魚的造型和種類由起初單一的鯉魚燈,發展到現在的各類魚燈、龍燈、蝦燈、水母燈、青蛙燈和生肖燈等上百種。手工也更加精美、細緻,增加LED燈帶、閃片等材料。
元宵節(遂溪北坡游魚)
遂溪北坡游魚

民俗內容

魚燈製作

大年初三之後,老圩家家戶戶就開始備竹篾、做魚燈,為游魚活動做準備。魚燈製作分為扎魚、糊紙、彩繪、安裝等工序,使用砂紙、竹篾、木枝、絹稠、絲繩等原材料,用竹篾綁紮好外形,拿紙或布糊裱,以彩色顏料著色和手工繪製魚鱗,點蠟燭照明。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發展,北坡游魚的造型和種類由起初單一的鯉魚燈發展到現在的各類魚燈、蝦燈、青蛙燈和當年的生肖燈等五六十種。

游魚流程

正月十五早晨,村民們就各自到村四周的二聖廟、華光廟、白馬廟、土地廟和南天宮祭拜禱告。晚上全村男女老幼,手舉魚燈到村廣場集中,大家相互行禮,自覺排序,結燈成隊沿著村道小巷,浩浩蕩蕩,且舞且游,約四個多小時游遍全圩。
伴隨著鑼鼓和爆竹聲,魚燈輕盈遊動,活靈活現,神勝於形,氣氛異常熱鬧。游魚時舞魚的花式也很有講究,有龍魚出海、鰲魚吐水、鯉魚擺尾、翻江倒海、躍龍門、尋尾等。游魚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大家把完好的魚燈拿回家收好,來年再用,受損的則燒掉,以求吉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遂溪北坡游魚是民間傳統信俗的產物,是當地百姓生活的寫照,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其中蘊含著嶺南地區傳統海洋文化遺存,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傳承人物

楊松,男,1968 年生,漢族。受當地元宵節游魚風俗的薰陶,他自小就喜歡並參加村里每年的游魚活動,並逐漸成為遂溪北坡游魚活動傳承和發展的主要組織、策劃、推動和實施者,製作的魚燈工藝精美、造型多樣、栩栩如生,並在傳統基礎上,把北坡游魚造型和種類由單一鯉魚燈發展出蝦燈、青蛙燈和生肖燈等五六十種。多年來,他積極承擔起遂溪北坡游魚這項民俗活動的挖掘、研究、保護、傳承、宣傳、推介等工作,還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每年游魚活動中都注意組織、培養、輔導年輕人參與,為該項目傳承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元宵節,遂溪孔子文化城舉行“萬人魚龍舞、醉美孔聖山”的元宵魚龍展演巡遊活動。
2020年,遂溪北坡游魚出現在中央電視台“2020年元宵節特別節目”上,展示了北坡游魚的非遺文化魅力——在其開場歌舞之後的首個節目《賣湯圓》里。
2024年2月22日-24日,2024首屆廣東(遂溪)北坡游魚文化周活動在北坡鎮舉辦。
2024年7月20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江蘇宜興開幕。其中,遂溪北坡游魚應邀參加了展演展示活動。
此外,遂溪北坡游魚也先後參加了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南寧青秀國際傳統舞龍邀請賽、湛江開漁節、一小時民俗文化精品展演等活動,以北坡游魚為主題的新編大型民俗神話舞蹈《海國英風》。

文化軼事

據說,古時北坡大旱數月,農田失收,村民集結穀場,備三牲供品,鮮果香燭,奉天恭祭,祈盼上蒼恩澤聖水,造福人間。忽然間,暴雨急傾,千百條活生生的錦鯉從天而降。村民們紛紛拿出盆桶,把魚盛於水中,捧著沿村歡慶,以後,北坡村民便彩扎魚燈巡遊以謝神恩。寄寓“魚游得水,燈耀鄉梓”之意。
另一傳說為,北坡有一位叫黃昱的青年人,在擇日破土開耕時,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一條碩大的金鱗鯉魚從天而降。黃昱欣喜若狂,抱著鯉魚回家養於缸中,鯉魚原來是公主所變,現為人形後,兩人結為夫婦。心靈手巧的鯉魚公主看到村民們早出晚歸,兩頭摸黑,便用竹篾結紮成魚形燈籠,畫上魚鱗魚眼,用魚油點亮魚肚,再用竹枝或小木棍縛上,可手提亦可掛著,取名“魚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