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

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

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北京市密雲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史料記載,九曲黃河陣燈俗自唐代就已興起,流傳於甘肅陝西山西等黃河沿岸地區。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密雲共移來山西移民35個屯,古老的黃河陣燈俗也被移民帶來。九曲黃河陣陣勢為31路,按周易九宮八卦方位,以富貴不斷頭的傳統圖案九曲而成。陣內有乾宮、坎宮、艮宮、震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及中宮九宮。陣燈的總數為184盞,旗子為183面,小旗為紅、黃、藍、白、黑五色,象徵五行。

2008年,北京市密雲縣申報的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7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
  • 批准時間:2008年(第二批)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北京市密雲縣
  • 項目編號:X-71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九曲黃河陣燈俗俗稱“燈場子”,流傳於北京市密雲縣東田各莊村。
關於九曲黃河陣燈俗的起源,有的說它最早起源於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實質上就是道家陰陽太極圖的變形,老子設“九曲陣” ,後道徒以燈設九曲祭祖,逐漸演變成節日觀燈習俗;有的說它是古代戰爭中的迷魂陣圖形;更具體的解說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兇狠無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請領兵伐紂,直把商紂兵馬打得節節敗退。當時商朝太師聞仲請來好友趙光明率兵抵禦,趙光明不幸喪生。其妹是三仙島上的3位娘娘,即雲霄、瓊霄、碧霄,為報殺兄之仇,在西歧設下九曲連環,複雜多變、虛虛實實的九曲黃河陣讓姜子牙破陣,最後“三霄”陣破人亡,後世人們為紀念3位娘娘的忠義,便在正月十五設“九曲黃河陣” 。
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
九曲黃河陣
明代洪武四年(1371),山西移民將“燈場子”傳入東田各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主要活動

每年春節期間,東田各莊農曆正月初十開始扎燈,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正式舉行燈會,正月十七後撤燈。燈會期間,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燈賞會,走燈陣,看大戲。走進燈陣入口以後,如能順利地通過連環陣,再從出口返回,就意味著一年順順噹噹、平平安安,故當地有“順著燈陣走,能活九十九”的說法。
密雲東田各莊村的燈陣在民國時期進行了一次改革,改革的燈陣占地39.6米見方,約3畝左右的場地。首先選一處較寬敞的平地,將367根秸秤或向日葵桿等距離栽成一個四方形陣圖,並按照一定規則用細繩連線成九個盤環的曲陣。一排柵欄與另一排柵欄之間留出彎彎曲曲的通道,好像一個很大的城郭。大城郭內又分九個小城郭,而小城郭的門徑、走向各不相同,好像道教陰陽太極圖的變陣,一個大的太極圖中包含了九個小太極圖。燈陣設有入口和出口兩個大門,幾個燈陣的出口處各留一個小門。
東田各莊九曲黃河陣燈俗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燈場與花會相結合,二是燈會與戲曲表演相結合。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九曲黃河陣燈俗作為密雲的一種民俗形式,在當地曾經很受人們喜愛,是當地人民精神信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燈俗本身和其外延的燈俗內容,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前人聰明、智慧的體現;它寓智于樂,將深奧的文化內涵附著在民間遊藝活動中,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典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情感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公布,北京市密雲區文化館獲得九曲黃河陣燈俗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項目保護單位北京市密雲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農曆正月初七晚,在神木縣賀家川鎮王家溝村,當地民眾擺好九曲黃河陣點燃九曲黃河燈,為新的一年祈福。該村九曲黃河陣的民俗活動遠近聞名,近年來每年都有大批來自山西、內蒙等地的遊客前來觀燈,據初步統計,正月初七晚來觀燈的村民及遊客有1000多人。
2018年,長豐縣吳山鎮舉辦大型燈會“九曲黃河陣”。
2019年的燈會從1月29日開始布置,2月19日(正月十五)正式舉辦,占地面積4670平方米,使用秫秸2000多斤,做成扎桿367根,蠟燭200餘根,照明燈10餘盞,全體花會演員陣容120人,共有8檔會,其中包括中幡、舞獅、亞鼓、高蹺、十不閒、地秧歌、吵子、霸王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