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出獵圖(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

元世祖出獵圖

元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一般指本詞條

《元世祖出獵圖》是元代畫家劉貫道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人物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世祖出獵圖》屬於全景式大尺幅作品,取材於元世祖行獵的場面,即元世祖忽必烈與帝後及其侍從狩獵情景。畫中忽必烈著紅衣白裘,乘著黑馬。畫中有十人,有彎弓搭箭,有駕鷹縱犬,人物分散,似做圍獵狀。

《元世祖出獵圖》中人物、馬騎無論衣著、裝備皆刻畫精細,表情神態自然生動。所畫人和馬作各種不同的姿態,轉側俯仰,富有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世祖出獵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182.9公分,橫:104.1公分
  • 作者:劉貫道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畫作內容,細節,題跋,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線條,構圖,名家點評,研究價值,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元世祖出獵圖

細節

《元世祖出獵圖》畫北方沙漠地帶,一片黃沙坡地,景色單調。在沙丘無垠的遠方,正有一列駱駝馱隊橫越。近處人騎數眾,或張弓射雁;或手架獵鷹;或繩攜獵豹,皆為馬上行獵之狀。其中騎著黑馬、身穿白裘的,應為元世祖,與世祖並駕的婦女,似為帝後,其餘八人,應是侍從,其中尚有中亞黑奴一名。這些人中,其中一人正彎弓搭箭,瞄準著空中蒼鷹。而其他獵手則順著世祖身後著紅服者所指示的方向,作注目遠眺狀,像在前方已發現了獵物,他們正蘊釀著縱馬圍殲的計畫。

題跋

劉貫道: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劉貫道恭畫。

創作背景

《元世祖出獵圖》作於公元1280年,屬於大幅作品,左下款署:“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劉貫道恭畫”。劉貫道為元代極有聲望的肖像畫家,曾於至元十六年(1279)寫御容稱旨補為“御衣局使”,這件作品是其補為“御衣局使”的翌年所繪。

藝術鑑賞

形象

《元世祖出獵圖》有人物、鞍馬、鷹、狗、駱駝等,其中對人物、鞍馬刻畫尤為詳盡。主要人物或許皆由寫生肖像而來,老少不一,神情各異,甚至連臉部膚色亦不盡相同。馬匹的塑造、除分別敷以黑、白、紅、黃、赭、灰等不同色彩外,各馬匹姿態亦無雷同者,馬之透視變化、結構關係皆合於解剖;元世祖乘騎,雖作原地站立,無大的動姿,但生動雄健,風驃不凡。
該圖取其部分,畫家對畫面上幾十個人物進行了精雕細刻,各盡其態。尤對位於或靠近中央地方的元世祖刻畫尤為入微。圖中御青馬,戴貂冠,著紅衣披白裘,腳蹬皮靴,昂然坐在馬上者,即是元世祖忽必烈,他側身遠視,氣魄雄偉,他的頭略微向左偏轉,雙目凝視遠方,堅定而又泰然,和元世祖並轡而立的可能是帝後,她身穿白袍,在坐騎紅纓佩飾的映襯下,顯得非常優美,和元世祖剛毅偉岸的身姿形成對比。其餘四人為獵人,在世祖右側邊上的一人正彎弓搭箭,瞄準著空中蒼鷹,而其他獵手順著世祖身後著紅服者所指的方向,作注目眺狀。好像在前方已發現了獵物,他們正醞釀著縱馬圍殲的計畫。在前景以及世祖和帝後的兩側共八名侍從,有的腰攜箭菔,有的手持獵鷹,有的彎弓尋羽,他們或縱犬、或持矛、或揚鞭,姿態或仰或俯,坐騎盍去不同。背景,遠處畫得十分簡括,一隊商旅行駝出沒于山丘之中,黃沙浩瀚,朔漠無垠,一派北國風光,頓時使人恍然,如臨雄關塞外的遼闊大漠之中。

線條

畫家在此畫中充分發揮了線條的表現力量,無論是線條的勁挺與柔和,還是運筆疾遲輕重,皆臻妙境。畫幅上的人物、鞍馬刻畫尤為詳盡,老小不一,神態各異,臉部膚色也不同,尤其是元世祖的畫像如寫生肖像畫。馬的塑造不僅色彩不同,姿態也不雷同,有的低首啃草,有的站立歇息,有的昂首遠望。世祖乘騎的黑馬原地站立無動勢,但生動雄健,風驃不凡,即對於人物和坐騎的每一個細部, 以及繁複的裝飾花紋和細如遊絲的馬鬃,都交待得一絲不苟, 歷歷在目。

構圖

構圖上,《元世祖出獵圖》採用了俯視手法,場面空曠壯觀,遠處沙丘間,點綴著一列駱駝,增強了畫面層深效果。獵隊人物聚散、交疊之布局,也生動自然,富有狩獵場面所特有的生活氣息。此圖畫面構圖疏密得當,錯落有致,人物互相呼應,前景、中景、遠景安排得層次分明,畫面詳略、虛實關係處理得十分成功。

名家點評

清初文學家納蘭揆敘:《題元世祖岀獵圖》
至元天子英武姿,校獵每以秋冬期。我今展圖如見之,沙漠慘澹移於斯。星斿蔽野虹作旗,廄馬既秣車既脂。至尊前行後閼氏,茸帽壓頂裘反披。名王部長絡繹隨,臂弓腰箭千夫馳。北風似弩雪似簁,踆烏匿影頑雲痴。鴻鵠紛拏蒼隼飢,雉飛入草鷹在枝。銀麞縞鹿熊豹麋,狡兔封豕狐與狸。洞胸飲羽血淋漓,焚林搗穴靡孑遺。就中射虎者為誰,引滿一發穿其頤。目光磹怒未弛,懦怯乍覩猶驚疑。歸來穹廬帟幕施,酪漿湩乳傾金巵。燎毛燔肉土銼炊,琵琶發聲羗苗吹。酒酣耳熱歡融怡,寒氣忽轉春遲遲。厥初窮兵辟坤維,乘勝直抵西海湄。于闐乞降迨龜茲,角端示警殊不知。從畋已寓陣法奇,止齊步伐皆得宜。月來日往綿歲時,此畫完整無缺虧。偶然瀏覽渾忘疲,便覺滿室生涼颸。壯觀咫尺慰所思,何待振策游邊陲。

研究價值

《元世祖出獵圖》不僅是一件出色的人物鞍馬畫,而且還透露出蒙元時代的社會文化特徵。
蒙元時期出土的服飾實物資料有限,《元世祖出獵圖》是研究蒙元服飾的重要藝術參考資料。

歷史傳承

《元世祖出獵圖》的文本流傳情況幾乎無人考究,畫上無一枚書畫收藏鈐印,即這幅畫作本身提供的收藏信息看似非常有限,此圖在清代大型書畫目錄《石渠寶笈》中未有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五。明清時期,劉貫道《元世祖岀獵圖》被稱為《藩王出獵圖》,清初,江南顧復收藏過,據題記便可知曉的名字卻一度遭到遮蔽,所以很難讓人發現這幅圖的真實性質。有證據表明,這幅畫作名實相副地題作《元世祖岀獵圖》大概始於清康熙年間,據納蘭揆敘所撰《題元世祖岀獵圖》,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期間(1714年—1715年),納蘭見到過《元世祖岀獵圖》。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成功,不久便將清廢帝溥儀逐出紫禁城,隨即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用來清點接收皇宮內的大量遺存文物,同時面向社會及時公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次年3月到6月期間,善後委員會對位於大成左門與凝瑞門之間的鐘粹宮展開文物清查工作,幸運地再次發現了《元世祖出獵圖》,當時記錄如次:“調字一九七,木箱,7已破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一軸。”這是《元世祖出獵圖》的文物編號信息。按照規定,當時以每一座宮殿為單位,根據千字文順次編排,“調”字即表示鐘粹宮,“一九七”為“總號”,阿拉伯數字7則為“分號”。當清室善後委員會解散之後,北平故宮博物院隨之成立,這幅蒙元宮廷畫順乎情理地歸新成立的這個機構保管收藏。
至1930年代初期,為了向社會民眾展示昔日清宮內府的“珍寶秘笈”,北平故宮博物院以月刊的形式連續編印書畫圖錄《故宮書畫集》,陸續公布一大批珍貴的館藏曆代名家書畫,但並沒有來得及披露新發現的《元世祖出獵圖》。其後由於北平軍事形勢日益吃緊,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珍貴文物分批運往上海保存,隨即展開第二次文物查驗工作。當時準備南遷的書畫作品編號為英文字母D,總計有70箱、5627件。據《北平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南遷物品清冊》記載,D10箱,第7件書畫就是“已破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壹軸”。在此之後,這幅《元世祖出獵圖》作為“南遷文物”之一種,二十餘年間先後輾轉上海、成都、南京數地,最終落戶台北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6年10月6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展,《元世祖出獵圖》亮相與該展。

作者簡介

劉貫道,中國元代時畫家。字仲賢,出生在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生卒年不洋,約活動於13世紀)。至元十六年(1279年)他為真金太子寫照,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遂補御衣局使,為元初服務於宮廷,是宮廷的繪畫高手。劉貫道善畫道釋、人物、山水、花竹、鳥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