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是一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克·范·羅伊恩 ,譯者是張鑫毅。

基本介紹

  • 書名: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
  • 作者:馬克·范·羅伊恩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0817767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闡述了大多數元倫理學都要處理的一系列難題,可以給高年級本科生研習元倫理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這些難題涉及道德分歧、指稱、道德認識論、形上學和道德心理學。為了應對這些難題,研究者們發展出了諸多元倫理學立場,本書作者馬克·范·羅伊恩對這些立場做了深入探討。對於初窺元倫理學的讀者,范·羅伊恩還提出並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元倫理學,為什麼研究元倫理學,鑒於元倫理學內在地充滿爭議性,我們如何著手進行討論?本書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題,可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發進一步的討論,並且附有評論性的拓展閱讀建議。

圖書目錄

致謝 _ 1
第1章.緒.論
1.1.什麼是元倫理學 _ 1
1.2.寫作思路 _4
1.3.元倫理學理論圖示 _5
1.4.為什麼研究元倫理學? _7
1.5.提醒與鼓勵 _ 10
第2 章.倫理有統一的主題嗎?
2.1.最小實在論 _ 15
2.2.最小實在論對分歧的解釋 _24
2.3.破壞性分歧與破壞性懷疑 _25
2.4.麥凱的分歧論證 _ 27
2.4.1.分歧的聚合(Convergence) _32
2.5.開放問題論證 _ 33
2.5.1.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一種重構 _35
2.5.2.區分涵義與指稱 _37
2.5.3.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二種重構 _38
2.5.4.關於自然主義的題外話 _ 40
2.5.5如果摩爾是對的,我們如何得到一個共同的倫理主題? _ 42
2.6.言說者相對主義 _ 44
2.7.黑爾式的翻譯論證 _45
2.8.小結 _48思考題 _49閱讀文獻 _49
第3 章.道德認識論與倫理理論的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3.1.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_52
3.2.融貫性是最終標準嗎? _55
3.3.還原論自然主義 _59
3.4.隨附性 _61
3.5.直覺主義 _ 64
3.6.進化論會顛覆直覺知識嗎? _66
3.7.關於綜合先天知識的懷疑論 _ 68
3.8.最佳解釋推理 _ 69思考題 _72閱讀文獻 _73
第4 章.道德的實踐性與理由和動機的休謨主義觀點
4.1.內在主義種種 _ 77
4.2.幾種重要的內在主義的理據 _ 82
4.2.1.支持道德/動機內在主義的直接論證 _82
4.2.2.支持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的論證 _88
4.2.3.支持理由/動機存在內在主義的兩個論證 _89
4.2.4從道德/理由和理由/動機內在主義到道德/動機內在主義 _94
4.3.內在主義同關於道德的其他可信主張相衝突 _96 思考題 _100 閱讀文獻 _101
第5章.錯誤論
5.1.支持錯誤論的論證 _104
5.1.1.支持錯誤論的兩個形上學論證 _104
5.1.2.支持錯誤論的一個認識論論證 _111
5.1.3.支持錯誤論的其他論證 _ 115
5.2.錯誤論與“不容商榷”的承諾 _ 116
5.3.基於寬厚原則的一種質疑及若干回應 _119
5.4.認識論與指稱 _ 124
5.5.錯誤論欠缺一種關於錯誤的理論 _ 126
5.6.幾個重要問題:錯誤、真、假與適真性 _129
5.7.小結 _131思考題 _ 132閱讀文獻 _132
第6 章.簡單主觀主義
6.1.簡單主觀主義的優勢 _138
6.1.1.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_ 139
6.1.2.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 _ 140
6.1.3.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 _ 142
6.2.簡單主觀主義的代價 _143
6.2.1.簡單主觀主義蘊涵不可信的強內在主義 _ 143
6.2.2.簡單主觀主義誤解了道德認識論 _145
6.2.3.簡單主觀主義套用於邪惡能動者時會得出錯誤結論 _ 147
6.2.4.簡單主觀主義在某些反事實情形中會得出錯誤判斷 _ 148
6.2.5.簡單評價者主觀主義無法處理作為出發點的分歧現象 _ 149
6.3.小結 _152思考題 _ 155閱讀文獻 _156
第7 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認知主義:理想觀察者理論與理想能動者理論
7.1.擴展主體集合 _ 158
7.2.理想化策略 _ 161
7.2.1.旨在把握道德認識論的理想條件 _162
7.2.2.理想觀察者理論、傾向論分析與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_165
7.2.3.理想觀察者與判斷內在主義 _167
7.2.4.對理想觀察者理論的“那又如何”式反駁 _169
7.3.反應依賴理論以及與顏色的類比 _ 171
7.3.1.理想化、客觀性和關於不道德的道德觀的擔心 _175
7.3.2.顏色類比與模態地位反駁 _179
7.3.3.傾向屬性與分歧 _ 180
7.3.4.內容回顧 _180
7.4.相對主義式與絕對主義式的理想觀察者理論 _181
7.5.何種態度? _ 184
7.6.理想能動者理論 _185
7.7.小結 _187思考題 _187閱讀文獻 _188
第8 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非認知主義
8.1.兩個否定性主張 _191
8.1.1.非認知主義的分類 _ 192
8.2.非認知主義對主觀主義的改進 _ 194
8.3.道德分歧 _ 198
8.4.對基本解釋的系統性擴展(弗雷格—吉奇問題) _200
8.4.1.規約主義與祈使邏輯 _ 203
8.4.2.表達主義 _208
8.4.3.混合理論 _209
8.5.非認知主義與開放問題論證 _ 212
8.6.自然主義 _214
8.7.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作為非認知主義的理論動機 _ 215
8.8.能動者內在主義、準實在論與不道德的判斷 _218
8.8.1.準實在論、真理緊縮主義與認可 _220
8.9.回應對主觀主義的模態反駁 _225
8.10.道德認識論 _226
8.10.1.避免解釋負擔 _226
8.10.2.準實在論的修正 _228
8.10.3.超越道德領域的非認知主義 _ 230
8.10.4.道德認知現象學 _232
8.11.小結 _ 233思考題 _ 235閱讀文獻 _236
第9 章.虛構主義
9.1.詮釋型虛構主義與錯誤論 _239
9.2.為什麼接受詮釋型虛構主義? _240
9.2.1.避免非認知主義的語義負擔 _240
9.2.2.有限的道德形上學承諾 _242
9.2.3.以心理非認知主義解釋內在主義 _243
9.2.4.對開放問題論證的處理不同於非認知主義 _ 244
9.3.從抽象策略到實質模型 _244
9.3.1.一種非道德的虛構主義模型:建構經驗主義 _245
9.3.2.將建構經驗主義模型適用於道德 _247
9.3.3.詮釋型虛構主義缺乏可信度 _255
9.4.變革型道德虛構主義 _256
9.5.對道德虛構主義的反駁 _261
9.5.1.基於意義與使用的關係提出的反駁 _261
9.5.2.虛構主義真的能避免弗雷格—吉奇問題嗎? _ 264
9.6.小結 _266思考題 _ 267閱讀文獻 _268
第10 章.外在主義的反駁
10.1.菲莉帕·富特對非認知主義和內在主義的挑戰 _270
10.2.分析悖論與開放問題論證 _275
10.3.大衛·布林克的外在主義論證 _276思考題 _279閱讀文獻 _280
第11 章.科學自然主義之一:康奈爾派實在論
11.1.康奈爾派實在論 _ 283
11.2.康奈爾派實在論與因果道德語義學 _ 284
11.2.1.直接指稱與開放問題論證 _ 293
11.2.2.還原論自然主義與非還原論自然主義 _ 294
11.2.3.道德品類、自然品類與還原策略 _299
11.3.實在論式的道德認識論與因果效力 _ 304
11.4.康奈爾派實在論與道德/動機和道德/理由外在主義 _ 307
11.5.道德孿生地球反駁 _ 312
11.5.1.道德孿生地球與因果規制語義學 _313 思考題 _316 閱讀文獻 _316
第12 章.科學自然主義之二:道德功能主義與網路式分析
12.1.非顯見的分析性 _ 319
12.2.通過網路式分析定義理論詞項 _320
12.2.1.一個簡單的例子 _324
12.3.內在主義與網路式分析 _ 327
12.4.從實現功能性角色到元倫理自然主義 _ 328
12.5.置換問題 _331
12.6.道德孿生地球論證與網路式分析 _333
12.7.一點回顧 _335思考題 _339閱讀文獻 _340
第13 章.非自然主義與反還原論
13.1.截然不同的動機 _343
13.1.1.道德屬性何以特殊? _343
13.1.2.反對自然規範性 _347
13.2.令人悲觀的歸納? _354
13.3.對非自然主義解釋的一種一般性質疑 _ 355
13.4.解釋隨附性 _357
13.4.1.難友策略是解決之道嗎? _ 366
13.5.道德認識論、可靠性與非恰巧性要求 _ 367
13.6.內在主義 _372
13.7.非自然主義、反還原論與靜默論? _373 思考題 _ 374 閱讀文獻 _375
第14章.余.論
14.1.從元倫理學到元規範性 _ 378
14.2.超自然主義 _380
14.2.1.游敘弗倫難題 _383
14.3.建構主義與契約主義 _ 387
14.4.理性主義與理由 _393
14.5.結論 _ 394閱讀文獻 _394
術語表 _395
參考文獻 _399
索.引 _411
譯者後記 _423
第1章
緒論

作者簡介

馬克·范·羅伊恩(Mark van Roojen),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哲學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元倫理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同時對其他哲學領域保持廣泛關注。圍繞道德理性主義、表達主義、道德語義學、道德認識論和道德心理學等主題,他撰寫了大量論文,在學界頗有影響力。他還擔任了《倫理學》(Ethics)雜誌的書評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