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代鈞窯盤子
- 年代:元
- 藏品特點:天青釉、銅紅暈散窯變
- 館藏地點:山東布衣莊氏
元鈞的燒造藝術及特點,特徵,元代鈞窯主要形制,藏品介紹,
元鈞的燒造藝術及特點
釉色天青或天藍,部分有紅色的銅紅釉斑塊.釉色鮮艷, 釉面光澤亮 ,釉質乳濁有玉質感,有流動感的兔絲紋伴隨著較大的氣泡。銅紅釉斑塊有時呈黑,綠,紅,黃,紫,藍的交替色調出現,是一種結合窯變的藝術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元鈞由於生產地點較分散,各地工藝條件的不同,胎質顏色有黃白,火紅,青褐,灰黑等色調.但共性是胎質粒度細而均勻,泥質感強,發乾,有火石紅. 釉層乳濁不露底,要有兔絲紋、斑塊的銅紅一定要有過渡和暈散,並且暈散的幅度最少要超過5毫米。缺陷方面有時釉層會過燒或生燒,還原程度輕的會呈豆綠色,釉表面有時出現一層白色米粒大小的白點,斑塊的中心有時出現或黑或綠的氧化銅釉。
鈞窯在燒成上採用素燒和復燒兩道工序,在復燒時先用氧化焰,當釉熔融時,改用還原焰的氣氛,由於銅的還原作用,使其出現美麗的藝術效果。形成鈞瓷釉面的五光十色,相映生輝,鈞瓷著名的窯變色彩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胭脂紅、鸚哥綠、火焰紅,還有天青、月白、碧藍、米黃諸色。釉中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謂紛彩爭艷,瑰麗多姿。
特徵
鈞瓷釉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銅紅釉。這樣,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紅等。其中,藍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
鈞窯
鈞瓷釉色有一種瑩光一般幽雅藍色乳光,其色調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燒制色釉“窯變”為其特色。
產品胎色較深,呈淺灰色或褐紫色,胎質堅硬;
釉為乳濁,釉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和海棠紅等品種;
器物上單燭的紫斑幾乎不見,絕大部分是青藍釉和紅釉互相熔合的玫瑰紫色;
器內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線,這是宋鈞瓷特徵之一。[2]
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它青瓷的另一個特色。鈞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各種紫色是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鈞釉的紫斑在工藝上是將青藍色的釉上有意塗上一層銅紅釉所造成的。後人對鈞瓷的紫色的評價極高,近人劉子芬在《竹園陶說》中說“鈞窯器一枚,價值萬金┅┅宋時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濃麗無比,紫定、紫鈞,其器皆純色。”
元代鈞窯主要形制
隨著燒制鈞瓷的技術逐漸向周圍傳播,國內外不少省份開始仿製。在仿製過程中,各窯口不僅注重鈞瓷的原有造型,還根據各自的特點,增添一些新的品種,如新安北冶窯、石寺窯,除生產碗、盤器皿、還有瓶、罐、爐、缽等,並在釉色上也儘量做到與宋代鈞瓷相似,其中新安窯的窯變玫瑰釉者為最佳產品。河南各地仿鈞產品,雖多數比宋鈞大為遜色,但也有少數窯口保持了宋鈞的傳統工藝,窯變美妙,紅紫相映,青若蔚藍,紫若茄皮,晶瑩發亮,光顏甚佳的藝術效果。
元代鈞窯的形制主要圍繞生活日用品燒制,例如各種口徑的碗、盤、高足碗、各類罐子以及各種形制的瓶子等。有些用具的尺寸特別大。
藏品介紹
藏品高4厘米,盤徑19厘米。主要釉色為天青釉和銅紅暈散窯變釉色,底足不上釉,漏出顆粒較粗的紅色高嶺土胎體。
釉層肥厚,包漿溫潤自然,顯得頓壯大氣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