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乂墓

元乂墓

元乂(yì)墓即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玄孫元乂的墓冢。位於河南省孟津縣朝陽鎮向陽村西南方250米,洛孟公路西側40米處。該墓冢西北方向5千米是北魏高祖孝文帝的長陵,正東方向15千米為漢魏故城中的元乂宅,東南方向4千米為元懌的墓冢。

位置概況,發現經過,星像圖,墓誌,發現過程,墓誌釋文,墓主簡介,

位置概況

元乂冢為夯土圓丘,冢體下半部已被削成陡立狀,每場雨後,都有坍塌,冢圍日漸縮小,現在的封土直徑和高各約10米。它距今已有1400餘年,於1975年7月被公布為洛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乂墓圖洛陽市洛孟路向陽村口元乂墓圖洛陽市洛孟路向陽村口

發現經過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項煮民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當時河南省孟津縣向陽大隊社員準備在這個古冢內建一蓄水池,撬掉墓室的青磚酷刪危院砌水渠,遂將元乂冢早年的盜洞挖開。洛陽博物館得知後,當即派出有關專家前往現場調查,並勸說社員停止施工。
經過勘察,元乂冢墓室下部為正方形,上部為穹窿頂,南北長7.5米,東西寬7米,高約9.5米,墓室東、西各有一假耳室,門外的斜坡墓道長30米,寬3米。因此墓在新中國成立前就被盜掘過,墓內隨葬器物無存。文物工作者發現在墓葬甬道的頂、壁和墓室內壁均施彩繪,但因為多次被盜留下的盜洞和滲水浸泡,大部分彩繪已模糊不清。但墓頂的“星象圖”保存得比較完好。(據棵捆犁孟津縣文管辦文保科負責人徐有欽介紹)

星像圖

元乂墓頂的“星象圖”保存得比較完好,經專家鑑定,是一件歷史珍品、國之瑰寶。
國寶星象圖國寶星象圖
“星象圖”中,銀河縱貫南北,河中塗有淺藍色波浪,以象徵“天河”,波紋呈淡藍色,清晰細緻;整個彩圖面約52.5平方米,星辰300餘顆,亮星之間附有連線,絕大多數星宿名稱可以辨識。
許多天文學家考證後認為,這幅圖顯示星象是正月的晚上或七月凌晨前的天空,它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時代最早、幅度最大、星座最多、標位最準的一幅,比已發現的五代時期的《敦煌星圖》(940年)早414年,比北宋時期的《新儀象法要星圖》(1094年)早568年,比著名的南宋時期的《蘇州石刻天文圖》(1247年)早721年。以此圖成畫的時間計算,我們先祖研究星象學要比歐洲早1000年,它是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星象學一份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櫻再漏

墓誌

發現過程

元乂墓誌與蓋,分別於1925年農曆三月二十和1935年出土於洛陽前還資村(今向陽村)東南一大冢內,現均存於開封市博物館。墓誌為北魏孝昌二年(526年)七月二十四日刻。蓋之高、寬均86厘米、厚16厘米,上面滿刻精細之雲龍紋,但無題字,四角殘缺。志之高、寬均81.5厘米、厚19厘米。志文為楷書,40行,行40字,無撰書者之姓名。志石完好,文長字小,書刻俱佳又頗具規模。
1974年,考古人員再對元乂墓進行發掘時,發現墓中的墓誌蓋殘石與出土於洛陽、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的元乂墓誌的墓誌蓋花紋很相似。於是,考古人員攜帶墓誌蓋殘石前往開封粘對,居然對上了。藏於開封的墓誌上寫道:“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公墓志銘,公諱乂……”由此可以斷定,開封市博物館收藏的元乂墓誌就出土於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繼而確定該墓的主人是北魏江陽王元乂。

墓誌釋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公之墓志銘。
公諱乂,字伯俊,河南洛陽人也。道武皇帝之玄孫,太師京兆王之世子……初除散騎侍郎,尚宣武胡太后妹馮翊郡君……尋轉通直,遷散騎常侍、光祿勛……轉侍中、領軍將軍,領左右,尋加衛將軍。雖侍班近侍,而任居時宰,朝權國柄,僉望有歸。類公旦之相周,等霍侯之輔漢……自以為大權不可久居,大功難可久樹。周公東征,范蠡浮海。乃頓首歸政,固乞骸骨。聖上謙虛屢詔不許;表疏十上,終不見聽……乃詔解領軍,更受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如故……俄而有詔,解公侍中,領左右,尋又除名為民。公遂杜門奉養,曾無慍色……孝昌二年三月二十日詔遣宿衛禁兵二千人夜圍公第……與第五弟給事中山賓同時遇害,春秋四十有一……聖上遠追……贈使持節、侍刪狼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皇太后親臨哭吊,哀動百寮。自薨及葬,賵贈有加……太師悼世子之夙泯,愍孤魂之靡托,乃表讓爵士,追授於公。朝廷義子,哀而見許,乃改封江陽王。粵七月戊戌朔二十四日辛酉窆於成周之北長陵塋內……

墓主簡介

元乂字蘭罪墊伯俊,本名夜叉判項己潤,是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孫、太師京兆王元繼的長子,北魏世宗宣武帝時,被封為員外郎。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正月,五歲的肅宗孝明帝即皇帝位,同年9月,孝明帝的母親胡靈太后臨朝聽政。元乂本是皇親,後來他又娶了胡靈太后的妹妹為妻,深得胡靈太后信任,屢經超遷及至“侍中加領軍將軍,兼總禁兵”,一時權傾朝野,掌握國柄。
但是在北魏正光元年(520年),為了反對胡太后篡政,元乂與太監劉騰殺了宰相清河王元懌,並將胡靈太后幽禁於後宮。正光五年(524年),元乂因其親信反叛未成,被免官為民,並在北魏孝昌二年(525年),與他的弟弟元爪因涉嫌謀反而被毒殺,胡靈太后再次臨朝。
元乂死時,年僅41歲。由於他的妻子是胡靈太后的妹妹,他在死後被賜朝服一襲、布絹一千三百匹、錢四十萬以及各種冥器,埋葬待遇十分優厚,被葬於“成周之北山長陵塋內”。

墓誌釋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公之墓志銘。
公諱乂,字伯俊,河南洛陽人也。道武皇帝之玄孫,太師京兆王之世子……初除散騎侍郎,尚宣武胡太后妹馮翊郡君……尋轉通直,遷散騎常侍、光祿勛……轉侍中、領軍將軍,領左右,尋加衛將軍。雖侍班近侍,而任居時宰,朝權國柄,僉望有歸。類公旦之相周,等霍侯之輔漢……自以為大權不可久居,大功難可久樹。周公東征,范蠡浮海。乃頓首歸政,固乞骸骨。聖上謙虛屢詔不許;表疏十上,終不見聽……乃詔解領軍,更受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如故……俄而有詔,解公侍中,領左右,尋又除名為民。公遂杜門奉養,曾無慍色……孝昌二年三月二十日詔遣宿衛禁兵二千人夜圍公第……與第五弟給事中山賓同時遇害,春秋四十有一……聖上遠追……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皇太后親臨哭吊,哀動百寮。自薨及葬,賵贈有加……太師悼世子之夙泯,愍孤魂之靡托,乃表讓爵士,追授於公。朝廷義子,哀而見許,乃改封江陽王。粵七月戊戌朔二十四日辛酉窆於成周之北長陵塋內……

墓主簡介

元乂字伯俊,本名夜叉,是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孫、太師京兆王元繼的長子,北魏世宗宣武帝時,被封為員外郎。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正月,五歲的肅宗孝明帝即皇帝位,同年9月,孝明帝的母親胡靈太后臨朝聽政。元乂本是皇親,後來他又娶了胡靈太后的妹妹為妻,深得胡靈太后信任,屢經超遷及至“侍中加領軍將軍,兼總禁兵”,一時權傾朝野,掌握國柄。
但是在北魏正光元年(520年),為了反對胡太后篡政,元乂與太監劉騰殺了宰相清河王元懌,並將胡靈太后幽禁於後宮。正光五年(524年),元乂因其親信反叛未成,被免官為民,並在北魏孝昌二年(525年),與他的弟弟元爪因涉嫌謀反而被毒殺,胡靈太后再次臨朝。
元乂死時,年僅41歲。由於他的妻子是胡靈太后的妹妹,他在死後被賜朝服一襲、布絹一千三百匹、錢四十萬以及各種冥器,埋葬待遇十分優厚,被葬於“成周之北山長陵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