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儲泰松
- 國籍:中國
- 職業:安徽師範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 學術代表作:《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梵漢對音概說》
教育經歷,現任職務,教學課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論著,
教育經歷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安徽師範大學讀本科
1988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史專業碩士生,導師俞敏先生
2000年9月-2002年7月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聯繫導師吳金華先生
1991年7月-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任職務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院副院長,語言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漢語言文字學專業、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8年)。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安徽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辭書學會副會長。
教學課程
1、古代漢語
2、漢語音韻學
3、漢語語音史
4、漢語概說(英文)
5、語言研究文獻檢索與利用
6.歷史語言學
研究方向
1、漢語語音史
2、佛典語言研究
3、漢語方音史
4、歷史語言學
科研項目
1、唐代音韻:《全唐詩》《全唐文》用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05BYY026)
2、可洪音義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中博基[2000]31號)
3、七-十世紀安徽文人用韻與安徽方音,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AHSK03-04D26)
4、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99jw0061)
5、全唐五代詩詞文用韻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2003j4w064)
6、《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語音系統研究,安徽師範大學專項研究基金(2004xzx09)
論著
1、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2007年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2、梵漢對音概說,古漢語研究1995年1期
3、鳩摩羅什譯音研究(聲母部分),語言研究增刊1996年
4、施護譯音研究,《薪火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
5、梵漢對音與中古音研究,古漢語研究1998年1期
6、梵漢對音與上古音研究,南京師大學報1999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5期
7、鳩摩羅什譯音的韻母研究,安徽師大學報1999年1期
8、唐代的秦音與吳音,古漢語研究2001年2期
9、《高僧傳》標點指誤,古籍研究2001年2期
10、“和尚”的語源及其形義演變,語言研究2002年1期
11、“毗嵐”的流變及其相關問題,漢語史學報第二輯
12、隋唐音義反切研究的觀念與方法之檢討,復旦學報2002年4期
13、余校本《廣韻》補,古籍研究2003年3期(與曹潔合作,第二作者)
14、唐五代關中詩人律詩失律現象研究,安徽師大學報2004年2期
15、《可洪音義》札記,古漢語研究2004年2期
16、唐代音義所見方音考,語言研究2004年2期
17、《三國志》裴松之音注淺論,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5期
18、《西崑酬唱集》的格律特徵——兼與晚唐詩人比較,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2期
19、《齊民要術》特殊注音淺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2期
20、《可洪音義》注釋的內容及其特色,佛經音義研究――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p256-271
21、點校本《魏書》校補,古籍研究2005年卷下(總48),232-237,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22、國語音節的四聲分布及其例外分析,語言文字套用2006年4期
23、中古佛典翻譯中的“吳音”,古漢語研究2008年2期
24、中古漢語裡表示疼痛、驚訝的擬聲詞,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5期
25、唐末以前音義文獻中的“輕重”及其涵義,中國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南京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26、漢藏對音千字文(一)(二)(與張湧泉聯合校錄),《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第八卷,中華書局2008年8月
27、唐代文獻中的指示代詞“這”字――兼論“這”讀去聲的始見年代(第二作者),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輯,巴蜀書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