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儒藏(精華編一七九)
書號: 11897 ISBN: 978-7-301-11897-9
作者: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版次: 1
開本: 16開 裝訂: 精
字數: 571 千字 頁數:920 定價: ¥1,200.00
瀏覽次數: 79
出版日期: 2016-09-14
內容簡介
《儒藏》精華編一七九冊收錄清代趙翼的史學著作《廿二史札記》。《札記》自《史記》始,至《明史》止,但因《唐書》與《五代史》均有新舊兩部,因此《札記》實涉二十四史。全書五百八十一條,分史法、史源、史實、史論四面,對歷代正史作整體考察,對史著和歷史現象、史實、事件進行評價,注重經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亂興衰。梁啓超以為趙翼善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
章節目錄
廿二史劄記目録
目録校點說明 廿二史劄記序 序 廿二史劄記小引
廿二史劄記卷一史記漢書 司馬遷作史年歲 班固作史年歲
各史例目異同 史記編次 褚少孫補史記不止十篇
史記有後人竄入處 史記律書即兵書 史記變體 漢王父母妻子
五世相韓 過秦論三處引用 史記自相岐互處 史漢不同處
3史漢互有得失 廿二史劄記卷二史記漢書 漢書移置史記文
漢書多載有用之文 漢書增傳 漢書增事跡 漢書書恆山王
漢書武帝紀贊不言武功 漢帝多自立廟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
漢初諸侯王自置官屬 武帝年號系元狩以後追建 漢儒言災異
漢重日食 漢詔多懼詞 漢時以經義斷事 賢良方正茂材直言多舉見任官
漢時諸王國各自紀年 三老孝悌力田皆鄉官名 漢三公官 災異策免三公
上書無忌諱 上書召見 漢武用將 武帝三大將皆由女寵
與蘇武同出使者 廿二史劄記卷三史記漢書 漢使立功絕域
武帝時刑罰之濫 兩帝捕盜法不同 呂武不當並稱 漢初妃後多出微賤
婚娶不論行輩 4皇子系母姓 漢公主不諱私夫 漢諸王荒亂
上尊養牛 兩漢多鳳皇 漢多黃金 先生或只稱一字 漢外戚輔政
兩漢外戚之禍 兩漢喪服無定製 長官喪服 王莽之敗 王
莽時起兵者皆稱漢後 王莽自殺子孫 王莽引經義以文其奸
廿二史劄記卷四後漢書 後漢書編次訂正 後漢書閒有疏漏處
漢帝多自作詔 光武信讖書 光武多免奴婢 東漢功臣多近儒
東漢四親廟別祭 東漢諸帝多不永年 東漢多母后臨朝外藩入繼
外藩入繼追尊本生 夫在稱太 東漢廢太子皆保全
廿二史劄記卷五後漢書 累世經學 四世三公 東漢尚名節
曹娥叔先雄 召用不論資格 擅去官者無禁 籍沒財產代民租
倩代文字 5黨禁之起 東漢宦官 宦官之害民 漢末諸臣劾治宦官
宦官亦有賢者 廿二史劄記卷六三國志 後漢書三國志書法不同處
三國志書法 三國志多回護 三國志書事得實處 三國志立傳繁簡不同處
三國志誤處 荀彧傳 荀彧郭嘉二傳附會處 陳壽論諸葛亮
裴松之三國志注 廿二史劄記卷七三國志晉書 漢復古九州 關張之勇
借荊州之非 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 禪代 魏晉禪代不同 九錫文
一人二史各傳 晉書 晉書二 王導陶侃二傳襃貶失當 廿二史劄記卷八晉書
八王之亂 晉書所記怪異 東晉多幼主 晉帝多兄終弟及 愍元二帝即位
僭偽諸君有文學 九品中正 6六朝清談之習 清談用麈尾 騶虞幡 建業有三城
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 相墓 唐人避諱之法 廿二史劄記卷九宋齊梁陳書
宋書多徐爰舊本 宋書書晉宋革易之際 宋書書宋齊革易之際 宋書本紀書法
宋齊書帶敘法 宋書紀魏事多誤 宋書南史俱無沈田子沈林子傳 齊書舊本
齊書缺一卷 齊書書法用意處 齊書類敘法最善 梁書悉據國史立傳
梁書編傳失檢處 梁書多載飾終之詔 梁書有止足傳無方伎傳 古文自姚察始
陳書多避諱 蕭子顯姚思廉皆為父作傳入正史 八朝史至宋始行
廿二史劄記卷十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南史仿陳壽三國志體例 南北史子孫附傳之例
南史刪宋書最多 南史過求簡浄之失 南史誤處 南史增齊書處 南史與齊書互異處
南史增刪梁書處 7南史刪梁書處 南史增梁書有關係處
廿二史劄記卷十一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南史增梁書瑣言碎事 梁南二史岐互處 南
史於陳書無甚增刪 南史與陳書岐互處 宋齊多荒主 宋世閨門無禮 宋子孫屠戮之慘
廿二史劄記卷十二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人君即位冠白紗帽 齊梁之君多才學
齊明帝殺高武子孫 齊制典簽之權太重 南朝以射雉為獵 江左世族無功臣
梁武存齊室子孫 陳武帝多用敵將 齊梁台使之害 六朝多以反語作讖 哀策文
南朝陳地最小 廿二史劄記卷十三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魏書多曲筆 魏書紀傳互異處
爾朱榮傳 西魏書 附謝啟昆答書 答謝蘊山藩伯書 北史魏書多以魏收書為本
北史改編各傳 北史全用隋書 8南北史兩國交兵不詳載 北史與魏齊周隋書歧互處
北史書法與周隋書不同處 北史紀傳互異處 大業十四年 太上皇帝
廿二史劄記卷十四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皇太孫 皇太弟 帝王行三年之喪 女後之賢
南北朝通好以使命為重 後魏追謚之濫 保太后 異姓封王之濫自後魏始
後魏以鑄像卜休咎 後魏百官無祿 後魏刑殺太過 魏以閹人為外吏 魏孝文遷洛
魏孝文帝文學 廿二史劄記卷十五魏齊周隋書並北史 北朝經學 南朝經學
後魏多家庭之變 魏齊諸帝皆早生子 魏諸帝多幼年即位 元魏時人多以神將為名
財婚 高門士女 魏齊斗稱 假官 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北齊以廝役為縣令
齊文宣帝能預知 北齊宮闈之醜 北齊百官無妾 北齊有賢閹 誦經獲報
9後周詔誥用尚書體 魏末周初無年號 隋書志 一帝數後 隋文帝殺宇文氏子孫
隋獨孤後妬及臣子 廿二史劄記卷十六新舊唐書 舊唐書源委 新唐書
唐實録國史凡兩次散失 舊唐書前半全用實録國史舊本 新唐書本紀書法
新書本紀書安史之亂 新書改編各傳 廿二史劄記卷十七新舊唐書 新書增舊書處
新書增舊書有關係處 新書增舊書瑣言碎事 新書立傳獨詳處 新書刪舊書處
廿二史劄記卷十八新舊唐書 新書改舊書文義處 新書盡刪駢體舊文 新書好用韓柳文
新書詳載章疏 新舊書互異處 新舊書各有紀傳互異處 新舊書誤處
新舊書刻本各有脫誤處 廿二史劄記卷十九新舊唐書 貞觀中直諫者不止魏徵 時政記
天子不觀起居注 唐諸帝多餌丹藥 玄宗五代一堂 10唐有兩上元年號 德宗好為詩
襃貶前代忠奸 謚兼美惡 唐追贈太子之濫 帝號標後謚 皇后哀冊尊稱 祔葬變禮
謚後於廟 兩太后並稱 皇太后不祔葬 建成元吉之子被誅 沒入掖廷 唐女禍 武
後之忍 武后納諫知人 改惡人姓名 朝賀近臣先行禮 大臣搜檢 度牒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新舊唐書 唐代宦官之禍 中官出使及監軍之弊 唐宦官多閩廣人
唐節度使之禍 方鎮兵出境即仰度支供餽 方鎮驕兵 盜殺宰相有二事
六等定罪三日除服之論 閒架除陌宮市五坊小使之病民 豪宴 名父之子多敗德
李勣子孫 安祿山執送京師之事 睢陽徇節尚有姚誾 11唐初三禮漢書文選之學
唐古文不始於韓柳 唐前後米價貴賤之數 長安地氣 黃巢李自成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一五代史 薛居正五代史 薛史全采各朝實録 薛史書法回護處
薛史失檢處 薛史亦有直筆 薛歐二史體例不同 歐史不專據薛史舊本 歐史書法謹嚴
歐史傳贊不苟作 歐史失檢處 一產三男入史 五代諸帝多由軍士擁立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二五代史 五代樞密使之權最重 五代姑息藩鎮 五代藩郡皆用武人
五代藩帥劫財之習 五代幕僚之禍 五代鹽麴之禁 五代濫刑 五代諸侯貢奉多用鞍馬器械
魏博牙兵凡兩次誅戮 一軍中有五帝 五代諸帝皆無後 周祖四娶皆再醮婦
寵待功臣改賜鄉里名號 張全義馮道 五代人多以彥為名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遼金史
宋遼金三史 宋遼金三史重修 12宋遼二史不相合處此條無正文。
遼金二史不相合處此條無正文。 宋金二史不相合處此條無正文。 宋史事最詳
宋史多國史原本 宋史各傳回護處 宋史各傳附會處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四宋史
宋史數人共事傳各專功 宋史各傳錯謬處 宋史列傳又有遺漏者 宋史排次失當處
史家一人兩傳 監板宋史脫誤處 趙良嗣不應入奸臣傳 王倫 宋初降王子弟布滿中外
宋諸帝御集皆建閣藏貯 録名臣後 宋皇后所生太子皆不吉 宋初考古之學
宋初嚴懲贓吏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五宋史 宋封王之制 宋待周後之厚 宋郊祀之費
宋制祿之厚 宋祠祿之制 宋恩蔭之濫 宋恩賞之厚 宋冗官冗費 南宋取民無藝
宋軍律之弛 13宋科場處分之輕 定罪歸刑部 宋遼金夏交際儀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六宋史
歲幣 和議 西夏番鹽 宋宰相屢改官名 宋節度使 繼世為相 三入相 四次入相
兩次入相 王安石之得君 青苗錢不始於王安石 車蓋亭詩 同文館之獄 秦檜文字之禍
秦檜史彌遠之攬權 宋南渡諸將皆北人 端平入洛之師 宋史缺傳 張世傑李庭芝姜才
夏貴 宋四六多用本朝事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七遼史金史 遼史 遼史二 遼史立表最善
遼史疏漏處 遼帝皆有簡便徽號 遼後族皆姓蕭氏 遼正後所生太子多不吉 遼官世選之例
遼族多好文學 遼燕京 14金廣燕京 元築燕京 明南北京營建 金史 金史失當處
遼金二史各有疏漏處 金史回護處 金史誤處 金史紀傳不相符處 金史氏名不畫一
宋史金人名多與金史不符 宋金二史不符處 宗弼渡江宋金二史互異 宋金二史傳聞之誤
宋金用兵須參觀二史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八金史 遼金之祖皆能先知 金制追謚帝後之濫
金初父子兄弟同志 金代文物遠勝遼元 金一人二名 金記注官最得職 大定中亂民獨多
金考察官吏 金推排物力之制 明安穆昆散處中原正文標題下有小字‘明安舊作猛安。穆昆舊作謀克’。
金元俱有漢人南人之名 宋金齊交割地界守土官隨地為屬 衍慶宮圖畫功臣 金用兵先後強弱不同
金初漢人宰相 金俗重馬 金以壞和議而亡 九公十郡王 15金末賜姓之例 通惠河不始於郭守敬
海陵荒淫 海陵兼齊文宣隋煬帝之惡 金中葉以後宰相不與兵事 憫忠寺故事 日行千里
避孔聖諱 金末種人被害之慘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九元史 元史 金元二史不符處
宋元二史不符處 金史當參觀元史 元史自相岐誤處 元史列傳詳記月日 元史回護處
元史附傳有得失 元史補見夏金宋徇節諸臣 元人譯詔旨雅俗不同 元史人名不畫一
蒙古官名 金義宗 元建國號始用文義 元諸帝多由大臣擁立 元宮中稱皇后者不一
元帝子稱太子者不一 元帝後皆不諱名 元封子弟駙馬於各部 元代叛王 各朝國書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元史 元初用兵多有天助 元世祖嗜利黷武 元諸帝多不習漢文
元初郊廟不親祀 16元制百官皆蒙古人為之長 元初州縣官多世襲 元州縣官多在外銓選
元代專用交鈔 金元二朝待宋後厚薄不同 元時選秀女之制 元代以江南田賜臣下
色目人隨便居住 元漢人多作蒙古名 元初諸將多掠人為私戶 元杖罪以七為斷
元季風雅相尚 元末殉難者多進士 一母生數帝 金元二代立皇太子皆不吉
弟為皇太子叔母為太皇太后 庚申帝 守節絕域 郝經昔班帖木兒 元初用兩國狀元
縱囚 元封乳母及其夫 安南王居漢陽 老爺同寅臬司 牛腹療重傷 忍痛 牛皮船
彌勒佛謠言 賈魯治河無久計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一明史 明史 明史立傳多存大體
大禮之議 李福達之獄 袁崇煥之死 17周延儒之入奸臣傳 劉基廖永忠等傳
喬允升劉之鳳二傳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二明史 明祖行事多仿漢高 明祖文義
明初文字之禍 明初文人多不仕 胡藍之獄 塗節汪廣洋之死 明祖晚年去嚴刑
明祖多養異姓為子 明初徙民之令 明分封宗藩之制 明官俸最薄 明宮殿凡數次被災
明正後所生太子 明宮人殉葬之制 明代選秀女之制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三明史
明初吏治 因部民乞留而留任且加擢者 特簡廷臣出守 遣大臣考察官吏
重懲貪吏 明大臣久任者 大臣薦舉 明內閣首輔之權最重 明翰林中書舍人不由吏部
明吏部權重 揚州同時四知府 永樂中海外諸番來朝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四明史
明中葉南北用兵強弱不同 明邊省攻勦兵數最多 用兵有御史核奏 將帥家丁
18景泰帝欲仍立沂王 成化嘉靖中方技授官之濫 成化嘉靖中百官伏闕爭禮凡兩次
正德中諫南巡受杖百官 明代文人不必皆翰林 明中葉才士傲誕之習 明仕宦僭越之甚
擅撻品官 明鄉官虐民之害 吏役至大官 海外諸番多內地人為通事 嘉靖中倭寇之亂
外番借地互市 天主教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五明史 萬曆中礦稅之害 萬曆中缺官不補
三案 三案俱有故事 張居正久病百官齋禱之多 明言路習氣先後不同 明末書生誤國
明代宦官 魏閹生祠 閹黨 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六明史 汪文言之獄 明末遼餉勦餉練餉
明末督撫之多 明末巡撫多由邊道擢用 明季遼左陣亡諸將之多 明末督撫誅戮之多
四正六隅 明末僭號者多疏屬 流賊偽官號 19明從賊官六等定罪 明代先後流賊
唐賽兒 劉千斤 李鬍子 葉宗留等 鄧茂七 李添保 黃蕭養 劉六劉七齊彥名趙風子
江西盜 四川盜 曾一本 徐鴻儒 劉香 明祖本紀 皇陵碑 明祖以不嗜殺得天下
明祖用法最嚴 明祖重儒 郭子興之被執 劉繼祖汪文 張士德之禽 劉福通被殺
明祖之取江州 徐達縱元君之誤 新月詩 20通州糧運京二傳所載不同 于謙王文之死
喜寧之禽 曹吉祥江彬 明代宦官先後權勢 權奸贖賄 明代科場之弊 明人說部
長隨 明朝米價貴賤 廿二史劄記補遺 廿二史劄記識語敘 廿二史劄記識語卷上
廿二史劄記識語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