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第三卷)

儒生(第三卷)

《儒生》是連續出版的思想文化類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北京高校的青年學者主編,秉持儒家立場,堅持民間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揚儒學、提攜後學為目標,旨在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

基本介紹

  • 作者:任重
  • ISBN:978-7-5112-6601-9
  • 頁數:424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
學術指導,圖書介紹,書名題簽,主編簡介,目錄,

學術指導

蔣慶(陽明精舍山長)
陳明(《原道》主編)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余東海(民間儒者)
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圖書介紹

《儒生》主要刊載中國大陸儒家的學術研究論文、思想文化評論以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信息。《儒生》秉持公益性、獨立性、民間性,既是儒門同道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界認識當代儒生的視窗。儒家立場,儒學理念,儒教事業,是本書的宗旨。凡關切中國及人類命運的思想探索者、社會實踐者、儒學服膺者,通過閱讀本書應該會有所啟發並有所益助。

書名題簽

柯小剛(同濟大學教授)

主編簡介

任重,男,西曆1972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曾用名耿硎,網名“讀書吹劍”。2004—2007年,參與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同時任《原道》輯刊編委。2006年,參與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復興論壇網站並曾任總版主。同年,創辦電子刊物《儒家郵報》並任執行主編。2008年,創辦儒家網和《儒生》並任主編。2012年,主編“儒生文叢”。

目錄

■甲編:“儒生重現之文化、歷史意義”專題
儒生要為民族和人類帶來深層希望(張祥龍)
儒生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創造者和傳承者(梁治平)
儒學還是要沿著康有為開創的道路前進(彭永捷)
儒家與中國的未來(康曉光)
儒學的復興需要儒生樹立新的人格典範(高超群)
儒生要從被動變為主動(唐文明)
儒生之德行、公共性和實踐性(任鋒)
儒生要有憂患意識與緊迫感(溫厲)
儒學的要義或精髓在“禮樂刑政”(林桂榛)
培養實踐主體,構建儒家式社會秩序(姚中秋)
儒生對當下的問題要有準確的把握(陳明)
儒生歸來(蔣慶)
儒生,一個有真誠信仰的群體正在形成(劉明)
■乙編:思想
人道政為大(余樟法)
宋代的社會自治(吳鉤)
對文化核心價值的維護必須懷抱敬意與責任(張新民)
論當代中國社會的精神特徵與教化中的諸問題(張晚林)
儒家與基督教在鄉村建設理論方面的角逐(劉偉)
■丙編:諫議
對當今中國“鄉村建設”的基本意見(蔣慶)
境外宗教滲透狀況調查及其解決的方法(趙宗來)
國民教育危機及其對治之道(周北辰)
中學文理分科應該停止(郭齊勇)
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建言(柯小剛)
成立孔子學堂,復興傳統文化(陳贇)
住房制度改革大綱(齊義虎)
關於財產公示制度的思考和建議(余樟法)
文天祥祠、財富榜與國家榮譽制度(杜吹劍)
■丁編:讀書
秋風《華夏治理秩序史》讀後(梁治平)
“隱權力”何以能抗衡正式權力(潘啟雯)
儒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陳喬見)
“儒生”歸來:一個文化與政治視角的審查(陳彥軍)
玉在匣中(格筠)
■戊編:當代儒家
陳明:儒學、儒家、儒教(陳彥軍)
道在深山,學在民間(范必萱)
邸繼文與經典誦讀(孫萊芙)
■己編:青年儒林
我對儒學的認識(朱蔚筠)
貼近聖賢的溫暖(魏澤高)
修行者之歌(馬肖克)
說忠孝(黃燕強)
我的社團(胡海忠)
儒社的道路(汪子懿)
《史記﹒荀卿列傳》與荀子生卒年考辨(肖俏波)
■庚編:感思
“繼續啟蒙”和“反思啟蒙”的平衡(陳來)
君子成人之美(胡曉明)
無母何恃?(盛洪)
■辛編:儒教
印尼孔教二十八天行記之序言(陳勇)
壬辰秋曲阜之行紀略(米灣)
■壬編:詩文
落花的河回(阿莨)
鑑湖月色(范必萱)
陽明精舍對聯(蔣慶)
感賦四首(胡治洪)
“儒家中國”網站隨想(余樟法)
附錄: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孔子2563年暨公元2012年)
■跋
自《儒生》創辦之日起,編者便開始思考本書的學術和社會定位。第一卷、第二卷的相繼出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亦得到儒門同道的充分肯定和鼓勵以及許多珠玉良言。今日,對儒家學理的研究不斷走向深入,相關學術刊物和專著亦紛紛面世,但仍未能走出書齋、走向生活,於社會建設而言,影響甚微,建樹不豐,實際成就乏善可陳。基於此種現狀,若要復興儒學,則必須打通學術與社會之間的隔閡,使二者彼此交流、活潑互動,唯此方能促使儒家重新煥發活力。故從本捲起,編者即有意識地進行此方面的努力,著意於當代儒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赤誠諫議,或親躬參與,或正心修行,既向讀者全方位展現當代儒家風貌,亦為參與社會實踐的儒者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儘管從事儒家弘道事業多年,從主持儒學聯合論壇到創辦《儒家郵報》,再至創辦“儒家中國”網站、《儒生》並主編“儒生文叢”,這諸多事業均進行於繁忙的公務之餘,如本卷的欄目設定及文章擇選,亦是編者在每天上下班擠坐捷運途中思考完成的。雖說如此,並不敢容心潦草,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然,每天置身於擁擠喧鬧、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也使自己的思考更活潑、更貼近現實和大眾。
本卷終得付梓,並計畫實施向高校國學類社團以及民間儒家社團贈書項目,以擴大客群、傳播儒道、豐富社會的精神資糧,為文化重建盡一己之力。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很多未曾謀面、不留姓名的網友,他們與編者一樣,一心向道,胸懷家國天下,不局限於一己之得失。正是他們的慷慨解囊、無私相助,促成了這些美業。同時,也感謝網際網路,感謝網站論壇,感謝微博,它們不但為編者提供了與各地儒友相互交流、彼此溝通的便利途徑,也為編者拓展了籌募出版資助和贈閱圖書項目經費更為廣泛的渠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希望更多的朋友參與進來,讓我們一路同行。
任重
孔子2564年暨西曆2013年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