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心思想研究》共分上下兩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家和心思想研究
- 作者:修建軍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94382
- 定價:38 元
《儒家和心思想研究》共分上下兩編。
《儒家和心思想研究》共分上下兩編。內容簡介全文共分上下兩編,《上編》部分,主要論述了“儒家‘和心’思想的內涵及發展歷程”,總結出儒家的“和心”思想的主要特點及內涵,《下編》部分,主要是圍繞著“儒家的、‘和心’思想的價值向...
《儒家思想研究》是現代吳乃恭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研究儒學發展史中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闡述了儒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趨向、時代的特徵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書中列舉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王夫之。作者認為,孔子創建了儒家學說,闡發了儒家學派的基本...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是201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七輯)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辦,每年出版一輯。本輯約37萬字。收錄二十餘篇學術文章和書評等。範圍主要是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專書、專題...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九輯)作者為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17年04月11日出版的圖書,共328頁 內容簡介:《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收錄文章二十餘篇,約30萬字。範圍主要是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生平交遊著述考)、專書(...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一輯)》是2009-1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作品目錄 發刊辭 帛《易》與漢代今文《易》《尚書》學研究概況 關於近年來《詩經》研究的兩個問題——兼論《詩經》人文精神的現代價值 三禮研究的大勢與問題 《春秋》學研究的現狀及相關諸問題 詮釋學的研究現狀及前景 ...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六輯)》是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2014年出版的圖書,每年出版一輯,每輯約40萬字。出版背景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辦,每年出版一輯,每輯約40萬字。本集刊為學術刊物,主要為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專書、專題和文獻整理...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三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代...
儒家思想內容豐富,從個體來講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為歷代儒客尊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儒家思想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涵蓋“中”)、正義(涵蓋“正”),誠實、守信,...
《德性之源:儒家心性論德育價值研究》是2021年3月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清,該書呈現了儒家心性論具有的德育心理價值、德育本體價值、人格教育價值,有利於構築人們內在精神生活的根基。內容簡介 心性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論之一,德育思想是中國傳統教育文化的精髓。儒家心性論就是圍繞育德的問題而形成的集...
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所說的儒家思想,絕大部分來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獻。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直到五四運動才取消了儒學的統治地位。1.孔子是儒家學派...
由於歷代儒家學者的努力,中國的編年史從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開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沒有中斷過。重義輕利 儒家重義輕利,重官輕商,重本抑末,與現代商品經濟不相適應。儒家典籍《禮記》中所描述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格物致知 儒家的格物致知就是專門從事科學領域專業知識的研究,此學派...
(杜松柏);《嚷從比較哲學看中國人的基本信念》(程石泉);《用一。中。字去認識中華文化》(朱守亮);《由太空科學看儒家思想》(徐文珊);《論功效哲學與中國儒學》和《西方的法治思想與中國的儒學》(周德偉);《四書憂患意識探源》(王蘇)。出版信息 台灣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出版。
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歷朝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觀點主張 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和弟子著有《論語》)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
漢代儒學的另一條發展脈絡則是兩漢經學的出現,經學即是藉由解經研究而制定禮法,禮法即做為國家政策的根本大法,這是儒學思想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落實,是儒學中有具體實效性的知識部分。漢以後儒學理論衰微,中國哲學思想的主要課題轉向玄學和佛教哲學之中,直至宋以後才又恢復了理論創造的能力。北宋五子的出現,不僅反映...
《孟子思想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劉蔚華主編《中國儒家學術思想史》,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趙宗正主編《儒學大辭典》,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1987年主編並出版《孔孟荀比較研究》,1991年主編並出版《儒家倫理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於首奎《兩漢哲學初探》(四川人民出版社);謝祥皓《莊子導讀》(巴蜀...
港台儒學研究,中國港台地區從事儒學研究的學者。背景介紹 中國港台地區從事儒學研究的主要有兩部分人:一是1949年前後由大陸轉去港台的一些老一輩學者,這部分人70年代以後多相繼故去;二是50年代後成長起來且多有留學歐美之經歷的較年輕一代的學者。台灣官方哲學,以繼承孔孟道統相標榜,但其思想較為繁雜,且更多地是...
《心性美學中國現代美學與儒家心性之學關係研究》是2016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衛、馮學勤、許宏香。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王國維、蔡元培、梁啓超和朱光潛等現代美學家的美學思想與傳統心學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發展的深入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國現代美學,特別是“審美功利主義思想”的本土知識和思想來源,...
如何認識羞惡之心在孟子思想中的意涵,如何在現代學術之中刻畫這一獨特範疇,如何借鏡現代西方古典學、情感現象學的資源,描述儒家“羞惡”現象的本質結構,不僅對孟子或儒家哲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比較哲學、對基於中國文化經驗與中國話語建構新時代的中國哲學亦具有啟發意義。為此,《羞惡之心:多維視野下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