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英島山石花洞保護區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國營八一總場的英島山下,距離儋州市僅28公里,北臨兩院熱帶植物園景區,南臨著名熱帶雨林尖峰嶺景區,為海南難得的特色地質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儋州英島山石花洞保護區
- 地理位置:海南省儋州市國營八一總場的英島山下
- 占地面積:不詳
- 性質:特色地質景觀
石花洞簡介,綜合地質考察與補充,
石花洞簡介
進入石花水洞第一個看到的就是渾然天成的“壽星祈福”
洞中隨處可見的石花,據介紹100年才生長1厘米
這是捲曲石,全世界上只有3個國家擁有,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文石花。通俗地說,就是石花上“花上開花”。
“大象戲水”
方解石花
除了這些,洞裡還有特色水生物大鯢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是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形態特徵: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最近科學家研究: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大鯢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
綜合地質考察與補充
除了前三章提到的內容,對於對石花水洞的土壤我們也了解到磚紅土壤是成土母岩在外部因素——主要是氣候因素作用下的產物。如眼前北端洞口岩石上的土壤一樣,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景區土壤為變質岩發育出的磚紅土壤和紅色石灰土。
另外我們也會發現公園的主題是“石”,那不僅在儋州,在各個地方的特色也有記載
1.江蘇石筍
江蘇石筍產於江蘇省鎮江市黃山。《雲林石譜》石筍:其質挺然尖銳,或匾側有三兩面,紋理如刷絲,隱起石面,或得涮道,扣之或有聲,石色無定,間有四面備者。自下向上生長的是石筍,從上往下生長的是石鐘乳。
2.石竹花
石竹花但因其莖具節,膨大似竹,故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一般作一、二年生栽培。北方秋播,
石竹來春開花;南方春播,夏秋開花。株高30-40厘米,直立簇生。莖直立,有節,多分枝,葉對生,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萼筒圓形,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於莖頂,形成聚傘花序,花徑2-3cm,花色有紫紅、大紅、粉紅、紫紅、純白、紅色、雜色,單瓣5枚或重瓣,先端鋸齒狀,微具香氣。花瓣陽面中下部組成黑色美麗環紋,盛開時瓣面如碟閃著絨光,絢麗多彩。花期4月-10月,集中於4月-5月。蒴果矩圓形或長圓形,種子扁圓形,黑褐色。
牙石俗稱“牙銹”,是一種沉積於牙面或修復體表面的礦化或正在礦化的菌斑及軟垢,由唾液或齦溝液中的鈣鹽等無機鹽逐漸沉積而成,形成後不易除去。
根據其沉積的部位,以齦緣為界,可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
牙石對牙齦有一定破壞,是牙齦炎和口臭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石旗(石幔)
科學名稱“石幔”。它本來是一片片很薄的,像旗幟一樣,故,又稱為“石旗”。
它的透光性也特別好,它的形成主要是水從高處往下流時,礦物質的沉澱而形成,它的顏色有白色,有黃色。成為白色的主要是洞頂較厚,水滴下來時,過濾的比較好,含的碳酸鈣比較純,所以顏色成為白色,那么黃色主要是洞頂較薄,水滴下來時沒有很好的過濾,含得碳酸鈣就不純,而且帶有泥質,所以顏色就成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