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市實驗中學前身為儀征中學教育集團實驗學校,2005年8月改為現名。辦學幾年來學校教師銳意進取,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儀征市第一、第二屆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學校有15名教師獲一等獎,有2名教師在揚州市第二屆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近三年,全校教師在市級以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達50篇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儀征市實驗中學
- 外文名:Yizhe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 校訓:唯真唯實
- 創辦時間:1941
- 類別:中學
- 現任校長:方江
- 所屬地區:儀征市
- 學校性質:2013.8起公辦學校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辦學成果,文化傳統,辦學思想,教育改革,完善“五育”,師資建設,科研興校,服務意識,教育特色,體藝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地圖信息,
辦學歷史
儀征市實驗中學前身為儀征中學教育集團實驗學校,2005年8月改為現名。她承載了儀征中學63年辦學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泮池新柳、天寧塔影是古真州八景的代表。這方熱土是儀征的一塊教育寶地、文化聖地,這片校園曾經培育了許多傑出人士和地方精英。2000年在全市範圍內招聘優秀教師利用原校址創辦儀征市中學教育集團實驗學校以後,學校教學設施日臻完善,教學質量穩步攀升,社會聲譽顯著提高,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生源,已成為地方有一定影響的高質量的國中,2005年11月通過了江蘇省示範國中驗收。改制後,儀征市實驗中學倍受社會各界的矚目和呵護,全體教職員工也倍加珍惜,同心同德、奮發進取,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方位提升辦學層次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為學校今後的發展儲備了後勁。
2013年8月,儀征市委市政府決策,儀征市實驗中學由民辦轉為公辦,新初一按照教育局劃定的施教區招生。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儀征市實驗中學現有國中教學班39個,學生數為1971人,擁有專任教師110名,本科學歷96人,其中擁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62名,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名師、學科指導組成員20多名。學校用地面積51948平方米,校舍面積28850平方米。
建校以來,學校兩個文明一起抓,硬體、軟體齊步上,一手抓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的添置與完善;一手抓深化內部管理、教育教學改革,抓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在儀征市人民政府、市教育局的關懷下,迎難而上,銳意進取,使學校各項工作躍上新台階。學生髮展全面,各方面素質較好。
硬體設施
在校園硬體建設中,學校努力追求規範性和整合性,校園整體規劃科學。現有37個普通教室,200多座的多媒體報告廳2個,語音(言)實驗室2個,理、化、生實驗室7個,藝術專用教室1個,勞技專用教室2個,音樂教室2個,計算機教室3個。每個教師辦公室配有一定數量的多媒體電腦。學校運動場區建有300米跑道(100米直道)、標準足球場1塊,籃球場2片。圖書室建築面積為280平方米,有功能齊備的藏書室、報刊閱覽室;圖書室藏書40000冊。建有網路中心,學校所有辦公室及學生計算機教室所有電腦接入國際網際網路,校園網完全達到“校校通”工程的要求。建立了校園廣播系統,與各個教室連線。
學校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生活區由後勤綜合樓和學生公寓構成。後勤綜合樓可供1000名學生同時就餐。學生住宿面積13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名學生住宿,每個單元配置標準衛生間、盥洗間。
辦學成果
學生綜合素質測試優秀率、合格率高。2005年中考,有近80%左右的畢業生能夠升入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儀征中學就讀。
大多數學生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類小發明小創造成果豐碩,每年有400多名學生在市級(含儀征市)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近年來,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級以上學科、體育、藝術競賽,有860多人獲獎。顏清華、張雨欣同學獲揚州市、江蘇省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陳自強同學在江蘇省“彩虹杯”徵文中獲一等獎;胡夢月同學在江蘇省英語口語能力大賽中獲第一名;郭道欽同學獲全國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特等獎;朱曉龍同學在國中生化學素質與實驗能力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學校棒球隊在2004年“一品梅杯”江蘇省青少年棒球比賽中獲少年乙組第二名、少年甲組第三名;校男子籃球隊在揚州市曾獲季軍;校田徑隊在儀征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獲總分第一名;朱寧同學在江蘇省第十五屆運動會跆拳道比賽中獲第五名、在揚州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五項全能比賽中獲第一名;秦亞楠、常銳、紀曉佳等同學在全國少年書畫大賽中獲金杯獎;陳自強同學薩克斯獨奏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才能比賽中獲第六名。
辦學幾年來學校教師銳意進取,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儀征市第一、第二屆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學校有15名教師獲一等獎,有2名教師在揚州市第二屆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近三年,全校教師在市級以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達50篇以上;由我校承擔的國家“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研究的總課題《綜合實踐活動及其師資建設》的子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地方資源的開發》已進行中期論證,王吉東、徐德雲兩位老師還分別承擔了揚州市課題《國中生數學學習中反思意識的研究》和《國中英語立體化教學實踐與探索》的研究。
文化傳統
辦學思想
學校遵守黨的教育方針,經過不斷探索,確定了“德育為首,素質為核,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明確了“唯真、唯實”的校訓,“團結進取、勤奮活潑”的校風,“精業、善導”的教風,“勤學守紀、好學善思”的學風,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依法治校、遵循規律”的辦學理念,堅持了“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體、教學抓全程”的辦學原則,明確了“育人是根本、質量是生命、德育是先導、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後勁、管理是保證、教師是關鍵、領導是服務、改革是動力、創新發展是硬道理”的辦學思想。
教育改革
面對信息經濟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崛起,學校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作為立校之本、辦學之魂。實施了以素質教育為主體,以教科研、現代化為兩翼的學校發展系統工程,採取了“五個一起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育人措施。五個一起抓為:“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德智體美一起抓;面向全體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起抓;提高學生素質,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改進教法,傳授學法,教與學一起抓;注重多方協調一致,課內外、校內外一起抓。通過“五個一起抓”,著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素質教育的精髓貫穿於育人的每一個環節,植根於每一個教職工的腦海之中。
改革內部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改革人事制度,激活競爭機制;改革評價制度,加強督查引導;改革分配製度,形成激勵機制;改革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實行民主管理,形成監督機制;轉變領導觀念,注重人文關懷。通過一套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運行機制,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教師的潛能。
完善“五育”
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視德育為學校之魂、社會文明之基、成功教育和成才教育的保證,學校從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高度構築德育總體框架,抓好教育對象的整體性,教育要求的明確性,教育過程系列化,教育方法多樣化,逐步形成了以正面教育為主,以發揮榜樣的作用為主,以自我教育為主,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的鮮明特色。
1、活動育人:堅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主旋律,結合重大節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校園之星”歌詠比賽,元旦文藝匯演,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及各類體育單項比賽,書法、作文及科技小發明比賽等。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學生組成“青年志願者”隊伍清潔校園,赴濱江公園打掃衛生,並建立若干德育基地,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訪問、學習,如儀征活塞環公司等。
2、環境育人: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增強人文氣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定期出版、評比校櫥窗、板報和班級板報,定期舉行文娛匯演、徵文、演講比賽等。同時,還十分重視家庭、社會育人,成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委員會,構建全方位、立體式德育網路。
3、管理育人:主要圍繞“自尊、自立、自理、自治、自律”的學生管理教育原則,強化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一是新生進校,集中進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知與行培訓;二是制定班級、宿舍、食堂等管理規章制度;三是堅持進行學生自管自育檢查活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並把這一切與創建文明班級結合起來抓,量化打分,全面衡量。
4、學校還堅持若干德育制度,如:(1)國旗下講話,做到有計畫、有專題、有主講人,有記載,學校領導帶頭講,師生代表現身說法,收效頗佳。(2)開好主題班會,做到“四有一自主”,有明確主題,有具體計畫,有生動活潑的形式,有實效;在班主任指導下,學生自主活動,自己教育自己。(3)堅持文明班級、三好生評比。(4)堅持每年暑期對初一新生進行軍訓。
師資建設
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在注重能力考核的同時,高起點要求教師學歷,嚴把教師入校關。近年來,適應人事制度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在吸收新人時,一方面廣泛聘用人才,一方面嚴格標準,規範程式,保證教師質量。每一個新教師的進入,必須要通過面試、筆試、說課、上課等各項環節的考核。學校優秀教師群體已基本形成,近90%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高級教師13人,揚州市級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儀征市首屆名師2人,儀征市學科指導組成員18人。大多數教師完成主科教學的同時兼教一門及以上的校本課程;70%以上的教師具有國中循環教學的經歷;有一定比例的教師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勝任雙語教學;所有教師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在省、揚州市、儀征市教育教學比賽中獲獎,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或在各類論文評比中獲獎;各主要學科有揚州市骨幹教師、省級表彰的中青年專家;大部分科目的師資在縣市範圍內享有較高聲譽,能對外開設示範課、觀摩課,引領、指導相應學科的國中教學;大多數教師能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具有開發課程的能力。
科研興校
教科研工作務求紮實,發動面廣。備課組、教研組、年級組有自己的規劃,各教師有自己的目標;學校每年組織骨幹力量,圍繞實踐中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並有所突破;大多數教師每年有研究成果;有由本校教師主持或參與的省級、大市級以上課題;有一批高水平的論文在大市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積極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
建立了一套以校本為基礎的教學研究制度和激勵制度。(1)抓好每周一次的備課組或教研組活動。備課組活動備教法、學法,發揮群體優勢,形成最佳教案。教研組活動,有主題,有主講,有點評,有總結分析。制定《先進備課組評比獎勵辦法》和《先進教研組評比獎勵辦法》,促進了教研活動務實高效地進行。 (2)發揮帶頭作用,搞好儀征市的學科教研活動。儀征市各學科指導小組組長大多由我校教師擔任,其成員我校教師的比例也很大,我們以認真組織市內學科教研活動為動力,通過開示範課、研討課,作經驗介紹或中心發言,促學校教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 (3)每學年舉辦一次面向全市的公開教學活動。已舉辦四屆面向全市的“教學開放日”活動,在教學實踐中與兄弟學校教師共同探討教改,交流經驗。(4)抓好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校內每學期舉行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主體的教科研成果匯報會或教科研經驗交流會。 (5)承辦儀征市級、大市級大型教科研活動,如2003年,學校承辦揚州市國中歷史佳課評比。 (6)通過系列化、制度化的活動積極探索課改實施水平。如每學年舉辦的青年教師佳課比賽、教師說課比賽、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通過系列化的活動,搭建教科平台,促進教師尤其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堅持因材施教,改革課堂教學傳統模式。學校提出“四多三鼓勵”的總體要求,即:多啟發、多激趣、多直觀(演示)、多實踐;鼓勵發問、鼓勵討論、鼓勵求新。強調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做到信息包容,情景交融,引發思考,激發學趣,培養能力。要求教師精講精練,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服務意識
“教育就是服務,教學就是為學習者服務”,為此,學校建立了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後勤保障體系,樹立一個宗旨:全心全意為教育教學服務,全心全意為師生生活服務;實施“四個到位”:服務意識到位、崗位意識到位、笑臉相迎到位、主動工作到位。全體後勤服務人員進一步明確為教學服務的思想,做到工作勤、質量好,加強協作,搞好團結。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提高宿舍管理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以及服務水準,建成安全、整潔、舒適的學生宿舍和衛生、營養、飯菜可口的學校食堂。
教育特色
1、開展創造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校圍繞創造性人格、創造性思維、創造技法三個方面進行創造教育整體改革探索。一是最佳化課程結構,豐富教育內容。學校的課程結構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為一個整體。在嚴格執行省頒指令性課時計畫的前提下,結合本校實際,開設了50多種校本課程,以最佳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如:《語文趣味知識》、《中國結的編織》、《地理與生活》、《文學與戲劇》、《閱讀與寫作》、《古詩文賞析》、《歷史綜合活動》、《課件製作》、《程式設計》《象棋、圍棋、籃球、足球、桌球興趣小組》、《實物貼上》、《豎笛》、《研究性學習》等課程。課程的改革,大大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學科創造性教學實驗。三是全方位、多層面地開展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學校的做法在本地產生了很大影響,標誌著學校步入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的運行軌道,學校教育改革實現了質的飛躍。
2、順應發展,積極參與新一輪課改實驗。2004年7月,學校開始新課程的實驗,把國中課程改革納入創造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認真做好學習、宣傳、發動工作,統一認識,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樹立嶄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和學科觀;扎紮實實抓好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工作;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教研網路,積極開展了課改實驗教學的聽課、評課、觀摩、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為適應新課程的改革,重新制定了“學生評價方案”,實現了教育的內容、形式、要求的多樣性,教育評價主體、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儘可能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在新的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老師們解放思想,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洪國成、劉紅琳、徐德雲、侯廣勇、葉成林、任德高等許多優秀教師被儀征市教育局聘請為課程改革學科指導組成員對全市教師進行培訓、指導和公開教學示範,王吉東老師被聘為儀征市數學學科指導組組長;不少老師還分別赴本市新集中學、銅山中學、月塘中學等十多所學校進行新課程的示範教學,學校也因此被儀征市表彰為“課改先進校”。
體藝教育
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對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幾年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開足開齊開好音樂課、美術課。十分重視開展民眾性文藝活動,構建多種平台,廣泛開展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為學生髮揮個性特長提供條件,積極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每年都組織開展藝術節活動,“校園之星”評選活動,抓住重大節日、文化藝術節(包括儀征市舉行的“茶文化藝術節”等全市組織的活動)等時機舉行大型文藝活動,分年段進行專場演出,每一場演出都完全由學生來策劃、編導、主持;還不定期地舉行學生的自發的才藝表演,搭建學生展示藝術才華的舞台。除此之外,學校的《泮池文學》也辦得有聲有色。學校各種運動隊堅持長年訓練,“棒球隊”、“台拳道隊”“桌球隊”等已成為我校的傳統體育項目,一直代表本市參加各類比賽,其中“棒球隊”還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的比賽,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推動了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現代化教育技術
課堂教育行為轉變,課堂學習的知識容量便受到嚴峻的挑戰,這是傳統教育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普及套用就成為當務之急。學校堅持事實求是、注重內涵發展的原則,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
首先是努力建設一流的校園網。使網路走進教室、實驗室、辦公室,提高網路速度,豐富網上內容,使全體師生能方便地利用網上信息,改進教學內容,提高科研水平,實施有效管理。擬在校園網上開發學科資源庫、備課資源庫、課件點播庫、教案庫、試題庫、學生成績庫和網路教室等七個龐大而實用的教學資源庫,到時供師生使用的信息資源可達140GB之多。
其次是強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學校對全校教師分層次地進行全員培訓。要求教師將學生能夠藉助信息技術通過自學解決的教學內容留給學生自學;利用計算機強大的動態功能演示理科教學中過於抽象的立體空間問題和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巨觀過程、微觀過程,利用計算機和實物展台快速展現學科教學中的情境問題、快速展示學科練習題,利用學科學習軟體實現個性化的差異教學以求異步共進的效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套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熱情,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全員培訓。在三個年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舉辦信息技術講座,使學生學會了在網上快速查找和下載資料、收發電子郵件、加入網上討論,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畢業時,除了拿到國中畢業證書,還拿到了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中級)。
在江蘇教育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的指引下,以新課程改革為統率,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為抓手,以育人為根本、教學為中心,憑藉民辦學校機制靈活這一優勢,建立與現代學校制度相適應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初步構建學校現代化教育管理結構和現代化教學結構,讓全體師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主動和諧發展。把學校建成“環境優美、校風優良、質量優秀、特色鮮明”的地方名校,創造儀征市實驗中學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地圖信息
位置:儀征市前進路1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