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轉形理論

價值轉形理論

價值轉形理論是經濟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轉形理論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含義,

內容

價值轉形理論即價值生產價格轉化的理論。它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894年《資本論》第三卷出版以來,圍繞其存在、成立與否的問題,經濟學界特別是西方經濟學家們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激烈爭論,雖然時至今日也未找到一個令各方都信服的解決方法,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價值論造成了衝擊。
歷史意義上的價值轉形是指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的價值法則如何轉形到資本主義貨幣價格法則,它至少涉及三種不同的社會:簡單商品生產社會、封建商品生產社會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社會;邏輯意義上的價值轉形是指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既定的條件下,還原性生產價值轉形到生產價格,從而揭示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的生產價格同商品價值之間的數量關係。歷史意義上的價值轉形一經發生就翻過了這一頁,邏輯意義上的價值轉形則不同,這種轉形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天天都在發生。

含義

馬克思價值轉形理論的含義是:假定:1.在勞動耗費的價值本質層,包含剩餘價值的部門商品價值由生產商品耗費的勞動決定;2.僅存在產業資本;3.經濟運行價格現象層的部門商品價格本質上是勞動;4.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則競爭使商品價值中包含的剩餘價值發生了再分配,部門商品價格的直接基礎從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在不違背價值規律前提下實現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證明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為揭示利潤利息地租的本質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