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投資的頭號法則

價值投資:投資的頭號法則

《價值投資:投資的頭號法則》是2014年於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布朗 ,譯者是劉寅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投資:投資的頭號法則
  • 作者:克里斯托弗·布朗
  • 譯者:劉寅龍
  • 出版時間:2014年05月01日
  •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
  • 頁數:248 頁
  • ISBN:9787545433517
  • 定價:32.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後記,序言,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只要擁有普通人的智商,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再高的智商便是浪費。
在金融歷史上,價值投資是少數真正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投資策略之一。而在投資實踐中,價值投資的有效性已經為投資者們屢屢驗證。它所創造的投資業績遠遠超過於其他任何一種投資策略。更重要的在於,它是一種簡潔易懂的投資理念。
在這本關於價值投資的最新巨著中,克里斯托弗·布朗以最簡潔的方式詮釋了自己的生財之道,讓全世界每個投資者都能分析他的成功秘訣。通過《價值投資——投資的頭號法則》,你將學會像精明的銀行家那樣去管理自己的金錢,學會怎樣用66美分買到價值1美元的股票。
如何投資,如何選擇質優股是貫穿全書的主題,布朗用最直白的方式為我們闡述了投資的頭號法則:永不賠錢!使你輕鬆掌握有史以來最有效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走向財富的彼岸。

圖書目錄

推薦序1無與倫比的投資頭號法則
推薦序2投資者不可多得的財富
前言 寫在“頭號法則”之前
第1章從買牛排中發現投資的頭號法則
第2章價值投資第一法則
第3章給你的股票套上“安全帶”
第4章低市盈率,買進
第5章如果美元打折1/3
第6章全球股票Top80
第7章全球股票尋寶之旅
第8章密切關注股票的內部人士
第9章股市大跌時請瞪大眼睛
第10章在市場上掘金的利器
第11章剔除劣質“牛排”
第12章給企業體檢1:資產負債表
第13章給企業體檢2:損益表
第14章股票終極大檢查
第15章全球股票遊樂場
第16章如何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第17章投資是馬拉松比賽
第18章精選投資組合:選對雞蛋,放對籃子
第19章精選基金經理:把籃子交給正確的人
第20章價值投資大師們最後的叮囑
第21章緊握手裡的制勝法寶
第22章當之無愧的投資頭號法則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價值投資大師之一,克里斯托弗·布朗的話絕對值得我們洗耳恭聽。
——巴頓·比格斯(Barcon M.Biggs)
摩根史坦利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在價值投資領域,能和克里斯托弗·布朗相提並論的人寥寥無幾。
——羅傑·洛溫斯坦(R0ger Lowenscein)
《華爾街日報》資深金融記者
價值投資大師克里斯托弗·布朗的投資理念融合了班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的精華。這本充滿平凡意識和不平凡思想的巨著,融合了他四十多年的投資經歷和畢生的智慧,這是一本能讓所有投資者受益匪淺的投資指南。
——拜倫·韋恩(Byron R.wien)
摩根史坦利添惠董事經理兼投資總監
克里斯托弗·布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價值投資家,這本精彩絕倫的巨著剖析了價值投資的運作方式,告訴我們如何認識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如何讓國內外的會計信息為我所用,以及如何根據市場走勢建立股票組合,實現財富增值。
——格倫·哈伯特(G1enn Hubbard)
哥倫比亞商學院院長兼金融經濟學教授

名人推薦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價值投資大師之一,克里斯托弗·布朗的話絕對值得我們洗耳恭聽。
——巴頓·比格斯(Barton M.Biggs)
摩根史坦利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在價值投資領域,能和克里斯托弗·布朗相提並論的人寥寥無幾。
——羅傑·洛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 《華爾街日報》資深金融記者
價值投資大師克里斯托弗·布朗的投資理念融合了班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的精華。這本充滿平凡意識和不平凡思想的巨著,融合了他四十多年的投資經歷和畢生的智慧,這是一本能讓所有投資者受益匪淺的投資指南。
——拜倫·韋恩(Byron R.Wien) 摩根史坦利添惠董事經理兼投資總監
克里斯托弗·布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價值投資家,這本精彩絕倫的巨著剖析了價值投資的運作方式,告訴我們如何認識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如何讓國內外的會計信息為我所用,以及如何根據市場走勢建立股票組合,實現財富增值。
——格倫·哈伯特(Glenn Hubbard) 哥倫比亞商學院院長兼金融經濟學教授

後記

當之無愧的投資頭號法則
對於這些觀點,我從來都不希望你把它當作使你成為價值投資常勝將軍的至理名言。必須承認的是,我在這個問題上也有自己的偏好:價值投資畢竟是我賴以為生的手段。幸運的是,很多學者在對股票市場上的成敗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之後,已經驗證了我的這些拙見。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這些重大研究及其成果。聚焦美國
針對市盈率和股票業績最早的研究之一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的薩珠·巴蘇(Sanjoy Sasu)教授。在《普通股的投資業績與其市盈率的關係》(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Common Stocksin Relation to Their Price—Earnings Ratios)一文中,他對1957~1971年之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進行了研究。他按收益水平的五等分點,把每年上市的全部股票劃分為5組。他發現,價值股的表現要遠遠超過成長股,比如說,對於一筆100萬美元的價值型投資,其增長率將兩倍於高市盈率股票所能達到的水平。
在一項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投資收益十等分研究,1967~1985”(Decile PoItfolio of 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研究中,耶魯大學(Yale)商學院的羅傑·伊博森(Roger Ibbotson)教授把全部股票按市盈率的十等分點劃分為10組。他對從1966年到1984年間的全部上市股票進行了檢驗,並發現,那些價格較為便宜、不太被投資者看好的股票反而能帶來更多的回報。實際上,如果用l美元投資於最便宜的股票,其收益將是市盈率最高股票的6倍,是市盈率處於中游水平股票的2倍。此外,他還比較了低市價、賬面價值比的股票與高市價、資產價值比的股票的市場表現。為此,他把每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按收益十等分進行分組,並對各組的市場業績加以對比。通過對1967~1984年期間進行的研究,伊博森教授發現,與市場上那些名聲顯赫、萬人追捧的股票相比,對於市價遠低於賬面價值的股票,其收益率將高出一倍還多,也比市場整體收益率高出75%。
在討論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孰是孰非時,我最喜歡提到的研究之一就是約瑟夫·拉克尼肖克(JosefL,akonishok)、安德雷·謝爾佛(Andrei Shleifer)和羅伯特·維西尼(Robert Vishny)的“反向投資、推演和風險”(Contrarian Investment,Extrapolation,and Risk)該項研究把紐約及美國證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按市盈率進行十等分,並假設所有投資組合均在持有5年之後賣出。他們發現,這10類組合在持有5年之後,低市盈率組合的市價幾乎是收益的2倍。不妨構想一下,如果這種兩倍於收益的市價不是短期現象,而是在5年之內始終如此,又會怎樣呢?他們還對這些股票按市賬比進行十等分,同樣假設持有期為5年。據此,他們對1969~1990年期間的股價進行了研究。結果幾乎如出一轍:在經過了5年的持有期之後,和那些大牌股票相比,那些市價遠低於賬面價值的股票,其收益率幾乎相當於前者的3倍。在同一項研究中,他們還發現,在持有期為一年的情況下,低市盈率股票的收益率高於成長股73%,3年期的收益率高出90%,而5年期的收益率則高出100%。
至於針對價值股最為深入和轟動的研究之一,則出自於當時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學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和康奈爾(Comell)大學的沃納·德伯特(Wemer De Bondt)教授。在1985年的《金融周刊》(Joumal of Finance)上,他們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股票市場是否反應過度》(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eact)的論文。他們在文中探討了通過買入低價股票實現最優業績的觀點。塞勒和德伯特對1932年12月到1977年期間46年的股票價格進行了檢驗。他們首先研究了紐約證券交易所此前5年業績最差的35隻上市股票和業績最優的35隻上市股票,並對每一個由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股票按相同權重構成的指數基金投資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以後的17個月裡,35隻業績最差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居然超過指數17%,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35隻最閃耀的明星卻黯然失色,平均收益率低於同期指數基金約6%。此外,通過對持有期超過3年的股票組合進行的研究,塞勒和德伯特發現,以前“差”股票的市場表現一直超過以前的“勝利者”。1987年,理察·塞勒和沃納·德伯特發表了另一篇論文《有關投資過度反應和股票市場季節性的進一步研究》(Further Evidence On Investor Overreaction and Stock Market Seasonality)。在對股票按收益進行五等分(20組)之後,他們發現,市價低於賬面價值的股票收益率比市場平均收益率高出40%有多,也就是說,每年要高出近9%。
在一項按行業對市盈率進行的比較研究中,南衛理公會大學(Southem Methodist LJniversity)的兩位金融學教授戴維·古德曼(DavidA.Goodman)和約翰·皮維(John Peavy),對一百多個行業內的股票按市盈率進行了排名。在按市盈率的五等分點對各組股票進行劃分之後,他們發現,即使是在每一個更為具體的組別內,低市盈率股票的回報率也遠遠勝過高估價股票。在各個組別中,如果每年都以1美元分別投資於市盈率最低和最高的1/5股票,前者的增長率要高於後者12倍還要多,且前者的收益率相當於次最低1/5股票的2倍多。
1992年,尤金·法瑪(E,ugeneFama)和肯尼思·弗蘭奇(KennethFrench)在其論文《股票預期收益的截面分析》(The Cross Sectionof ExpectedStock Returns)中,對世界上最具綜合性的股票價格資料庫——美國證券市場資料庫(?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也稱CRSP)——中包括的所有非金融類股票進行了檢驗。他們的研究涉及1963~1990年這一時段。法瑪和弗蘭奇按市價/賬面價值比(市賬率)把股票劃分為等間距的10組。在這27年期間,市賬率最低的股票回報率幾乎相當於最高者的3倍。此外,通過對持有期超過三年的投資組合進行的研究,他們發現,以前“差”股票的收益能力一直超過以前的“勝利者”。放眼全球
如上所述,無論是在美國還是美國以外,具有價值特性的股票均表現優越。20世紀80年代,我們意外地在日本找到市價僅相當於賬面價值2/3的日本保險公司,能在美國本土之外發現如此難得的價值投資機會,無異於天上掉餡餅。但是,大量研究都無一例外地證明,在任何一個國家,買入市價低於賬面價值的股票都是一種相當穩健的投資策略。
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巴思(Bath)大學管理學院馬里奧·萊維斯(Mario LeVis)的研究尤其令我感興趣,他對1961年到1985年間倫敦股票(London Share)資料庫中的所有股票按市盈率進行了分組和檢驗。結果完全在我們預料之中,市盈率最低的股票表現最佳,而那些令人振奮的成長股則相形見絀。研究結果顯示,在此期間,市盈率最低組的收益能力為最高組的5倍多,相當於次低組的2倍,以及中間一組的3倍。
在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發表的一篇名為《班傑明·格雷厄姆也會為之驕傲》(Benjamin Graham Would Be Pround)的研究中,巴頓·比格斯(Barton Biggs)對世界各地低市盈率股票的回報率進行了檢驗。這項包括約80%非美國公司股票的研究表明,廉價股票的收益高於高價股以及國際股票的指數基金。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在《金融分析周刊》(Financid Anaysts Joumal)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全球價值股和成長股》(International Value and Growth Stock),對德國、法國、瑞士、英國、美國和日本的股票進行了研究。在文中,他撿驗了S&P500指數中的美國股票及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International Index)中包含的其他國家股票,並按每6個月排名一次。市賬率處於前50%的股票屬於成長股,而市價相對賬面價值較低的股票則屬於價值股。結果顯示,從1981~1992年,無論是哪個比較期,也不管是哪個國家,價值股的收益率始終超過成長股。風水輪流轉
學術界的研究還驗證了很多價值投資技術的可行性。1998年,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詹姆斯·波特巴(James Poterba)和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共同發表了他們的論文:《股票價格的均值回歸:依據和意義》(Mean Reversion in Stock Price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他們在論文中對1926~1985年之間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按月進行了檢驗,以確定大幅的股價增減是否會反轉,還是維持以前的走勢。他們發現,當前的高收益股票大多會繼之以低回報率,而低投資收益的股票基本會強勢反彈。他們總共研究了包括美國、英國、瑞士、加拿大、日本、比利時和荷蘭等在內的17個國家的股價反應。研究結果顯示,股票價格在世界各地的表現趨於一致。今天的失敗者就是明天的明星,而眼前的寵兒將成為明天的殘花敗柳。永遠關注內部人士買進
在特維迪一布朗創作的《投資的秘訣》(What Has Worked inInvestment)一文中,我們對說明內部人士所購股票持續走強的幾項重要研究進行了分析。我們分析了5項重大研究,這些研究都無一例外地表明:內部人士買進股票的收益率至少是市場平均收益率的2倍。我們還對其他國家內部人士回購的研究進行了剖析,結果依舊如此:在全球層次上,內部人士回購同樣也是預示收益增長的徵兆。除美國之外,很少有幾個國家要求公司對內部人士回購本公司股票進行披露,因此,這些信息的價值也許很有限。
不過幸運的是,學術界的研究依然如火如荼,而且碩果纍纍。很多論文揭示了內部人士買進和未來回報之間的關係。其中的一項研究出自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 Michigan)經濟學家納加特·塞文(Nejat Seyhun)和托馬斯·喬治(Thomas George)之手,他們的研究對象是21年內的100萬次交易。他們發現,內部人士買進的股票在此後12個月內的收益率超過市場大盤6%。而Fulle-Thalet 資產管理公司的研究《推斷偏差與內部人士交易》(Extrapolation Bias,Insider Tracding),則進一步鞏固了塞文教授和我的共識。2001年,波士頓大學萊斯莉·鄭(Leslie Jeng)、沃頓商學院的安德魯·邁特里克(Andfew Metrick)和哈佛大學的理察·澤克豪瑟(Richard Zcckhauser)發表了他們的論文:《內部人士交易的收益估計:業績一估價模型》(Estimating the Rerurns to Insider Trading:A Performance-Evahuation Perspective),再次驗證了這一結論。藉助於對1975~1996年之間內部人士的交易與股票價格的研究,他們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內部人士回購股票的回報率高於同期市場平均回報率約6%。2003年,芝加哥大學的約瑟夫·皮奧特洛斯基(JosephD.Piontroski)和達萊爾·羅爾斯通(Darrell Roulstone)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內部人士回購預示著收益和現金流將在未來12個月中出現增長,進而導致股價上漲。他們還對按低市盈率或低於賬面價值交易的股票進行了分析,並據此認為,如果具有這些特徵,再加上內部人士的大量買進,股價必將大幅攀升,讓市場俯首稱臣。他們還發現,那些被內部人士拋出的高市盈率股票將在市場大盤面前黯然失色。
公司回購的效果也一樣。最早探究公司回購股票效應的研究之一,就是卡羅爾·路米斯(Carol Loomis)在1985年《財富》(Fortun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在對價值線(Value Line)指數中的所有股票進行研究之後,她發現,回購股票的收益率通常比非回購股票高出50%。1994年,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教授戴維·艾肯貝利(David Ikenbeny)和約瑟夫·拉克尼肖克(Josef LaKonishok)對1980~1990年之間的公司回購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這些股票在此後4年內的超常收益率達到了12.1%。那么,如果這些股票又具有價值股的其他特徵,即:低市盈率,市價低於賬面價值,它們的表現又會如何呢?兩位教授發現,此類股票的超常收益甚至要高於45%。
在和湛可南(Konan Cllad)和李寅楙(Inmoo Lee)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中,艾肯貝利(Iken Berry)教授發現,從1980~1996年,回購股票在未來12個月內的平均超常收益率高於6%,而在此後4年內的平均超常收益率則達到了23%。在2005年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中,艾肯貝利教授再次對具有高回報和低估價的公司回購股票進行了分析。他發現,從1980~2000年,回購股票的4年期超額收益率達到了35%。最新研究成果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證明按低市盈率購股的研究已經老掉牙了,那么,還是讓我們看一下最新的研究成果吧。作為久負盛名的價值型投資公司——布朗德斯資產管理公司(Brandes Asset Management)——的一員,布朗德斯研究院(Brandes Institute)在2004年重複了拉克尼肖克(Lakonishok)、謝爾佛(shliefer)和維西尼(Vishney)的研究,此外,他們還對全球股票進行了類似的分析。根據1969~2002年期間的股市表現,布朗德斯研究院發現,低市盈率股票的收益能力遠遠勝過高估價的成長股。除此之外,拉克尼肖克教授與伊利諾伊大學(IllinoisVniversity)的陳春山(Louis Chen)合作,把此前進行的研究時段延伸到2002年,研究結果繼續表明,按價值投資策略所購入的價格低於其收益的股票,市場表現始終優越於其他股票。與此同時,他們還公布了一項針對1986~2002年期間美國股票收益情況的研究。不過,此項研究的對象則是他們所說的“落下的刀子”,旨在重新檢驗華爾街流傳已久的至理名言:永遠不要試圖去接落下的刀子。
他們把“落下的刀子”定義為在此前12個月內價格下跌幅度達到609,0的股票。研究結果顯示,儘管這些股票所對應公司的破產率和失敗率是市場總體的4倍,但它們在1年、2年和3年期內的收益率卻讓市場望塵莫及。通過此次研究,他們發現,公司的市值越大,獲得超額市場收益(Outperformance)的機會就越大,而經營失敗的可能性也越小。價值投資測量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保持合理的安全邊際,儘量避免買進投資不足或是出資不足的“落下的刀子”,從而創造一個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機會。2004年,布朗德斯研究院再次重複了這項研究,從全球的角度對這些在全球範圍內“落下的刀子”進行了剖析,並在《環顧全球的下落之刀》(Falling Knives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中檢驗了1980~2003年期間的股票。和此前的研究一樣,他們的研究對象是那些股票市值超過1億美元,並在股市大跌之後縮水60%的公司。結論不言自明:對於這些落下的刀子,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全球範圍,都持續展現出超過市場大盤的收益能力。
如果說在股票市場有什麼常勝之道的話,那就是價值投資。學術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投資實踐則更讓我們對它深信不疑。

序言

克里斯托弗·布朗長年管理特維迪一布朗基金公司的經驗,為他的價值投資課程提供了大量精彩無比的例子。價值投資是一種買入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以獲得長期最大利潤的投資藝術。布朗以史上最偉大的價值投資大師(包括班傑明·格雷厄姆、沃倫·巴菲特、沃爾特·施洛斯)的例子,證明了價值投資法是使得投資利潤最大化的最好的方法。
布朗先生極善於使用比喻和隱喻,也很善於從奇聞軼事中尋找靈感,使得全書既充滿知識性,也充滿趣味性和可讀性,這從書中生動有趣的章節名稱可見一斑。本書所提出的一系列價值投資理論非常有效,並且已經為時間所驗證,其中包括市賬率的重要性,低市盈率股票的深入分析,尋找美國之外價值投資的機會等。憑藉細緻入微的投資建議和透徹的論述,本書.必將成為專業和業餘投資者不可多得的財富。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弗·布朗,特維迪-布朗基金公司總裁、賓州大學(終生)名譽理事、賓州大學布朗國際政治中心創立者、賓州大學“布朗傑出教授獎”創立者、洛克菲勒大學理事、執行和投資委員會委員、哈佛大學約翰·甘迺迪政府學院“投資決策及行為金融學”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克里斯托弗·布朗是特維迪一布朗有限責任公司(Tweedy,Browne Company LLC)的執行董事兼公司管理委員會委員。布朗除了是全美頂級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和多家美國名牌大學的名譽理事和委員外,他還曾擔任Guild Hall以及長島自然保護分會的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