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分類圖

價值分類圖

過去,理論界有許多關於價值的分類方法與概念定義,都是不合理、不科學的,只有打破這種思想定論,以全新的觀察視野、全新的思維方式,對價值進行科學的分類,才能使價值理論出現新的重大飛躍。人類所有的價值可分為兩大類:使用價值與過渡性價值。其中,使用價值可分為生產性價值與消費性價值,過渡性價值可分為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勞動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分類圖
  • 領域:價值論
  • 研究:價值分類模型
價值運動與人類運動,一、價值的基本分類,二、過渡性價值的分類,三、使用價值的分類,四、消費性價值的分類,五、生產性價值的分類,六、價值分類與運行圖,七、價值的其它分類,

價值運動與人類運動

人類社會的價值形式複雜多樣而且動態多變,每一種價值都有特定的功能,作用於特定的系統。社會事物之間的聯繫在本質都是價值方面的聯繫,社會事物的運動與變化實際上就是價值的運動與變化。人類的進化過程不僅表現為人類機體與功能的不斷發展,在深層次上則表現為價值內涵與外延的不斷發展,具體表現為價值形式的不斷擴展,價值內容的不斷豐富,價值層次的不斷升華,價值轉化過程的不斷分化。

一、價值的基本分類

價值反映了人類與客觀事物有序化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程度,它可分為使用價值過渡性價值兩大類型,其中,使用價值反映了客觀事物對於人類的有序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程度,過渡性價值反映了人類對於客觀事物的有序化發展過程中的反作用程度。
1、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可分為消費性價值與生產性價值兩大類型;
2、過渡性價值。過渡性價值可分為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勞動價值四種基本類型,其中,勞動價值是過渡性價值的最高形式。

二、過渡性價值的分類

過渡性價值(即勞動性價值)可分為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勞動價值四種基本類型,它們分別為人類的四個不同層次的勞動過程(或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1、生物化學能。生物化學能為人類的生物化學過程(或生物化學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2、生理潛能。生理潛能為人類的生理性勞動過程(或生理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3、勞動潛能。勞動潛能為人類的個體性勞動過程(或智慧型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4、勞動價值。勞動價值為人類的社會性勞動過程(或社會性勞動能力)提供動力源。
人類的進化集中表現為過渡性價值的進化:最低級的動物只有“生物化學能”這一種過渡性價值:較高級的動物擁有“生物化學能”與“生理潛能”兩種過渡性價值;早期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擁有“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和“勞動潛能”三種過渡性價值;只有人類才擁有“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四種過渡性價值。

三、使用價值的分類

使用價值可分為消費性價值與生產性價值兩大類型。
1、消費性價值。消費性價值可分為食物類價值、溫飽類價值、安全與健康類價值、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等四個層次,它們分別經過不同層次的消費過程轉化為過渡性價值。其中,食物類價值經過代謝性消費過程轉化為生物化學能,溫飽類價值經過生理性消費過程轉化為生理潛能,安全與健康類價值經過個體性消費過程轉化為勞動潛能,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經過社會性消費過程轉化為勞動價值。
2、生產性價值。生產性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對過渡性價值產生放大效應。生產性價值可分為個體性生產價值價值和社會性生產價值兩個層次,它們分別經過不同層次的生產過程轉化為等效的過渡性價值。其中,個體性生產價值經過個體性生產過程轉化為等效的勞動潛能,社會性生產價值經過社會性生產過程轉化為等效的勞動價值。

四、消費性價值的分類

消費性價值可分為食物類價值、溫飽類價值、安全健康類價值、人尊自尊類價值四個基本層次,它們分別於代謝性消費過程、生理性消費過程、個體性消費過程、社會性消費過程轉化為四個層次的過渡性價值(即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勞動價值)。
1、食物類價值。食物類價值經過代謝性消費過程轉化為生物化學能,從而為代謝性勞動過程提供動力源。
2、溫飽類價值。溫飽類價值經過生理性消費過程轉化為生理潛能,從而為生理性勞動過程提供動力源
3、安全健康類價值。安全與健康類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個體性失效率,延長個體性生命的壽命,提高生理潛能轉化為勞動潛能的機率,從而額外地增加了勞動潛能。
4、人尊自尊類價值。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社會性失效率,延長社會性生命的壽命,提高勞動潛能轉化為勞動價值的機率,從而額外地增加了勞動價值。

五、生產性價值的分類

生產性價值可分為個體性生產價值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它們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不同層次過渡性價值的放大倍數。其中,個體性生產價值(生產資料、生產行為和生產意識)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勞動潛能的放大倍數,社會性生產價值(社會分工、社會管理與社會意識)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勞動價值的放大倍數。
1、個體性生產價值。個體性生產價值分為生產資料、生產行為與生產意識三個層次的價值形態。其中,生產行為是關於生產資料的規則體系,目的在於提高生產資料的效率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資料;生產意識是關於生產行為的規則體系,目的在於提高生產行為的效率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資料。規範化的生產資料就是“生產工具”;規範化的生產行為就是“生產技術”;規範化的生產意識就是“生產科學”。
2、社會性生產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分為社會分工、社會管理與社會意識三個層次的價值形態。其中,社會管理是關於社會分工的規則體系,目的在於提高社會分工的效率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分工;社會意識是關於社會管理的規則體系,目的在於提高社會管理的效率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分工。規範化的社會分工就是“經濟”,規範化的社會管理就是“政治”,規範化的社會意識就是“文化”。
價值分類圖如下圖1所示:
價值分類圖
圖1

六、價值分類與運行圖

人類系統的價值運行是四種消費性價值、兩種生產性價值與四種勞動性價值(即過渡性價值)相互作用與相互轉化的循環過程。價值分類圖反映了價值之間的邏輯關係,價值運行圖反映了價值之間的運行關係,把“價值分類圖”與“價值運行圖”綜合起來,就可得到“價值分類與運行圖”,價值分類與運行圖既反映了價值之間的邏輯關係,又反映了價值之間的運行關係。如下圖2所示:
價值分類圖
圖2

七、價值的其它分類

價值的形式千差萬別、複雜多樣,可以根據它的不同特點進行具體分類。
1、根據變化方向的不同,價值可分為正向價值與負向價值。
2、根據作用主體類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個體性價值、集體性價值和社會性價值。個人性價值是指事物對於個人所產生的價值;集體性價值是指事物對於集體所產生的價值;社會性價值是指事物對於社會所產生的價值。
3、根據價值的層次的不同,價值可分為代謝性價值(包括食物類價值)、生理性價值(包括溫飽類價值)、個體性價值(包括安全與健康類價值、個體性生產價值)、社會性價值(包括人尊與自尊類價值、社會性生產價值)四大類。
4、根據作用社會領域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社會分工類價值(包括經濟價值)、社會管理類價值(包括政治價值)和社會意識類價值(包括文化價值)。
5、根據個人作用過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消費性價值和生產性價值,其中,消費性價值作用於人的消費過程,生產性價值作用於人的生產過程
6、根據作用方向的不同,價值可分為使用價值和過渡性價值。其中,使用價值主要分為消費性價值和生產性價值兩大類,它反映客觀事物對於人的作用;過渡性價值主要分為生物化學能、生理潛能、勞動潛能和勞動價值四種形式,它反映人對於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7、根據作用效果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生存類價值和發展類價值。
8、根據作用事物類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真假感、善惡感和美醜感三種。真假類價值是指意識類事物(如知識、思維方式等)對於主體所產生的價值;善惡類價值是指行為類事物(如行為、行為規範等)對於主體所產生的價值;美醜類價值是指資料類(如消費資料、生產資料等)對於主體所產生的價值。
9、根據價值的主導變數的不同,價值可分為主體性價值、客體性價值和介體性。當主導變數是人類主體(個人、集體和社會)時,該價值就是主體性價值;當主導變數是客觀事物時,該價值就是客體性價值;當主導變數是環境時,該價值就是介體性價值。
10、根據價值的作用時期的不同,價值可分為追朔性價值、現實性價值和期望性價值。追朔性價值是指過去事物對於主體的價值;現實性價值是指現實事物對於主體的價值;期望性價值是指未來事物對於主體的價值。
11、根據價值的動態變化的不同特點,可分為確定性價值、機率性價值。確定性價值是指確定性事物對於主體的價值;機率性價值是指不確定性事物對於主體的價值。
12、根據表現方式的不同,價值可分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
13、根據作用方式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直接性價值和間接性價值;
14、根據作用時間範圍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眼前性價值和長遠性價值;
15、根據作用空間範圍的不同,價值可分為局部性價值和整體性價值;
16、根據載體類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物質性價值和精神性價值;
17、根據表現形態的不同,價值可分為具體性價值和抽象性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