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加羅人

僧加羅人

主要聚居在斯里蘭卡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西部、西南部和中部山區。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僧伽羅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加羅人
  • 外文名:Sinhalese
  • 地區:南亞斯里蘭卡
  • 性質:民族
簡介,文字,文明,

簡介

僧伽羅人(Sinhalese)
南亞斯里蘭卡人口占多數的民族。

文字

文字以巴利文為基礎,深受南印度格蘭塔文影響。大多信奉佛教,自公元前3世紀佛教傳入後,斯里蘭卡逐漸成為小乘佛教大本營,是東南亞上座部佛教的導源。上座部佛教三藏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在斯里蘭卡記錄成書,並保留至今,是僧伽羅人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印度教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影響。僧伽羅人迷信運星,虔信兆頭,鄉間廣泛流行巫術,並發展出一種“魔鬼舞”。
史家對僧伽羅先民的原居地眾說紛紜,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主要來自次大陸北部,後由多處多批移民融合,並吸收部分土著維達人,逐漸形成僧伽羅人。
僧伽羅人分為低地僧伽羅人(又稱沿海僧伽羅人)和高地僧伽羅人(又稱康提僧伽羅人)。前者居住在沿海平原,自16世紀起遭受殖民統治;後者生活在中部山區,在外強占據沿海平原時曾保持獨立 ,堅持鬥爭達300多年,故保留較多的古風遺俗。種姓制度具有世俗性質,最高為瞿維種姓(耕種者),最低為羅陀種姓(洗衣人)。

文明

僧伽羅人有2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創造了物質文明,在水利灌溉方面尤為突出。有悠久的文學藝術傳統,詩歌、繪畫、建築和雕刻有很高成就。國營資本主義種植園經濟和小農經濟並存。種植園栽培茶葉、橡膠和椰子;個體農民種植水稻、可可、咖啡和肉桂。社會以小家庭為單位。實行種姓內婚,多由父母包辦。人死後火化,餘燼盛陶罐安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