僝是中國多音漢字,拼音是zhàn、zhuàn和chán,總筆畫是14筆,意思是表演;應有;煩惱,憂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僝
- 拼音:zhàn,zhuàn,chán
- 字義:表演;應有;煩惱,憂愁
- 五筆::WNBB
- 筆畫:14
- 部首:亻
- 筆順編號:32513521521521
- 統一碼:U+50DD
僝zhàn,部首筆畫,基本字義,僝zhuàn,僝chán,基本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僝zhàn
部首筆畫
僝部首:亻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4
五筆86:WNBB 五筆98:WNBB 倉頡:OSND
筆順編號:32513521521521 四角號碼:27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0DD
基本字義
1. 表演。
僝zhuàn
基本字義
1. 應有。《尚書.虞書.堯典》驩兜曰:“都!共公方鳩僝功”。
僝chán
基本字義
1. 〔~僽(zhòu)〕a.煩惱;憂愁,如“唱道幾處笙歌,幾家~~”;b.摧殘;折磨,如“好花教風雨~~”;c.責怪;埋怨,如“恐那人知後,把你~~”;d.排譴,消閒,如“閒把詩~~”。
常用詞組
1. 僝僽chánzhòu
(1) [haggard]∶憔悴
僝僽,僝僽,比著梅花誰瘦。——張輯《如夢令·比梅》
(2) [worried]∶煩惱;憂愁
唱道幾處笙歌,幾家僝僽。——范子安《竹葉舟》
(3) [suffer from]∶折磨
天氣把人僝僽,落絮遊絲時候。——黃庭堅《宴桃源》
(4) [blame]∶埋怨;責怪
(5) [relieve boredom;divert oneself from loneliness or boredom]∶排遣
可惜春殘風雨又,收拾情懷,閒把詩僝僽。——辛棄疾《蝶戀花·和楊濟公韻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僝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2
《廣韻》昨閉切,音孱。《玉篇》僝僽,惡罵也。
又《集韻》子兗切,棧上聲。見也。《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注》方,且也。鳩,聚也。僝,見也。言共工鳩聚,見其功也。
又《正韻》除戀切,音饌。具也。《左思·魏都賦》僝拱木於山林。《注》言魏具材木,宮室經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