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是2012年8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著眼於北京名勝古蹟的厚重歷史,圍繞名勝因皇家而建的特殊性,於細處為遊覽者勾勒出古蹟的發展史。
基本介紹
- 書名: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
- 頁數:272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8-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專家推薦,序言,
圖書信息
作者: 竇欣平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1
頁數: 272
定價: 36.00元
內容簡介
作為封建帝國的首都,北京的建都史已長達八百餘年,現存的名勝古蹟中大多浸染著豐富的皇家歷史,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參觀者。不過,遊覽北京的名勝古蹟,如果不了解它們作為帝都遺韻所蘊藏的厚重歷史,那么,你便無法真正體會其中的樂趣。正因如此,人們在遊覽北京時,早已不滿足於走馬觀花似的參觀,而是渴望透過歷史感受古蹟,本書正是為參觀者提供了這樣的選擇:帶上一本書,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本書是一本詳細描述北京名勝古蹟的歷史書。
該書以遊覽北京時首選的十三處古蹟(故宮、十三陵、景山、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北海、長城、香山)為對象,於巨觀則構成北京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都城史,是一部集合史學知識的旅遊書。
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吳夢麟/北京文博專家、肖東發/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劉高/首都博物館專家、翁連溪/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善本組組長、張子揚/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總監、譚烈飛/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侯兆年/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副所長、華林甫/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歷史地理學專家、楊世敏/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副館長、張寶瑞/新華社高級記者等十餘位專家審讀並撰寫推薦語。
作者簡介
竇欣平,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後進入新華社,歷任重慶分社記者、人居雜誌編輯記者及主編、新華出版社出版策劃等,期間多次獲得新華社部級好稿獎,現任中國感動線上總編輯。主要著作有《北京創意市集》《李安的世界》《周星馳外傳》《劍嘯江湖·徐克的世界》《好萊塢之戀》《戲戀人生》《寶瑞真言》《鐵面無私》《我是師洋》《聚焦名人名案》等。其攝影作品曾多次刊登於國家級報刊。
目錄
序·沏上一杯茶,在文字中神遊北京張子揚
序·觸摸北京張寶瑞
帝王之家的傳奇
關於北京的歷史,最重要的當屬八百多年的皇家史,它無須典籍的記載,卻早已隨著歲月印刻在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遊走在眾多的名勝古蹟之中,就像在歷史的畫卷中徜徉。
五百年皇宮禁地
如今,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已經結束了一百年,帝國王者們也隨著宣統帝溥儀的逝去而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之中,然而,幸運的是,有一座皇宮卻被保留了下來,它就是曾被稱為“紫禁城”的北京故宮。
與皇城建都史同行的北海
被譽為“人間仙境”的北海,歷經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八百餘年的風雨滄桑,北京城在書寫一部建都史的同時,北海也完成了其自身的發展史。這座皇城御苑的命運充滿了神秘色彩,與皇家息息相關,甚至許多設計便出自皇帝之手。集古代園林藝術精華於一園的背後,又會是怎樣的傳奇呢?
見證明王朝終結的景山
崇禎雖沒有最終挽救明王朝覆亡的悲慘命運,但他為這個王朝盡到了自己的力量。他沒有用投降來換取生命的延續,而是選擇用死亡做出了最後的抗爭。在那一天,景山默默見證著這一切,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也記住了崇禎皇帝為國家社稷而作出的努力。
頤和園的政治風景
今天的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是中外遊客來北京觀光的必游之地,有著難以估算的歷史文化價值。
與皇家共命運的圓明園
始建於清王朝康熙年間的圓明園,見證了這個帝國近兩百年的榮辱興衰,它生於大清王朝的繁華盛世,毀於衰敗時期的鹹豐末年,這座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園林與大清帝國的興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清王朝的興盛而繁榮,也因清王朝的衰敗而荒蕪。
香山之上帝都遺韻
歲月磨礪,帝都北京在王朝更迭和外夷入侵中飽經戰火洗禮,美麗的香山也未能幸免於難,一些曾經風華無限的景觀變成斷壁殘垣,與依舊優美的自然風光形成鮮明的對比,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無法忘卻的記憶,也仿佛在將人們帶入歷史上曾經無比輝煌的那段歲月。
天壇興衰五百年
五百餘年風雨滄桑,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好的古代祭祀性壇廟建築群,天壇承載了天子祭天的歷史,因神秘而傳奇,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觀光者慕名而來,透過建築觸摸到一段段真實的歷史。
皇運沉浮下的祭地之壇
地壇因皇家而建,明清兩朝共有十五位皇帝在此舉行祭地禮儀;也因皇家而沒落,伴隨著清王朝的終結走向了荒蕪。數百年間,地壇有知,雖也曾為天子祭地時的繁華而沉吟陶醉,但感受至深的,卻是封建帝王命運沉浮下的無奈。
從龍潛福地到皇家第一寺廟
始建於清代的雍和宮絕不是一座一般意義上的寺廟,它的出現前後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展歷經王府、行宮、廟宇三個時期,因走出兩位皇帝而成為“龍潛福地”,又因被改為喇嘛廟而成為皇家第一寺廟。雍和宮的發展軌跡獨一無二,與政治息息相關且又充滿神秘色彩,然而,經過歲月的磨礪,許多情境已留於史冊,成為了清史中懸而未解的謎團。
中央官學國子監
始建於元代的北京國子監,是元、明、清三個朝代中央政府主辦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因為書寫了皇家培養國家棟樑的教育歷史而變得非比尋常,即使在七百餘年後的今天,依舊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孔家廟裡的皇朝往事
北京孔廟是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七百餘年的風雨飄搖,王朝更迭中,孔廟濃縮的儒家文化精髓未曾改變,見證了科舉制度的興衰,也見證了文化的繁衍。
十六帝十三陵
經歷幾百年的雨雪風霜,十三陵雖然也遭受過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破壞,所幸最終還是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但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正是這些皇陵的存在,才讓那些關於大明帝王、關於中華民族的種種記載變得真實起來,而不只是書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
長城何止萬里千年
一座以防禦為目的建起的實物豐碑,除去軍事作用,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內涵。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曾為長城留下不朽的篇章。漫步長城之上,諸如“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千古詩句響於耳邊,一段原本深沉的歷史卻翩翩闖入我們的心中。
主要參考資料目錄
北京名勝古蹟旅遊信息簡表
專家推薦
王道成/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北京史專家:本書角度新穎,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把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一部幫助廣大旅遊者了解北京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好書。
吳夢麟/北京文博專家:本書以物說史,文筆流暢,富有新意,讀來有上歷史課之功效,值得推薦。
肖東發/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古都北京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內涵深邃,舉世無雙,是展示中華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立體博物館,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可以了解景觀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內涵,作者還有許多獨到見解啟發你的思考。
劉高/首都博物館專家、研究館員:北京,擁有50萬年的人類活動史、3000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以“史”著眼北京、以“史”研究北京、以“史”明了北京,對於這座城市的保護與宣傳十分有益。
翁連溪/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善本組組長:作者著眼皇城古蹟,以“史”命題,用精彩的故事打開了禁錮的思想之窗,將數百年風雲變幻的歷史深入淺出地提煉為一部簡要的導遊讀本,不僅帶領讀者遊覽了北京,還幫助他們了解了北京。
張子揚/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總監、著名導演:它是一次徜徉北京都城建築的雜考,也是一部重溫北京皇城往事的讀史筆記。對於謎一樣的北京,這本書不失是一個揭去神秘面紗的選擇,不僅能觸摸到這座城市的博大,還能體會一種神遊的情懷與樂趣。
譚烈飛/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以時為經,以事為緯,提綱挈領地記錄下北京皇城文化背後的歷史,將為遊覽北京的讀者提供一份內涵豐富而生動的文本載體。
侯兆年/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建築是石頭鑄成的歷史”,建築是歷史的實物見證。本書著眼於北京特有的皇家建築與文物古蹟,意在反映皇家的歷史與文化,構思巧妙,用意雋永,對於了解北京、遊覽北京十分有益。
華林甫/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歷史地理學專家:作者以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地標性建築為角度,介紹了擁有八百餘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市歷史演變。其廣博的歷史知識,獨特的分析視角及平實的寫作筆調,使得對於不管是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北京”,還是對這座城市發展感興趣的遊客、讀者而言,均可謂“開卷有益”。
楊世敏/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副館長:遼金時期的北京始以國都的身份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由此開啟了輝煌的皇城歷史。這本以皇城建築為核心的讀本,抓住了“皇城”文化的精髓,繁簡得當、精練而清晰地介紹了歷史變遷中的北京城。
張寶瑞/新華社高級記者、著名作家:建築的興衰實際上就是王朝發展的縮影,如果不了解背後的歷史,怎么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從這一點來看,這部書具有工具書的價值,為閱讀者提供了關於古蹟的系統、簡要而又不失文采的歷史記錄。
竇欣平/《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作者:面對每天生活的城市,我一直在問自己,你真的熟悉她嗎?北京是厚重而博大的,如果不了解她的歷史,又怎敢說熟悉?更何況那些在這座城市匆匆而過的遊覽者們。我希望提供給讀者一份最直接、最好看、最有效的北京游深度讀本,讓他們捕捉住這座城市的精髓,也感受到我對她的愛。
序言
沏上一杯茶,在文字中神遊北京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總監 張子揚
初看本書的題目,很可能會以為這僅僅是一本寫給“驢友”們的勘古旅遊手冊,但仔細讀過才能了解其中的內涵—它是一次徜徉北京都城建築的雜考,也是一部重溫北京皇城往事的讀史筆記。對於謎一樣的北京,這本書不失是一個揭去神秘面紗的選擇,不僅能觸摸到這座城市的博大,還能體會一種神遊的情懷與樂趣。
一
我與欣平相識多年,友情之外還是文友,曾有幸為他的兩本書寫過序言。
2004年年底,新華出版社準備出版他的新作《周星馳外傳》,因為是影視題材,我又時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他便請我作序。付梓之前,我們把酒暢談,雖然探討的是形成一種文化現象的搞笑“星爺”,但讓我感受更深的卻是欣平對於影視藝術的熱愛。他大學時期學習的是影視製片,工作時卻做了新華社的新聞記者,不過,“記者”之餘他仍舊對影視藝術“戀戀不捨”,於是便以影視人物為研究對象,透過對他們的關注來延續和完善他自身的影視知識體系,這種執著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而後,我又為欣平的另一部著作《戲戀人生》撰寫了序言。透過這部關注徐克、吳宇森、王家衛、杜琪峯、林嶺東五位香港電影導演藝術歷程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欣平對影視藝術一如既往的熱愛,他在樸實的筆觸下展現的依舊是對造夢藝術的關注。我為序言起了《閱讀啟示錄》這個題目,含義不僅包含一種理解,也有一種期待—期待香港優秀電影人的文化傳承、時代精神、專業素養能夠影響更多的電影人與電視人。
如今,他的這一新作已經脫離了影視的範疇,可以說是欣平的一次轉型,即從記錄型作者到學者型作者的轉變。這種轉變代表了作者視角的變化:從以往對影視人物藝術視角的分析轉化為自身對社會的獨立觀察。同時也證實了作者視野的開闊與知識儲備的紮實,我很欣喜看到他的這種轉變,因為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記錄與提煉同樣重要,又相互提升,這樣才能為一個優秀作品的誕生奠定基礎。欣平以他生活多年的皇城北京為寫作對象,不僅滿足了當下讀者的所需,也拓寬了他的創作領域,更錘鍊著他自身的文化關懷與人文史觀。這樣的作者值得期待。
二
北京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能夠了解它的諸多細節,我總會樂此不疲。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起於遼代的金國。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定都於會寧府,也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當時被稱為上京。金國入侵中原後,遷都北京,上京城的皇家建築便被燒毀。阿城是我母親的家鄉,她在小時候總會聽到關於女真政權的一些故事,很靈動也很有趣。母親曾不止一次講過,為了驗證上京城遷都時遺留下“寶貝”的故事,上國小時的她經常會和她的表姐結伴光著腳丫子在雨後的泥地里走,看能不能撿到燒壞的首飾、金銀器皿,因為在那時的確有人在雨後的城址上拾到過寶貝……傳說歸傳說,不過,正是因為金國遷都才真正翻開了北京的都城史。
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數百年間,北京留下了很多氣勢恢弘的皇家建築,成為如今重要的人文景觀。不過,物是人非,亦人是物非。說“物是人非”,是因為看到了依舊雄偉的建築,但皇城的主人卻早已作古。遙想當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儘管被漢文化、文字傳統所束縛,但仍然沒有丟掉民族的本性。他們只是把宮廷作為政治環境,嚮往的依舊是北方草原的開闊與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懷。正是因為這種本性思想的影響,皇家從未間斷過園林的修建,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有頤和園、圓明園等。不過,漢民族修建園林是當做花園來消遣,但遊牧民族修建園林的目的卻不僅僅是為了享樂,而是在釋放他們積蓄於胸的對大自然的渴望。如今漫步於皇家園林內,在物是人非中,更應該體驗的正是昔日皇城主人的心緒與情懷。而說“人是物非”,則有必要將我們置身於時間長河。大學畢業時,我和學友都還是一群激情燃燒的青年,一天夜裡,我們幾個人準備夜遊圓明園,於是興致盎然地出發了。當年的圓明園周邊十分荒涼,深夜裡一片漆黑,我們騎著腳踏車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於是便站在荒野中大喊:“圓明園,你到底在哪裡?”也許,圓明園當時就在我們眼前不遠的地方;如今仍舊在那裡。只不過,我們已不再青春年少。
還有一件關於北京古蹟的趣事不得不提。我上大學的時候,一位同學的外祖父就是清朝末期的一位狀元。有一天,我們一起跑去北京的孔廟玩,大家在一塊塊不同時代的狀元碑里尋找同學外祖父的名字,還真的找到了。寫這篇序言時,當時年輕人欣喜雀躍的畫面如鏡頭場景般重現在腦海里,只是當時我們並不了解這塊碑背後的歷史。其實,這塊狀元碑立於清朝科舉制度被廢除之後,雖然狀元是慈禧太后欽點,但已經步向消亡的晚清政府卻早已無暇顧及豎起最後一塊狀元碑,只能由無奈的狀元們自費捐建。此時的無奈與當初第一塊狀元榜被豎起時的輝煌相比,構成的是兩幅反差巨大的圖景。前些天去雍和宮時路過孔廟和國子監,濛濛細雨中,又想起末代狀元碑的小故事,如果不是欣平的考證與記述,那么或許很多人根本無從了解這段有趣卻鮮知的歷史。無人發現的歷史睡著了,殊不知,那些靜靜的石碑承載著豐厚的內涵,只有當有心之人輕輕扣下訪古的門環時,往昔才會發出靈動之聲,帶給你一陣遠去時代的回音。
三
二十年前,一位友人曾創作了一組圓明園微雕,展現了圓明園往日龐大的建築群,我曾應約為這組作品撰寫解說詞,在查找大量資料的過程中,我對圓明園的文化貢獻與政治功能有了綜合性的理解與認知。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表達乾隆皇帝以景造林的藝術成就的同時,也傳達了對以往一提及圓明園的興建就簡單地與驕奢淫逸並論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講,圓明園可以與西藏拉薩的羅布林卡相比,它既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政治權力的中心。於今,欣平在書中講述圓明園的歷史時,又使用了另一種新的視角:看到了乾隆的情趣與娛樂精神。所謂“步移景換”,只有變換視角,才能夠更加全面,也才可能更加生動。這也是本書的另一種價值。因此,我把這本小品、筆記、史考前後閱讀了兩遍,感受不盡相同。第一次讀完之後覺得新鮮;第二次讀完則意識到它的深厚,值得一讀再讀。有關明代景物的典故,書中也涉及許多,在讀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當年明月的《明朝那點兒事》之後,沏上一杯茶,閒翻此書,你會欣賞作者那清新而聰慧的文采,而你的思古之情便也隨之神遊於這本書里的字裡行間……書里不僅有很多異聞趣事,還有歷史小考與鏡頭語彙,更有附錄的簡表與年表,在字裡行間與畫面景象中,用一種風格化的情懷與趣味呈現出一道值得玩味的風景。
如果你渴望對北京歷史有更多的儲備,或者對其中某個朝代有特殊的聚焦,再或是準備對北京的皇城古蹟進行一次系統的遊歷,那么,這本書就會成為你精神的後花園,變成腦海里的故宮、北海,抑或是圓明園。在如此豐厚的、繁大的史學裡徜徉、暢想,當一個悠哉游哉的“驢友”,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或者,當我們垂垂老矣、願意策杖徐行的時候,按照書中說的地方再次實地感受,物是人非抑或人是物非的情懷或許又會湧上心頭。
我非常願意為欣平的這部作品作序,希望他有更多的作品問世,如果他喜歡的話,我還願意在下一部新著出版時再給他作序。
觸摸北京
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寶瑞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十餘萬言的專著,兼顧了歷史知識與旅遊實踐,以聲名遠播的名勝古蹟為載體,詳細勾勒出六朝之都的北京輝煌的皇城發展歷史。這樣的構思不禁令我們耳目一新。
這部專著的作者竇欣平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曾出版《李安的世界》、《周星馳外傳》、《劍嘯江湖:徐克的世界》、《好萊塢之戀》等多部著作。我是他新華社的同事,也是十餘年的摯友,更充當了他加入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中國作家協會的介紹人。他還是中國戲劇學會的會員,不僅擔任中國感動線上總編輯,還是許多優秀圖書和期刊的出版策劃人。閱讀到他的這部作品,讓我對熟悉的北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相信,對於國內外每一個關心喜歡北京的讀者來說,這都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出生在北京,對北京的一磚一瓦都感到親切,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東城瀕臨護城河的四合院裡度過,那時我登上東南城的角樓,沿著城牆,踏著雜草走過哈德門、前門、宣武門,用小網兜扑打著蜻蜓,俯瞰著古老的北京城,望著那些淳樸剛毅的行人,我感到我沉浸在一幅古色古香的民俗圖里。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我越發感受到北京歷史文化的博大,因為即使是這裡一個極不起眼的建築,都有可能承載著一份很厚重的歷史,這或許就是北京的特殊之處,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特色和內涵。
到北京旅遊時,你最該看的就是蘊藏皇家文化的景觀,這部書中收錄的故宮、十三陵、景山、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地壇、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北海、長城、香山等古蹟,正是北京皇城文化的代表,也是遊覽北京時首選的景點。不難發現,作者在這部書中對名勝的選擇始終貫穿著一個“皇”字,所有古蹟都必須與皇家有關聯,可以說,這已經抓到了北京文化的精髓,因為建築的興衰實際上就是王朝發展的縮影,如果不了解背後的歷史,怎么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呢?!從這一點來看,這部書具有工具書的價值,為閱讀者提供了關於古蹟的系統、簡要而又不失文采的歷史記錄。
如果僅僅是優美的文字,對於讀圖時代的讀者來講,總會感覺到有些遺憾。慶幸的是,作者也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師,書中每一幅照片中的景象都能令讀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記憶中的建築形象,陌生的則是攝影者充滿新意的獨特視角,仿佛在品嘗著一道精緻的視覺大餐,可以相信,他在拍攝這些古蹟的照片時一定耗費了不少時間和心思,才會有今天這部圖文並茂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在這座古城中最可貴的還有北京人。隋代高僧靜婉法師為了抵制廢佛,在北京房山清涼山發起石刻佛經,歷經唐、遼、金、元、明數朝一千餘年,數萬僧人和書法家參與,形成世界之最,北京人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獻出了房山石窩村的漢白美玉。1900年北京民眾迎來義和團眾,一起攻打東交民巷、西什庫等地的教堂,英勇抵制帝國主義的入侵。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了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的四五運動……北京人身在國都,始終以天下為己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北京人海納百川,好客成風,笑迎天下賢才雲集京城,為中華的崛起群策群力。如今,北京每天都吸引著眾多來自海內外的旅遊參觀者,無論是第一次到北京,還是多次到首都參觀,選擇這部書作為參觀指南都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帶上它,遊覽北京一定會更加有滋有味。
一本書,一幅北京歷史地圖
撰文/王曉珍
北京城,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古老都城,風雨中佇立了八百餘年的時光,曾經她承載了帝王的風采,如今又重新肩負起都城的重任。作為封建帝都王朝,她留給我們一座寶貴的文化遺產,大量的名勝古蹟中浸染著皇家的遺韻。《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像一幅厚重的歷史地圖,翻開書,我們似乎看到了北京城的滄桑百變。歷史延續到今天跨越了數千年而經久不衰,成為了解北京的一個重要視窗。就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背上行囊,一個人,一本書,在遊覽中感受北京豐厚的皇城文化。
《像史學家一樣逛北京》並沒有像傳統的史學書或者是旅遊手冊那樣的枯燥無味。相反,書中的故事引人入勝,似乎是把人帶到了那段歷史,像是親歷一段戰爭,目睹一座城池一點一滴的修建起來、亦或是歷史上某一日午後一隅的寧靜與和諧。全書共有收錄了北京13處名勝古蹟,通過對歷史遺蹟的描述,分別展開一段段傳奇的歷史。進入故宮,常常可以聽到許多導遊為遊客講解一些歷史知識,而這些知識僅僅是故宮各個建築所居住過的人和事,也許相比走馬觀花似地遊覽,這種講解足以滿足少數人的需求,但卻對歷史僅僅停留在了距今不遠的年代。一座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西周時期的建築,怎么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內講完她的全部歷史。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對歷史有著如此獨到的見解。全書通過對北京歷史遺蹟的介紹,深度介紹了北京文化與皇家歷史的淵源,通過作者獨特的視角呈現給我們一個更加全面的北京。就像書中所提到的“北京的皇家歷史就鑲嵌在這些歷史文化遺蹟之中”。
歷史並不是枯燥乏味的,有些人把歷史寫的太複雜,讓人看了雲裡霧裡的找不到方向,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在歷史的長河裡暢遊。這本書的不一樣之處就在於,他把複雜的事情寫的簡單明白,把平淡的事情寫的妙趣橫生,這樣就平增了一種趣味。這也是我喜歡讀這本書的原因之處吧。
“上下五百年,人非而物是,一座宮殿,留下了無數皇家的印記。”走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的綠柳林蔭處,你怎么也想不到如此風景秀美的地方卻與政治相連。也許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可以見證一段屈辱的歷史,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座山也能見證一個王朝的終結。所有的疑問都在這裡得到解答,歷史所呈現出來的並不是沉重和血腥。相反,我們會對於氣勢恢宏的皇家建築產生無限的暢想,在現實中重新品味著歷史的餘溫。
歷史的舞台很大,也很小。打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了一張歷史地圖,跨越千年的光陰,重新在歷史的現實中徜徉北京,這種心境,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的。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歷史不會忘記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
合上書,靜靜地思考,人類在文明進程中雖然遭遇了強權和不公,但是如果重新改寫歷史,也許文明就會停止前進的腳步,人類的歷史也就沒有這樣的豐富多彩。我想任何時代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永遠都改變不了歷史,這是一幅等待人們繼續研究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