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

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

《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是2010年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舫。

基本介紹

  • 書名: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
  • ISBN:9787805888613
  • 頁數:348頁
  •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20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摘要,

內容簡介

《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是西方垮掉一代文化最優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歷史圖片,規模宏大,材料豐富,從搖滾與革命,搖滾與極權,搖滾與高雅,搖滾與民族,搖滾與秩序,搖滾與性,搖滾與宗教,搖滾與毒品幾個方面講述了搖滾在發展歷程上的被縛與抗爭。

編輯推薦

《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垮掉一代文化的權威作品,絕版五年的巨著,500張稀缺圖片全面記錄搖滾被縛與抗爭的歷史。國內比肩《在路上》的經典巨作!

媒體推薦

無疑,郝舫是我們中間眼光和思維走得最快的一位,《傷花怒放》和他多數樂評文字一樣,明顯超前於中國讀者——或者說樂迷——的聽覺和思考準備。這是一本並不晦澀的搖滾樂理論讀物,它涉及到早期搖滾樂的社會文化意義,研究了一些至今沒有得到深入探討的問題,由於涉及音樂、社會、學術背景較深,所以妨礙了多年前那批讀者的理解,但看來它正適合今天的讀者。《傷花怒放》的主題,正如它的副標題所說,是搖滾樂的被縛與抗爭,這是任何人理解搖滾樂都不可繞過去的主題,其中的悖論、矛盾、希望,以及論題展開的整個文化問題,都值得用十倍於此書的篇幅去論述。所以說,它應該被再版,在今天這箇中國音樂界期待著資本主義全面勝利的關口引起更多思考。
——顏峻(作家、樂評人)
商人是批評家,藝術家是發明家,批評家才是藝術家。《傷花怒放》正是這樣的著作。若要當好這三者中的任何一者,郝舫的《傷花怒放》是不該錯過的。
——左小祖咒(名樂人)
極簡,作者精妙地將錯綜龐雜的搖滾資料典故,靈活且成功地運用在意有所指的“惡可惡,非常惡”之哲學與社會學理趣的寫作向度中,在國內堪稱獨步絕學。
——方無行(台灣名製作人)
在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期,和那些被傳唱的搖滾聖歌一樣,《傷花怒放》也溫暖著一些人的心,它使我們的音樂理想有一個不那么虛空的人文背袱。這是一個看起來不那么通俗的音樂文化讀本,在今日中國仍然缺乏這樣嚴肅而又落到實處的音樂文化。它講的是搖滾樂,卻不單單是搖滾樂的事情,似乎它觸及到一代不甘落後的文化青年的軟肋,因為那些同樣仇恨但卻無奈的眼神是那樣的狹窄和無助。當中國搖滾樂和其他嚴肅藝術繼續在娛樂和鬥爭上自我矛盾時,《傷花怒放》再次提供了一些憤怒青年在文化思維上的理性範例,重申卻不廢話。
——彭洪武(《非音樂》雜誌主編)
對於那些一直想要搞清楚搖滾到底是什麼的執著樂迷,如果沒有看過《傷花怒放》,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這本最早將搖滾樂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含義用漢字呈現在國人面前的書,深入、翔實、嚴謹、精彩,值得每個願意認真對待搖滾樂的人去讀。
——李宏傑(《通俗歌曲》雜誌執行主編)
十數年間,在樂隊創作上歷經模仿借鑑進展之後,郝舫的《傷花怒放》代表著中國搖滾文字的新高度。對這位未曾謀面的文字工作者,想像中,他是一個沉靜淡泊睿智,胸中不斷有火苗躥起的人。《傷花怒放》言辭精闢,語言生動不乏詼諧之處。對於那些依然在憧憬中想像搖滾和“從事”搖滾的青年來說,《傷花怒放》不僅僅是資料性的,也富於指導甚至是欣賞性,更為危險的是:它顯然富於某種煽動意味……
——呂玻(名製作人)

作者簡介

郝舫,著名作家、樂評人,十數種國內重要報刊專欄作家 ,並被視為搖滾文化和另類文化的代言人,被各國重要媒體常年廣泛報導評論。曾任大學教師、報社編輯、雜誌主編、網站總監,電視節目製作人。現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編。著有《將你的靈魂接到我的線路上--大眾文化中的流行音樂》、《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燦爛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還少--探訪歐美先鋒音樂的異端禁地》等影響巨大的搖滾和文化著作,譯有《上車走人--與黑旗搖滾在路上》、《請宰了我--紐約叛逆文化圈口述實錄》等。

目錄

《傷花怒放》是怎么出籠的?
· 緒 言 搖滾何為
· 第一章 命運風景: 去勢或毀滅的星辰
· 第二章 革命(一): 溫柔的顛覆之聲鳴響
· 第三章 革命(二): 快感衝鋒
· 第四章 鐵壁清音:刀叢中起飛的希望鳥
· 第五章 拒絕高雅:締造新經典
· 第六章 世界音樂:讓柔情粉碎喧囂
· 第七章 激情之旅:自我的廢墟
· 第八章 上帝也瘋狂:神聖反搖滾十字軍
· 第九章 毒與噪: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之爭
· 結束語 永不遁世:搖滾在操練中
· 附 錄 搖滾麻煩大事記
· 新版後記

摘要

形態各異的揚聲器巨牆之後,變幻莫測的聚光燈羅網之中,鼓手鬼斧天工般地敲打,吉他扣人心弦地撥響,舞台英雄或嘶啞或高亢的聲音唱起,千萬歌迷的狂呼響徹雲霄——搖滾張揚登場!如果說90年代之前的中國,搖滾還只是崔健孑然獨立的呼喊,是青年們從《伊甸園之門》出發萌生的嚮往和想像,如今,它卻響徹在每一家舞廳、每一部隨身聽,探頭於每一家電台、電視台和大報小報,甚至成了最為大眾化的口頭禪,成了任何一個時髦青年表明自己不曾落伍的口頭招貼。而與此同時,無數的人依然在疑惑何為搖滾。那么,搖滾何為?最好的視點便是觀照搖滾的阻力和壓制來自何方以及搖滾對它們作了何等樣的抗爭。由此,我們判斷:搖滾要求自由。這一自由絕非讓許多人談虎色變的為所欲為,而是對人類和社會完善性的另一類刺探。當搖滾的自由得以保全,人類的自豪感才不至於依然是偽善而色厲內荏的幻術;所謂文化,也才得以成為人類形形色色境況的無羈觀照,成為人類心靈往來無礙的操場。
搖滾參與革命。這是一種號召的參與,它用狂放或溫柔的形象、輕快或強烈的節奏、考究或急就的歌詞,粉碎異化和現實,使不滿如同蒲公英種子四處飛散。但搖滾恪守藝術和文化本分,只為爭做吉他英雄或舞台英雄而殫精竭慮,只赤膊上陣不披掛上陣,只和平吟唱不訴諸武力,並時時將吉他做梵音飄向迷途者,將鼓點做木魚敲往偏執狂。
搖滾超越道德。習俗和衛道士往往對搖滾大施殺手而反被肢解,其原因不在於搖滾的道德雄辯而在於它乾脆無視辯論的存在。以創造力做剃刀的搖滾戰士在革命途中毫不在乎地將道德法眼作為腫瘤切除,心中沒有半點猶豫。搖滾躲避意識形態。它在那些神聖立場的夾擊之下如同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這就使它意識到倚門賣笑的危險和呆滯,它寧願在一個巨大的社會迷宮之中以政治直覺為訴求東遊西竄,而不願身陷哪怕是溫暖如家的囹圄,漂流是一種痛苦,但有時也是一種幸福。
搖滾挺身反抗貝多芬。它堅信音樂不是身份或地位、教養的表征,不願讓生性可以自然起舞的靈魂只對音樂囿於憧憬。它一隻一隻地解放藝術小腳和束胸,使音樂“解放腳”和“天乳”滿地歡快飛跑,滿世界愉悅震顫,使音樂終於重新向生命河床奔涌不息。
搖滾無視國界。它深知狹隘的民族主義與天下一家的情懷相比,實在是可以通向喪心病狂的坦途。於是它無視四周繚繞的氤氳毒氣,遙想著藍色地球上各式花環淹沒了坦克,全世界的少女們奏著各式鼓點晝夜起舞,不再有種種基因口實之下的生靈塗炭。
搖滾崇尚激情。它用游移難定的火熱焚毀種種堂皇和偽善,使藝術意味放縱的意象倍加清晰強勁,它是那種已經噴射出地面的動盪岩漿。在這種激情之中,由於蘊含了與其詛咒者同樣的頻率和狂喜,使它縱然殲滅了四周麻木不仁卻怡然自得的面具臉孔,卻也在狂喜之中不辨南北。
搖滾反抗上帝。這種反抗與其說是同上帝的兒女們對陣叫板,不如說是讓上帝分身百處,用搖滾的淺唱低吟取代唱詩班的虔誠敬頌,用電貝司和聚光燈使木魚青燈銷蹤匿跡,用前呼後擁的世界巡演淹沒寂寞難耐的雲遊四海。而在不經意之間,人們卻又可以瞥見搖滾歌迷們令人難以置信的頂禮之姿,這是搖滾之光下的慘澹一隅。
搖滾質疑理性。它固執地窺探人類的靈魂機密,不惜用狄奧尼索斯使人頭暈目眩的酒劍斬剁大腦,讓生命中的快慰和悲苦盡情向極致邁進。於是,搖滾大道之上的跋涉也開始有了歧路徊徨,所幸,搖滾從不因尋找歸宿而枯萎,它永遠在操練中常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