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傳遞光明》是新聞攝影。作者:溫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遞光明
  • 類別:新聞攝影 組照 類
  • 主創人員:溫沁
  • 編輯:劉浩、陳明
  • 刊播單位:安徽日報
  • 刊播日期:2018年3月29日
  • 刊播版面:12版攝影報導
  • 組照(幅數):組照(8幅)
作品簡介,推薦理由,初評評語,所獲榮譽,

作品簡介

記者參加3月21日安徽省紅十字會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園舉辦的2018春分緬懷誦讀會時,見到許多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深受感動,決心拍攝一組器官捐獻過程的照片。在多方溝通,獲得逝者家屬同意的前提下,於27日夜間、28日凌晨和上午,記者跟拍了眼角膜獲取、移植的全過程,見證逝者的無私大愛和失明者重見光明的欣慰。28日中午拍攝結束,記者未曾合眼,連續作戰,趕回報社選圖寫稿,參與組稿畫版,確保作品於29日及時見報。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醫院採訪過程中也抽空簽署了眼角膜捐獻志願書,可能是安徽記者隊伍中志願捐獻眼角膜第一人。
這組攝影報導播發後,獲得業界好評,引發強烈社會反響,安徽多家地方媒體和新華網人民網等央媒多次進行轉載,形成刷屏之效,還有不少讀者致電或留言希望加入角膜捐獻者隊伍。在2018年安徽圖片盛典比賽中,該組照片獲得人文關懷類年度大獎。

推薦理由

主題感人,畫面生動。記者抓拍到捐獻者家屬感懷的表情,醫生緬懷逝者動人的瞬間,眼角膜在黑暗中被一束光照亮,畫面抓人,同時也象徵著給身處黑暗中的人帶來光明。讓人閱之難忘,感同身受。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遺體器官捐獻是彰顯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行為,捐獻者為他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做出了無私奉獻,為醫學事業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採訪艱苦,連續作戰。深夜,女記者孤身一人在地處郊區的養老機構和醫院之間奔波,為了全程跟拍,及時組稿發稿,夜不能寐,24小時連續作戰。

初評評語

記者跟蹤拍攝眼角膜移植這一新聞事件,進行了完整的記錄,具有很強的紀實性。組圖邏輯關係清晰,畫面完整,構圖嚴謹,運用視覺語言從不同角度表現人物情緒,對細節的抓拍極具感染力。同時利用拍攝手法對相關信息實施保護,充分體現了媒體責任感。其中多幅作品對眼角膜、眼睛的光影運用效果極佳,也象徵著無私的愛心捐贈令受捐者從黑暗走向光明,對弘揚社會正能量起到積極作用。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日,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作品原文
傳遞光明
3月28日凌晨1點,“叮鈴鈴——”屈志國的手機響了,“我媽走了,你們來吧。”半小時後,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醫生屈志國和陳廣出現在合肥市一家養老機構。遵照已故謝女士生前遺願,她的眼角膜將被取用,移植給需要的人。
一番鞠躬告別,大家的眼角都濕潤了。屈醫生鎮定情緒,拿出手術刀快速將眼角膜取好,用冰袋保存。“只有快才能保證細胞數量。”屈醫生說。
“能告訴我們這個角膜給誰了嗎?”“這個不能說,不過應該是用在孩子身上,因為角膜很透亮,適合年輕人。”“是個孩子,那真好。”謝女士家人充滿希冀,淚眼中泛起了些許欣慰。
凌晨3點,在路燈下與捐獻者家屬道別後,屈醫生連夜來到普瑞眼科醫院給角膜做質量評估,在那裡,有一名6歲的全盲女孩正等著移植角膜。
早晨8點半,在普瑞眼科醫院手術室,付玲玲醫生為女孩做角膜移植手術。由於眼壓較高,有些困難,醫生耐心地切除病灶部分,隨後一針針,一共15針,將新的眼角膜縫在了患者的眼球上,手術十分順利。女孩逐漸從麻醉中甦醒,手術門打開,她的母親一把握住孩子的手,一邊輕聲安慰一邊將孩子推回病房。在長長的走廊里,溫暖的陽光照射在這對母女身上,再過三天拆去紗布,女孩就能看見這個百花爭妍的春天了。
目前,安徽省有1200多名眼角膜志願捐獻者,他們當中有農民、工人、醫生、教師、公務員……來自各行各業。350多人成功捐獻,幫助700多人重見光明。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謝女士家人與醫生溝通捐贈角膜事宜
謝女士家人與醫生溝通捐贈角膜事宜。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醫生與家人一同告慰亡靈,表達崇高敬意
醫生與家人一同告慰亡靈,表達崇高敬意。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角膜與虹膜分離
角膜與虹膜分離。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屈醫生連夜給角膜做質量評估
屈醫生連夜給角膜做質量評估。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謝女士的角膜移植給一名6歲的女孩
謝女士的角膜移植給一名6歲的女孩。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母親安慰術後的女孩,鼓勵她過幾天就可以看見了
母親安慰術後的女孩,鼓勵她過幾天就可以看見了。
傳遞光明(新聞攝影)
目前,安徽全省有1200多人成為眼角膜志願捐獻者
目前,安徽全省有1200多人成為眼角膜志願捐獻者。
每一次的眼角膜捐獻,讓術後患者感受到了愛的陽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