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化的沉思

傳統與現代化的沉思

《傳統與現代化的沉思》是2004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錚。

基本介紹

  • 書名:傳統與現代化的沉思
  • 作者:章錚
  • ISBN:9787806686157
  • 頁數:271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月1日
  • 開本:32
  • 尺寸:21 x 14.2 x 1.8 cm
  • 重量:358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章錚,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師從於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1952年5月生。老三屆國中生,下鄉插隊7年。當裝卸工3年。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主要課程: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管理經濟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農村經濟、環境與資源經濟學。

內容簡介

《傳統與現代化的沉思》大體可以分成兩部分,前5章涉及的是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村與農村居民,後4章涉及的是處於外來衝擊中的中國。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的一條若明若暗的主線,是中國傳統經濟與傳統文化對現代化的影響。每一部分中各章的順序,則按照初稿寫作的先後時間排列。

媒體評論

序言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前後寫了4年。
4年前,當筆者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抱負要比現在大得多。當時,筆者想以新中國經濟體制的演進為研究對象,以中國自然經濟(特別是其中的“軟制度”,即習俗和文化傳統)對新中國經濟體制演變的影響為分析重點,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
事實證明,筆者對自己的能耐估計太高了。在真正寫出的書稿中,筆者只涉及到新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少數幾個問題。更多的問題,因為感到自己的思路還沒有理清而暫時放棄了。希望再經過4年的思考,筆者可以在另外(但同樣是少數)幾個問題上,有一點發言權。
本書大體可以分成兩部分,前5章涉及的是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村與農村居民,後4章涉及的是處於外來衝擊中的中國。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的一條若明若暗的主線,是中國傳統經濟與傳統文化對現代化的影響。每一部分中各章的順序,則按照初稿寫作的先後時間排列。
書既然公開出版,筆者個人的觀點也就公之於眾了。在這篇序言中,筆者想交代的是另外一件事:說明自己為什麼要探討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給讀者提供一點正文中可能涉及也可能沒有涉及到的寫作背景。
本書的第一章“中國式的制度變遷——關於20世紀70年代初蘇南社隊企業興起的探討”寫得最早,思考的時間也最長。作為當年插隊於蘇南農村的知青,筆者目睹了當地社隊企業(後來的鄉鎮企業)的興起過程。但從80年代初開始,筆者就發現,無論是學術界、政界還是媒體,外界所見到的蘇南社隊企業狀況與實際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知道實際情況的人並不少,但習慣於“悶聲大發財”的蘇南農村幹部、民眾在乎的是什麼說法有利於本地經濟發展,而不在乎這些說法是否合乎實際。像筆者這樣了解一點實際情況的人,也不希望因為說真話給父老鄉親找麻煩。於是,社隊企業興起時期非驢非馬的形態,特別是社隊企業如何既迎合又利用計畫經濟、迫使計畫經濟最頑固的堅持者也不得不讓步的事實就被掩蓋了。筆者不否認,有時候說些“瞎話”可能更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當我們試圖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總結蘇南鄉鎮企業的成敗時,“瞎話”的負面效應就出來了。建立在半真半假資料基礎上的分析,就像一半地基是沙灘的建築,有倒塌的危險。
20世紀90年代未經濟學界一些人對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比較,是筆者撰寫“中國式的制度變遷”的又一動機。筆者看到的一些文章中,大多數從20世紀90年代末兩種模式的發展現狀出發,認為溫州模式強於蘇南模式。而在筆者看來,比較的角度至少還有另外三個:
第一,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看哪個模式促進當地經濟較早起飛。按照這一角度,假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能夠早10年召開,現實中起步於1979年的溫州模式能夠相應提前10年起步,則溫州模式將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但事實是,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非驢非馬的蘇南模式使得當地經濟在計畫經濟的大背景下開始起飛,而溫州模式的萌芽則還在與計畫經濟頂牛,當地經濟還是一片蕭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蘇南模式爭取了10年的經濟發展時間。
……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式的制度變遷——關於20世紀70年代初蘇南社隊企業興起的探討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不是理由的理由
三、從一個口號談起
四、該出手時再出手
五、社隊企業與家庭副業
六、枳逾淮南而成橘
七、社隊企業與計畫經濟
八、“四人幫”喉舌的吹捧說明了什麼
九、溫故知新
第二章 一滴水與一個世界——從禹作敏引起的思索
一、蓋棺而論未定
二、他,從來就是他
三、說一不二與共同富裕
四、個人自由與產權
五、“抗上”是否有理
六、由打手而想到的
七、數字引起的思索
第三章 鄉下人、城裡人
一、中國消費者現狀評估
二、效率與公平:對擴大內需的雙重約束
三、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與擴大內需
四、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與公平(上)
城市基尼係數的擴大
五、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與公平(下)
怎樣看待“棚戶區
六、城市就業崗位的轉移與創造
第四章 土地流轉引發的話題
一、土地:全局性問題還是地方性問題
二、具備條件為什麼還要強制
三、“都是基層幹部惹的禍”嗎?
四、越說不變越怕變
第五章 長三角、珠三角——對蘇南傳統的再思索
一、擋不住的比較
二、工人素質的差距
三、工人技術素質的差異有無意義
四、優勢從何而來
五、蘇州低地價:一種假說
六、珠三角:高土地收益及其後果
七、不審時則寬嚴皆誤
第六章 爭論引起的思考
一、難以忘懷的一場爭論
二、朱寰老師的基本觀點
三、嚴中平先生的基本觀點
四、規律性判斷與價值性判斷
五、馬克思說了什麼
六、嚴中平先生對馬克思的理解
七、本國災難與外來災難
第七章 也說“一切向錢看
一、資本主義主張“一切向錢看”嗎?
二、胎里病還是幼稚病——恩格斯論早期資本主義
三、“一切向錢看”為什麼會在中國泛濫
四、如何制止“一切向錢看”
第八章 2002:入世第一年(上)——企業篇
一、意外的衝擊
二、競爭的分寸——美國學者對本國穀類早餐食品市場的分析
三、假設溫州民營企業參與競爭
四、海爾為什麼在美國設廠
第九章 2002:入世第一年(下)——百姓篇
一、問題的提出
二、廠商與消費者:理念的衝突
三、廠商如何才能贏利
四、廠商能否選擇客戶
五、“嫌貧愛富”與“仇富心理”
六、關於貧困階層的“凝固化”
七、如何防止貧困階層“凝固化”
附錄:農民為什麼對腐敗既恨又羨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