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稻-魚系統中“田魚”的遺傳多樣性及其生態效應》是依託浙江大學,由胡亮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稻-魚系統中“田魚”的遺傳多樣性及其生態效應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胡亮亮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農業現代化過程導致遺傳多樣性大量流失,如何保持農業系統遺傳多樣性並發揮其生態效應倍受關注。本項目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稻魚共生系統”為範例,通過大範圍的多點取樣和採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分布於我國傳統稻魚共生系統中的土著“田魚”的遺傳多樣性及其所受地理隔離的影響;研究不同地理小種群的遺傳結構和親緣關係;並採用同質園實驗方法以及穩定性同位素技術和攝像記錄觀察技術,研究“田魚”種群的生態分化(行為、取食、生長等差異);並研究“田魚”種群的生態分化是否利於個體間的合作(如互補利用食物資源等)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種群適合度(存活率和整體生物量)的目的。研究結果將闡明農業系統保育遺傳多樣性的可能途徑;並揭示遺傳多樣性的生態學效應。研究將充實遺傳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這一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大科學價值;也可為農業系統保持和利用遺傳多樣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農業現代化過程導致遺傳多樣性大量流失,如何保持農業系統遺傳多樣性並發揮其生態效應倍受關注。本項目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稻魚共生系統”為範例,通過大範圍的多點取樣和採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分布於我國傳統稻魚共生系統中的土著“田魚”的遺傳多樣性及地理隔離的影響;研究不同地理的小種群的遺傳結構和親緣關係;並採用同質園實驗方法以及穩定性同位素技術和攝像技術,研究“田魚”種群的生態分化(行為、取食、生長等差異);並研究“田魚”種群的生態分化是否利於個體間的合作(如互補利用食物資源等)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種群適合度(存活率和整體生物量)的目的。經3年研究,完成了項目計畫的研究內容和目標, 重要研究進展如下:(1)通過線粒體D-loop基因設計引物進行的遺傳分析發現,分布於傳統稻魚系統的“田鯉魚”為獨特的普通鯉魚地方種群;形態分析也表明長期在稻田演化的田鯉魚在形態上也產生分化。(2)微衛星分析表明傳統稻魚系統的“田鯉魚”維持有高的遺傳多樣性;景觀遺傳學方法進一步揭示農戶連線(farmer connectivity)對田魚基因流的影響是多樣性維持的機制。(3)攝像技術、穩定性同位素技術和形態分析技術相結合的研究發現,3個遺傳類群的田魚在形態(體型和體色)、行為、覓食和生長上的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得3個遺傳類群的田魚共存時對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種群的適合度提高。研究結果闡明了傳統農業系統保育遺傳多樣性的可能途徑;並揭示遺傳多樣性的生態學效應。研究將充實遺傳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這一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大科學價值;也可為農業系統如何保持和利用遺傳多樣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