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研究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研究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研究》是2021年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研究
  • 作者:梁秀文
  • 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頁數:19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702314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傳統科學技術曾一度領先於世界。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有利於科學精神培育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為科學精神培育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本文在中華傳統文化視閾下探討科學精神培育問題,闡述了傳統文化和科學精神的相關概念,梳理了學界關於傳統文化是否有利於科學精神培育的兩種界說,將研究視角集中於傳統文化必須而且能夠成為當今科學精神培育的文化資源,從觀念、實踐、學術、制度四個層面,比照科學精神內涵和具體表現,系統建構基於傳統文化的科學精神培育路徑。這有利於實現優秀催腿甩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有利於在全社會大力培育科學精神。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依據
(二)危和您多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二)國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
(二)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
(三)比較研究法
四、結構與創新點
(一)結構
(二)創新點
第二章 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概述
一、中國傳統文化
(一)“文化”闡釋
(二)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三)傳統文化的結構與內容
二、科學精神
(一)關於“科學”
(二)科學精神的核心
(三)科學精神的內容
三、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
(一)科學與文化
(二)科學文化與傳統文化
(三)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第三章 傳統文化影響科學精神培育的兩種界說
一、傳統文化不利於科學精神培育說
(一)“實用理性”致使科學求真精神被遮蔽
(二)儒家倫理中心主義禁錮理性、懷疑精神
(三)致思方式拳戒重思辨體悟輕實證精神
二、傳統文化有利於科學精神培育說
(一)中華民族具有追求真理的歷史傳統
(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影響科學研究動機
(三)傳統文化提供科學研究的知識基礎
(四)傳統文化的經學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有利說”符合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時代主題
(一)契合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改變我國科學精神缺失現狀的迫切要求
(三)迎接世界文化挑戰的必然之舉
第四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之必要性
一、科學精神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標準
(一)科學精神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判斷
(二)科學精神是傳統文化現代化的時代要求
(三)科學精神是傳統文化自覺自為的價值尺度
二、科學精神是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培育全體人民的科學精神
(二)科學精神是促進民族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
(三)科學精神為新時期民族精神的構建營造社會氛圍
(四)科學精神是實現民族精神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三、科學精神是傳統價值觀轉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
(一)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理性基礎
(二)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永踏連供基礎保障
(三)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實踐主體
第五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之可能性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培育科學精神的前提條件
(一煉乘榜)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體系
(二)中國文化是多元文化形式的集大成者
(三)傳統文化能夠吸收、改造源於西方的科學精神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培育科學精神的思想基礎
(一)“惟道是從”的精神品格培育求真精神
(二)“不語怪、力、亂、神”的無神論傳統培育理性精神
(三)“知行合一”的踐履精神培育實證精神
(四)“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培育民主精神
(五)“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的為學之道培育懷疑精神
(六)“厚德載物”的民族品格培育寬容精神
(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治學傳統培育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
(八)“以德攝知”的文化傳統培育科學倫理精神
三、傳統文化中的致思方式和研究方法與科學精神相契合艱習朵
(一)自然國學知識與科學理探悼漿論成果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二)傳統文化致思方式與科學精神並不違背
(三)傳統文化研究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相契合
第六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路徑
一、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觀念層面的培育
(一)“由藝臻道”與視科學精神為“安身立命”的第一需要
(二)“以道統藝”與樹立正確的科技觀
(三)“內聖外王”與重塑“德”“知”關係
(四)“道不遁物”與學習古代科學家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實踐層面的培育
(一)傳統文化“形而上”的理念落實到“形而下”的科學事業中
(二)“禮樂教化”與實現科學精神培育的體制化
(三)“格物致知”與引導公民參與科學活動
(四)“經世致用”理念下開展科學活動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三、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學術層面的培育
(一)傳統文化“以德為先”與加強學術道德規範建設
(二)傳統文化“唯才是舉”與建立科學的學術評價機制
(三)傳統文化“禮法並用”與健全學術規範法律法規
(四)傳統文化中的“監察制度”與建立學術規範監督機構
四、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制度層面的培育
(一)“民胞物與”:制度的制定應符合科學精神的“公有性”
(二)“盡信書不如無書”:制度的遵守應符合科學精神的“有組織的懷疑"
(三)“一斷於法”:制度的執行應符合科學精神的“普遍主義”
(四)“以道制欲”:制度的監督應符合科學精神的“無私利

作者簡介

梁秀文,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相關問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山東省社科規劃、青島市社科規劃等項目,在《學習與實踐》《自然辯證法研究》《中州學刊》《天津師範大學學報》《江蘇海洋大學學報》《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第四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之必要性
一、科學精神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評價標準
(一)科學精神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判斷
(二)科學精神是傳統文化現代化的時代要求
(三)科學精神是傳統文化自覺自為的價值尺度
二、科學精神是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培育全體人民的科學精神
(二)科學精神是促進民族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
(三)科學精神為新時期民族精神的構建營造社會氛圍
(四)科學精神是實現民族精神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三、科學精神是傳統價值觀轉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
(一)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理性基礎
(二)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基礎保障
(三)科學精神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實踐主體
第五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之可能性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培育科學精神的前提條件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體系
(二)中國文化是多元文化形式的集大成者
(三)傳統文化能夠吸收、改造源於西方的科學精神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培育科學精神的思想基礎
(一)“惟道是從”的精神品格培育求真精神
(二)“不語怪、力、亂、神”的無神論傳統培育理性精神
(三)“知行合一”的踐履精神培育實證精神
(四)“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培育民主精神
(五)“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的為學之道培育懷疑精神
(六)“厚德載物”的民族品格培育寬容精神
(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治學傳統培育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
(八)“以德攝知”的文化傳統培育科學倫理精神
三、傳統文化中的致思方式和研究方法與科學精神相契合
(一)自然國學知識與科學理論成果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二)傳統文化致思方式與科學精神並不違背
(三)傳統文化研究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相契合
第六章 傳統文化視閾下科學精神培育路徑
一、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觀念層面的培育
(一)“由藝臻道”與視科學精神為“安身立命”的第一需要
(二)“以道統藝”與樹立正確的科技觀
(三)“內聖外王”與重塑“德”“知”關係
(四)“道不遁物”與學習古代科學家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實踐層面的培育
(一)傳統文化“形而上”的理念落實到“形而下”的科學事業中
(二)“禮樂教化”與實現科學精神培育的體制化
(三)“格物致知”與引導公民參與科學活動
(四)“經世致用”理念下開展科學活動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三、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學術層面的培育
(一)傳統文化“以德為先”與加強學術道德規範建設
(二)傳統文化“唯才是舉”與建立科學的學術評價機制
(三)傳統文化“禮法並用”與健全學術規範法律法規
(四)傳統文化中的“監察制度”與建立學術規範監督機構
四、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制度層面的培育
(一)“民胞物與”:制度的制定應符合科學精神的“公有性”
(二)“盡信書不如無書”:制度的遵守應符合科學精神的“有組織的懷疑"
(三)“一斷於法”:制度的執行應符合科學精神的“普遍主義”
(四)“以道制欲”:制度的監督應符合科學精神的“無私利

作者簡介

梁秀文,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相關問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山東省社科規劃、青島市社科規劃等項目,在《學習與實踐》《自然辯證法研究》《中州學刊》《天津師範大學學報》《江蘇海洋大學學報》《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