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胃腸炎

傳染性胃腸炎

本病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以引起2周齡以下仔豬嘔吐、嚴重腹瀉、脫水和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徵。其他年齡的豬也易感,但5周齡以上的豬很少死亡。多發生於寒冷季節,以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3~4天內即暴發流行,迅速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染性胃腸炎
  • 引起: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
  • 年齡:2周齡以下
  • 特徵:嚴重腹瀉、脫水和高死亡率
病原,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預防,治療,血清治療,

病原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單股RNA病毒。病毒在空腸、十二指腸、腸系膜淋巴結含量最高。病毒不耐熱,65℃加熱10分鐘死亡。相反,4℃以下病毒可以長時間保持感染性。在陽光下暴曬6小時即被滅活。紫外線能使病毒迅速滅活,病毒對乙醚、氯仿敏感,用0. 5%石炭酸在37℃處理30分鐘可殺死病毒。

症狀

仔豬突然發病,首先嘔吐,接著水樣腹瀉,糞便為黃綠色(圖1-62)或白色,裡面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和泡沫,惡臭。由於脫水嚴重(圖1-63),病豬口渴,體重迅速下降,日齡越小,病程越短,傳播越迅速,發病越嚴重,死亡也越快。以7~14日齡仔死亡率較高。病癒豬仔發育不良。中豬及成年豬通常有數日食慾減少,糞便水樣、噴射狀,排泄物為灰色或褐色,體重減輕等表現。個別有嘔吐,腹瀉停止後能逐漸康復。病程約1周左右。成年母豬泌乳減少或停止,腹瀉停止後逐漸康復。成年豬一般死亡較少。
傳染性胃腸炎

病理變化

特徵性的病理變化主要見於小腸。整個小腸腸管擴張,內容物充滿,呈黃色泡沫狀,腸菲薄、透明,腸壁出血(圖1-64),腸黏膜出血(圖-65),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胃底黏膜輕度充血,並有黏液覆蓋,胃內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塊,靠近幽門區可見壞死區,較大豬可見潰瘍灶。屍體脫水消瘦。
傳染性胃腸炎
傳染性胃腸炎

診斷

根據發病的季節、年齡及臨床特點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要進行實驗室檢查。本病應與豬的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大腸桿菌病和豬痢疾、仔豬副傷寒、仔豬低血糖等相區別。

預防

①疫苗預防接種。懷孕母豬產前45天及15天左右,用弱毒疫苗經後海穴接種,使母豬產生一定免疫力,從而使出生後的哺乳仔豬能獲得母源抗體被動免疫保護。
②加強飼養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尤其是在晚秋至早春之間的寒冷季節,圈舍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合理的光照和適宜的密度。餵以全價的飼料,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③堅持定期消毒,徹底清除糞尿、墊草,用2%~3%氫氧化鈉對豬舍、活動場地、用具、車輛等進行全面消毒。
④加強護理工作,隔離病豬,暫停餵乳、餵料,並採取對症治療。

治療

(1)補水和補鹽為防止脫水,給大量的口服補液鹽或自配(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i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充分溶解,即可飲用。
(2)口服全血、血清 給新生仔豬口服康復豬的全血或血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3)防止繼發感染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黃連素、氟哌酸類。以口服效果好。
(4)收斂、止瀉 磺胺咪0.5~4克,碳酸氫鈉1~4克,次硝酸鉍1~5克,口服。穿心蓮5 - 15毫升,交巢穴注射。
(5)霉衛寶每噸飼料添加5~8千克,可吸附腸道中的毒素與多餘的水分,修復腹瀉仔豬腸絨毛,改善仔豬的腸道內環境。
(6)中藥口服治療黃連8克,黃芩10克,黃柏10,白頭翁15克,枳殼8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連翹10克,木香8克,甘草5克,為30千克豬一天的劑量。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候溫灌服,每天一劑,連服3天。
(7)使用干擾素進行預防治療。

血清治療

平時注意不從疫區或病豬場引進豬只,以免傳入本病。當豬群發生本病時,應即隔離病豬,以消毒藥對豬舍、環境、用具、運輸工具等進行消毒,尚未發病的豬應立即隔離到安全地方飼養。
針對新生仔豬.斷奶前後小豬出現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表現症狀是拉灰綠色水樣糞便,使用腸毒金針+刀豆素混合注射2-3天,病情逐漸恢復。對發病幾天已經出現脫水低溫的豬群同時配合附子裡中丸口服(用溫開水化開 口服)效果非常顯著。
1.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預防方案:多抗免肽給 新生仔豬超免(吃奶前口服1-2毫升)仔豬三針保健。
2.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治療方案:發病前中期使用腸毒金針注射2針逐漸恢復病情,發病中後期使用腸毒金針配合刀豆素注射3針。針對發病後期已經出現脫水低溫的豬群同時配合附子裡中丸口服(用溫開水化開 口服)效果非常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